分享

早疫、晚疫、绵疫 各种“疫”你分清了吗?老农常用这些防治药剂

 A鸟瞰世界 2018-01-30

说起蔬菜上带有“疫”字的病害,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早疫病、晚疫病和绵疫病。虽然这三种病害名称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和用药有很大区别。

早疫、晚疫、绵疫 各种“疫”你分清了吗?老农常用这些防治药剂

早疫病

早疫病主要为害蔬菜的茎、叶、果等部分,以叶片和茎叶分支处最易发病。苗期发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发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部发展。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坏死小点,后扩展成圆形至近圆形,黑褐色,具同心轮纹,轮纹表面具刺毛状物,有的品种病斑周围具有黄绿色晕圈。果实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多生椭圆形至不定形褐色至黑色病斑,凹陷,较硬,后期病部密生黑色霉层。病斑中部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黑色霉层是该病的主要识别症状。

病原及发病条件

早疫病由真菌界半知菌类茄链格孢侵染所致。分生孢子从蔬菜的叶片、花、果实等的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6%—98%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蔬菜叶面结露,叶缘吐水持续时间长时易导致该病的发生流行。

防治药剂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250克/升咪鲜胺乳油(施保克)、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

早疫、晚疫、绵疫 各种“疫”你分清了吗?老农常用这些防治药剂

晚疫病

晚疫病大发生时短期内常使植株成片枯死。该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叶片上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由叶片向主茎扩展,造成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幼苗萎蔫或折倒。成株期染病时,往往是茎秆、叶片、果实同时迅速发病。茎秆变深褐色且呈腐烂状,叶片上有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叶背面的病健交界处多生白霉,果实尤其是青果上生有油渍状稍凹陷的病斑。

病原及发病条件

晚疫病由假菌界卵菌门的致病疫霉侵染引起。气温15℃—20℃,相对湿度超过80%2小时,晚疫病便可严重发生。

防治药剂

45%精甲·王铜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普力克)、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科佳)、687.5克/升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银法利)

早疫、晚疫、绵疫 各种“疫”你分清了吗?老农常用这些防治药剂

绵疫病

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大苗期至成株期叶片受害,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清晰,斑上生有稀疏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果实染病,多为近地面的果实先发病,先是病部呈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最后蔓延到全果。果实收缩、变软,潮湿时密生白色绵毛状菌丝(霉层),果内变黑腐烂,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并遍生白霉,最后干缩成僵果。

病原及发病条件

该病病原属于卵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茎基部和门茄、对茄等接近地面的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侵染茄子,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8-30℃,适宜发病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85%,有利于孢子形成。在适宜条件下,病果经24小时即显病症,64小时即可再侵染。高温多雨、湿度大时病害易发生。

防治药剂

同晚疫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