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斯与中国工农业生产交流

 RK588 2018-01-30

 

中国与波斯之间的文明交往最重要成果是工农业生产,通过波斯,中国发达的工农业生产与科学技术,丰富的农业栽培作物和工艺产品大量输出,同时,西亚与地中海的金属工艺和各具特色的农业经济作物输入中国,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东西方工农业的大规模交流,其成果多不胜数。

隋唐时来自波斯的玻璃器皿

中国玻璃的输入主要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埃及玻璃,一个就是波斯玻璃。埃及以盛产玻璃闻名,对中国南北方都有较大影响,中国古代也有自产的玻璃,西周时就有琉璃管、琉璃珠等一类产品,其制作方法与西方有所不同。从公元前2世纪,外国玻璃进入中国,其道路就是通过波斯,除了埃及玻璃外,波斯萨珊时代的玻璃也相当多,其性能有两大特点,一是透明度高,二是耐高温,这是中国古代琉璃产品所不具有的。中国工匠仿制外国玻璃,流行大江南北,外国玻璃被称为水晶玻璃,以透明而热而著称。直到魏晋时期,波斯与西域的玻璃制造技术在中国仍有决定性影响,《魏书·大月氏传》等典籍中记载了来自大月氏的商人到中国制造玻璃的经过,大月氏只是与波斯相邻的小国,它的玻璃制造技术估计是从波斯传入的。

中国的丝绸工业向波斯的传播是重要的历史事件,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西方对丝绸制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公元5世纪前后,经中国新疆到波斯,丝绸纺织技术进入中亚与西亚。

季羡林

季羡林先生曾经认为:“波斯既然位于‘丝道’之上,中国的丝一方面通过波斯向西传,一方面当然也就传到波斯。传过去的方式,除了商贾转贩以外,还有中国皇帝的赠送。……养蚕缫丝的方法是不是也传过去了呢?根据一些学者的意见,萨珊王朝(公元二二六──六四0年左右)末叶中国养蚕法传入波斯,而且很可能与蚕种的传入和阗有关。”1养蚕与丝织实际传入波斯的时期可能要早于以上所说的时间,因为《魏书·西域传》、《隋书·西域传》中都有关于波斯锦的记载,《南史·西域传》中记载国:“普通元年(公元五二0年遣使献黄师子、白貂裘、波斯锦等。”这些文献记载说明,波斯的丝绸业早在公元六世纪之前已经成规模,所以才有唐代以后波斯锦的返传中国。

养蚕

丝绸业不仅传入波斯,同时也经过波斯传入拜占庭。拜占庭最早是从波斯人手中收买中国丝绸,但波斯人从中谋利,拜占庭便转向丝绸之路的北端,从黑海和伏尔加流域来收买丝绸,但终究因距离中国路途太远,里海地区的草原民族无法掌握丝绸生产技术,全部依靠中国出产,于是拜占庭努力获取丝绸生产方法,最终使得拜占庭成为西方最大的丝绸出产国。拜占庭的史学家狄奥法尼记述,公元六世纪末期,波斯人经过赛林达斯国,将蚕种输入拜占庭。如果这种记录属实,那么中国养蚕与丝织业的大致传播过程可以归结为:首传印度,根据季羡林考据,中国蚕种与丝绸不会晚于唐代就已经传入印度,其中一条重要的传播路线就是和阗,和阗与波斯相邻,必经波斯。其次传波斯,中国丝绸传入印度并未形成大的产业,所以未有印度大量丝织品产出,反倒是在波斯后产生波斯锦,行销地较广大。最后传和拜占庭,有一种说法是拜占庭直接通过中国和阗得到蚕种,丝绸业得到发展。拜占庭被认为是大秦,中国史籍中有大秦出产丝绸的记载,估计就是传入后的产品。

水稻

其次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农作物传播,中国是水稻的故乡,西亚与埃及农业最先传入波斯,但是水稻在波斯很少见,直到丝绸之路通后,中国水稻、小麦、谷子、高粱、肉桂、生姜、大黄、桃子与李子等传入波斯,这些作物是重要的农作物,是农业民族的主食,传入后大改变了西亚、南亚甚至欧洲的农业生产,也使得这些民族进一步农业化,农业化意味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传播从波斯经亚美尼亚直到罗马,这是中国农业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可惜目前研究尚不够多。

井渠

坎儿井

农业发展需要灌溉技术,中国古代灌溉技术发达最早,汉武帝时陕西大荔地区发明新式灌渠龙首渠也称为井渠,这种渠不同于秦代关中开凿的明渠,这是一种应用于北方气候干旱地区的暗渠,水流经由地下运行,每隔一段地区就一个地井,可以从地下取水。这种渠的发明与当地生活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因为大荔地区降水较少,当地农民将雨水蓄存起来,在地下挖水窖,用以饮用和浇地,这种风俗直到今天仍然存在。龙首渠发明后传入西部,受到新疆人民的欢迎,用来将雪山溶化的雪水引入暗渠,这就是以后的坎儿井。这种技术大约在汉宣帝时期传入西域,据《汉书》记载,公元前64年,汉宣帝派大将辛武贤在敦煌白龙堆土山下首开渠井,从此西域有了这种井。这种井传入波斯极早,在塞琉西王朝时,就已经有记载,波斯语称为卡纳特,可能是受到新疆地区语音的影响。印度也发现有这种水井,所以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可能是从希腊传入的,这种推测可能性不大,任何一种发明主要是适应当地的生产要求而产生的,中国西部地区与波斯的农业生产条件相近,气候干燥少雨,为防止渠水挥发泄露,所以劳动者创造了这种井。而印度半岛气候温润多雨,这种井渠没有必要,所以发明使用的可能性较小。

青铜剑

其次如冶金技术也是中国向西传播的一种重要技术,中国冶金技术中相当重要的是铸铁技术,从春秋时代起,东吴一代的青铜铸剑就已经闻名全国,战国时则转向铁器制造,兵器是战国七雄争相发展的方向,根据我国考古学家的研究,战国时期锻造技术已经相当普及,西汉时已经出现了低硅灰口铁与球墨铸铁,并且可以由铸铁脱碳炼钢,这些技术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与西域的征战中,被俘工匠与士兵向西域各国传授了冶铁技术,在此之前,西域各国兵器与中国相比相当落后,掌握冶铁术后,西域兵器大大进步。公元前2世纪,中国铁器与冶铁术传入安息,安息人大量购买中国铁兵器,在木鹿进行交易,这里成为中国与安息的重要贸易市集。同时,中国的冶金术进入安息,并且以后向西传播。罗马人看到安息的兵器非常锋利,惊骇异常,其实不知道这些兵器出自中国工匠之手,立即向安息人学习兵器制造技术。所以说丝绸之路向西方送去的绝不仅仅是丝绸,而是发达的中国文明,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东西方生产与科学技术传播的道路。同时,波斯军事对中国也有相当影响,例如波斯军队的铠甲特别是所谓连环锁铠传入极早,至少在东汉时已经传入,而且西域军人已经装备这种铠甲,我们从美索不达米亚与波斯瓷砖上可以看到波斯射手的图像,这种弓箭手从头到胸都为铠甲所护卫,刀箭很难伤害。

造纸

造纸是中国的发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由于纸是文字书写的重要工具,文字书写又是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所以从汉代起,中国造纸术向西域各国,印度、阿拉伯和欧洲迅速传播,其中一个方向就是通过波斯,波斯语中的茶(cãi)和纸钞(cãǔ)等词的读音直接来自汉语,但是纸(kāghiz)这个词的读音似乎不同,其实,这个读音可能也是来自中国,西方汉学家夏德(F.Hirth)就认为,波斯的纸的读音来自于中国的“谷纸”一词,西方学者中有相当一批人赞同这种说法。1

张骞出使西域

地中海、西亚和波斯的各种物产也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张骞通西域首先带回了苜蓿与葡萄,苜蓿是最佳的饲料,营养丰富,人畜皆可用,葡萄更为果类佳品,直到今天新疆出产的葡萄仍然享誉全国,这两种物产迅速推广到中国的大江南北,普遍种植,经过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中国农民栽培,产量极大。波斯所产的一种坚果被称为无名子即阿月浑子(Pistachio)是当地的一种主要食品,与胡榛子相类似,古代波斯士兵在野外生活时,习惯用这种食品和一些野果充饥,据说当米底亚军队与波斯人作战失败时,米底亚王阿斯提亚治大声说:没想到这些吃阿月浑子的波斯人竟然如此勇猛。胡桃与石榴是来自波斯的重要物产,胡桃亦称为核桃,中国有野生的,但是不如人工栽培的质量好。石榴也称为安石榴,这个名称可能当初就是与安息有关而得之,与安息香得名一样。据劳费尔看法,中国得自于安息或是通过安息传入中国的物产还有:胡椒、糖、诃黎勒、金桃、附子,甜萝卜、无花果、水仙、西瓜、胡芦巴、胡萝卜、苏合香、没药、硼砂、、黄丹、紫磨金、盐绿、翡翠、钻石、珊瑚等,当然,这个清单开得有些过大,有待进一步的考据与清理。中国输入波斯的则有:方竹、桃、杏、肉桂、莪术、姜、黄莲、大黄、无患子、蜀葵、中国玫瑰、芒果、檀香、桦树、茶、白铜、硝石、高岭土、土茯苓等,除此之外,中国的造纸术当然也进入波斯,波斯最早发行的纸币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1当然,由于文明交往日益扩大,双方各有大量物品输出,如波斯的狮子、条支的安息孔雀等,都在不同历史时期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