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钟华唐代行书技法讲解——第十七讲:泰山压卵

 wuzhi9 2018-01-30

如果真的将整座泰山压在一只鸡蛋上,别说是泰山,即使是一块石头压在鸡蛋上,形势也是万分危险,鸡蛋断难有完卵之想。泰山压卵的意思,主要在于强调那种险势,如果将之置入书法中,就是一种造险的手法,以此来破除平正无奇之病。董其昌论书谓:“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不作正局”正是晋唐书法的奥妙所在,由此出发我们会看到标志晋唐与宋元结构区别的关键一招——“泰山压卵”。

“泰山压卵”在书法中首先指向的是这样的字,即在上下两部分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中,上部首极大,而下部首极小,看过去极不成比例,宛如一个两百多斤的胖子压在一个体重六十斤的“猴子”身上。但这样的招式在晋唐书法中的确存在。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中就有一个“导”字(图17-1),这个字本身就显得很不平衡,上面有点大,那个“寸”笔画却少得可怜,而王羲之似乎对之毫无同情之心,“道”写得更大了,而下面的“寸”字不仅被缩小,而且还没有居于正中部,只是拘囿于右边一角,真让人担心它能否扛得住。还有一个“坠”字(图17-2),用它来说明“泰山压卵”再形象不过,下边那个小小的土块就是鸡蛋,上面的“队”字就是泰山,王羲之这样处理也算是吻合了这个字的本义吧,那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让人揪心。


图17-1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图17-2  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坠

颜真卿偶尔也会露一手,比如《祭侄文稿》中的“衅”、“蹙”、“受”、“爱”等字皆是如此(图17-3)。后世学习颜真卿最为高明者有二,杨凝式和苏东坡,都擅长此一招。杨凝式在《夏热帖》中的“蜜”字可谓艺高胆大(图17-4),苏轼《黄州寒食诗》中的“寒”、“煮”等字亦是如此(图17-5)


图17-3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泰山压卵

图17-4  杨凝式《夏热帖》·蜜

图17-5  苏轼《黄州寒食诗》中的泰山压卵

后世书家中,尽管董其昌深明此理,但却少有用此一招,倒是那个早年追随老董的八大山人随处使用,而且能够随手点化,活学活用:“李”夸大了“木”部,效果一下子大不相同,“墅”字下边的那个小小的“土”部与王羲之的“坠”字异曲同工(图17-6)。由此可知,古人学书不在其形,而在其招式,这才是上乘心法。


图17-6  八大山人作品中的泰山压卵

说到活学活用,必须再次提到杨凝式。他在《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中将“泰山压卵”化为了两式:其一是将一个独体字强行拆为上下结构,然后将下边的构件缩小,如“重”下边两横集中,与上面笔画拉开,而上部横画极力伸长,可谓险象环生(图17-7);其二是如遇上下相邻的两个字,如果下面的字较小,索性就合而为一,亦成“泰山压卵”,“隐于”二字处理之妙堪称经典(图17-8)。唐人张怀瓘《用笔十法》第一法即是“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或许杨凝式拥有张怀瓘的秘笈吧,不然怎能如此若合符节。


图17-7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