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3328)鲁史古镇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8-01-30

祖国风光(3328)鲁史古镇

鲁史镇地处云南凤庆县境东北部,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中间,有“夹江”之称,距凤庆县城84公里,南面和小湾镇隔江相望。全镇居住着汉、彝、苗等10个民族,是著名的“茶叶之乡”。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



云南古镇——鲁史镇风光美爆了....


       鲁史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境东北部,地处澜沧江、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苟街相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市巍山县为界,是凤庆县江北片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距县城80公里,镇域总面积347.81平方公里,其中,98%是山区,境内最高海拔2970米,最低海拔970米,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00至1500毫米,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森林面积2496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36%。
鲁史镇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
      历史上鲁史的繁荣,和青龙桥的建立分不开。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

  鲁史古镇

  

  查看县志,鲁史名气很大,是中国名镇,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与湖州的新市古镇和宁波的前童古镇一起被誉为背包客最爱的3个隐秘古镇。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鲁史所在地就是很繁华的集市,明朝有名的户部尚书龚彝就是鲁史人。清朝年间,鲁史曾设阿鲁巡警司,彝语“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称“阿鲁司”,再后来便转音“鲁史”了。

  鲁史古镇,是当时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县)、下关、昆明,北上丽江、西藏,直达印度,南进顺宁(今凤庆)、镇康,再西出缅甸的重要驿站,距今已近700年历史。徐霞客在1693年来到鲁史时,就感叹于鲁史的繁华。600多年来,不知有多少马帮来来往往,由北到南运进丝绸、运进百货、运进中原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出茶叶、运出药材、运出山风野俗。

  10月27日,刚好有机会,我和凤庆项目组的同事自驾车去了鲁史,并在古镇住了一个晚上,一起感受了云里雾里、茶山葱绿、百里长湖,更主要的是古镇历史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鲁史古镇是滇西片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从整体上看,民居建筑风格受大理白族文化以及江浙一带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南诏建筑风格。全镇以“三街(楼梯街、上平街、下平街)、七巷(曾家巷、黄家巷、十字巷、骆家巷、魁阁巷、董家巷、杨家巷)、一广场(又称四方街)”为中心,呈圆状分布。鲁史至今还保存有一段烙满马蹄印的青石板道,3米多宽的道路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民居以一枚印状般的四合院和一正一厢一照壁式的三合院为主,形成“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独特风格。另外还保存着大规模的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古戏台、古水井、古树古庙、古驿道,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



  鲁史古镇

 

  
(楼梯街,我很喜欢,拍了好多哦~)

  鲁史古镇

 


  (平街,与楼梯街成垂直状)

  鲁史古镇

 

 (为人民服务)


  鲁史古镇

 


  (四方街,广场)

  鲁史古镇

 

 
 (古戏台,唉,现在停了许多车在下面)

  鲁史古镇
  
(古水井,居民都用自来水,这里就荒芜了)

 

   鲁史古镇
  
(不知是七巷中的哪一个巷了)

  鲁史古镇
 
 (俊德昌药店,百年老字号)

  鲁史古镇
 
 (600多年前的马蹄印啊)

  鲁史古镇
  (中心校旁边的大青树,怕也是有一百多岁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