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念头停不下来,是婴儿吃拳头的延续,婴儿为何要吃小拳头呢?

 cqyuanye 2018-01-30

一、高质量的思考需要一个安静的意识内环境

一个人让「自己的念头」停下来是挺困难,不信大家可以试一下:找个安静的环境舒服的坐着,让自己脑子里什么都不要想,看看能不能做到?

实际的情况是,基本上没有人能做到。平时有事在做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意识的纷杂状态,一旦静下来以后,会发现其实我们脑子里非常忙乱,各种各样的念头在不停的“飞”,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

有的人可以使很大的劲让自己的意识安静一小会儿,之后,意识中的念头又一个接一个的乱“飞”。

不要以为大家都这样,就认为这是一种问题的正常现象。

这种现象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对于想在职场中追求人生成功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这种念头乱“飞”的程度与一个人思考能力、思考水平也是成反比的。

思考水平高、思考能力强的人,TA们的意识里往往比较平静,念头乱“飞”的程度比较低,反之,那些思考水平低、也什么思考能力的人,TA们的意识里,念头乱“飞”的程度就很高。

一般人常常搞不清楚思维开阔与思维跳跃的关系,把思维跳跃当做了好的现象。现实情况是,在现实社会中,思维跳跃的人基本上思考水平都很低。

所以,即使是为了在职场上有所斩获,在生活中能处理好生活问题,也要学会让自己念头不乱“飞”,意识中安静下来,才能有一个良好的、高质量的意识内环境,高质量的思考需要这样的意识内环境。

人的念头停不下来,是婴儿吃拳头的延续,婴儿为何要吃小拳头呢?

二、念头乱“飞”的起因是什么?

1、小宝宝认识自「我」的过程

一个人念头乱“飞”的起因,就在婴儿「吃拳头」中……

在小婴儿身上都能观察到一个可爱现象「吃拳头」,之后,婴儿稍微长大点都会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咬。大家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解答这个问题,还是要来看我「重叠结构人体」图:

人的念头停不下来,是婴儿吃拳头的延续,婴儿为何要吃小拳头呢?

「完整的人体」是上图这种重叠结构人体,人都有两个人体,一个是能感觉到的「显性人体:肉体」,还有一个是感觉不到的「隐性人体」,人的意识主体就在那个感觉不到的「隐性人体」中。人的肉体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只是个具有智能生物机器人。

一个人才生出来的时候,还不会感觉外部世界,连眼睛都还不会睁开,主要是吃、睡,等到肉体长开了,开始感觉外部世界的时候,就会「吃拳头」了。

当一个生命以「人的胎生」这种模式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生命从另一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是很迷茫的。但是,这个生命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自我self」的意识,却又不知道「自我」是什么?只是知道「自我self」的存在。

对于,一个才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来说,如何才能认识「自我self」呢?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嘴咬」,咬了某种东西以后,「自我」能感受到被咬东西感觉的,就证明「被咬的东西」就是「自我」。

小婴儿「咬拳头」其实就是在认知「自我」,所以,我们发现小婴儿不仅仅「咬拳头」,自己的小脚也不放过,TA咬了自己的小脚,就知道这小脚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养过男宝宝的家长都知道,男宝宝有时会非常使劲的扯自己的小鸡鸡,在使劲扯的过程中,他能感受到被扯的感觉,就知道这小玩意儿也是「自我」。

那么,小婴儿又是怎么认识「自我」以外的世界呢?

方法依然是咬,婴儿抓到什么都会用嘴咬,咬了有感觉的,都是「自我」的,咬了没有感觉的,都不是「自我」的。

人类在婴儿阶段就是在各种咬的过程中,建立「显性人体=我」的认识。

2、人的意识主体对「显性人体=我」的认识,有着先天的疑问。

但是,人的意识主体「吾」对于「显性人体=我」的认知,存在着「先天的疑惑」,换言之,一旦确立「我」的认知之后,并不是确信无疑的。

这种「先天的疑惑」是人类能提出哲学终极问题:「我是谁?在这个现实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着一个精神的世界?」的根本动机所在,没有这个动机存在,人类根本不可能提出这样的终极问题。

这种「先天的疑惑」也造成了,肉体的「我」必须通过肉体感觉不断确认「显性人体就是自我」的自我认知,缺少这种肉体的感觉,人的内在意识主体「吾」就会产生一种「自己在哪里」的疑惑。

对于婴儿来说,消除这种疑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咬自己的小拳头,通过咬小拳头来确认「显性人体就是自我」的认知。

等到人长大了,一个人能明确感受到自己大脑中意识活动的感觉,于是,大脑中不断出现的念头就替代了「咬拳头」的作用。

人的念头停不下来,是婴儿吃拳头的延续,婴儿为何要吃小拳头呢?

身处「重叠结构世界」中意识主体「吾」,感觉不到真正的自己,把外在肉体的「我」当做了真正的自己,可是,意识主体「吾」的天性中又知道,这个「我」并不是真正的我。所以,当一个人处在安静的环境中,外在的刺激对肉体的影响变少了,具有高级智能的肉体大脑就会不断出现各种念头,一个接一个,来维护对「我」的认知。

其实,从深层级的角度来看,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寻找外部的刺激来证明「我」就是真正自己的过程,人类追求事业成功、追逐名誉利益,这些外部刺激都在向「吾」证明「我」就是真正的自己。

三、认识「重叠结构世界」与「吾:内在意识」,是回归真正自己的「关键见地」

一个人只有静下来,才能为高质量的思考创造一个安静的意识内环境。

而要让自己真正的静下来,一个很重要的「见地」就是,要让自己认识到「重叠结构世界」的存在,要认识到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真正的自己,并不是外在肉体的「我」,而是存在于隐性人体内的「吾」,「吾」才是真正的我。

中华原生文化中都是教人重新认识「吾」的学问,儒家的《大学》、《中庸》里的「诚意」,诚的意就是「吾」的意。庄子《齐物论》一开头就说的「吾丧我」也是这个意思,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也很清晰的分别了「我与吾」。

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现在有了「重叠结构世界」原理,我们可以对真正的自己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意识到真正的自己「吾」,存在于肉体「我」的感觉之外,有了这样的「见地」,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克制念头的干扰,让自己真正静下来。

其实,在我们每个一个念头的最里面,都是真正自己的感知。明白这一点,我们在静坐中,其实,是很容易排除念头的干扰,让自己静下来的。

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可以去体会一下小婴儿的心理:小婴儿刚睁开眼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小手都不认识,看到自己挥舞的小手都会觉得好奇,于是,就放到嘴里咬咬……

我们让自己的想象力进入那个小婴儿的意识中,跟着TA去咬小拳头,感受TA的感觉与心理变化的过程……

做这样的想象练习,对大家重新发现真正自己「吾」,让自己真正静下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