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鸟老师 来源|等鸟人(ID:idengniaoren) 一个年龄比我小几岁的姑娘给我发消息: “我妈在我这里就是一个杀富济贫的女侠!” 这个姑娘算不得多富,甚至从小到大一直是被穷养的。 因为她还有个弟弟,比她小一岁。 等到她长大之后知人事,才猛然醒悟:生了她之后,父母是多么嫌弃这个女儿,才那么迫不及待地抓紧怀孕生二胎啊! 从小,弟弟被抱着,她站着。 弟弟吃着,她馋着。 弟弟玩着,她看着。 她还不能表露出想吃想玩想被抱的念头,因为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弟弟小,你大,你还跟弟弟争?” 假如她想吃想玩,会被大人训斥:“姑娘家,也想……?” 可是她只比弟弟大一岁啊,她也是一个孩子啊! 弟弟的身上,按着季节轮番换上新买的衣服,还有崭新时髦的鞋子。她身上永远是黑色的踏脚裤和蓝色的校服。 家里难得杀一只鸡,鸡腿鸡翅都是不剁的,烧整的,毋庸置疑,留给弟弟。 这是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默认的不成文的规矩。她从小接受着这样的不平等。 她说,毫不夸张地讲,等到她上高中之后,在学校食堂打饭,才尝到鸡腿的滋味。那次打鸡腿,她既虔诚又怀有负罪感,觉着这本不是自己应该享用的。 因为她到高中报名的第一天,妈妈就对她说:“食堂里有两块钱的菜,就不要打八块钱的。” 那份不假思索和理直气壮,让她憋着一口气,支撑着她咬牙学习,她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上大学,找工作,养活自己。 后来,她真的考上了大学,一宿舍的同学,都处在应该花枝招展的年纪,她的生活费最少,打的工最多,过得最俭省。 每一次回家要生活费,父母心不甘情不愿的表情让她难堪,她忍受着精神上的凌迟。 大学毕业之后,她回到她出生的那座小城,在开发区一家外企工作,凭着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几年之后,她也坐到了小主管的位置。 而这期间,她弟弟上了个职校,出来后在本市几家工厂辗转,都是做一段时间就做不下去,还在社会上惹是生非。 每次出事,爸妈就找她:“他是你弟弟,你是姐姐,你不管他怎么行?”都是她出钱出力给弟弟擦屁股。 她恋爱不顺,成了大龄未婚女青年。后来,她好不容易凑了几十万块钱,看中了新区一个楼盘的房子。房子不大,她觉得有了这套房子,她才有个栖身的家。 可是,爸妈知道她想买房子之后,喊她谈话,要求她把这套房子写弟弟的名字。 弟弟打架惹事的名声在外,勉强谈了个女朋友,女方家要求城里有房,老两口买不起,于是打起了女儿房子的主意。 她不肯,说:“这是我花钱买的房子。” 她爸爸说:“你的?你的?你从哪里来的?还不是我们生的?你人都是我们的,你赚的钱也是我们的,你买的房子也是我们的,我们愿意给谁就给谁!” 她妈妈说:“房子60万,就当我们生你养你,你报答我们的!” 那个姑娘痛哭流涕,她不住地对我说:“孩子跟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一生下就是被疼爱,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要还债……” 我无比心疼那个哭泣的姑娘。 我也知道,就算我教她狠起心肠,断然拒绝父母的无理要求,她也未必做得到。 因为她一贯忍气吞声,低人一等。 一个从小到大没有被平等对待过的人,习惯了被轻视、被损害,猛地让她主动去追求平等,她暂时还缺乏那股子勇气。 其实,不仅仅是父母,很多女儿本身也被洗脑了,觉得不平等的待遇是天经地义。 我有个小学同学,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好友。 她爸妈先是生了姐姐,再是生了她。一连生了两个女儿之后,她妈妈年龄已经偏大了,但这并没有浇灭父母想要个儿子的愿望。 据说,他们流掉了好几个未成形的女孩,终于生了一个儿子。 欣喜若狂!全村分红蛋。 很小的时候,她的爸妈就郑重其事地告诫她和姐姐,让她们照顾好弟弟。 弟弟是一家人的中心,一家人的太阳,大家围着他转。而她和姐姐就显得可有可无,灰扑扑的。 后来,她和姐姐初中毕业就没能再上学,一个在镇上做裁缝,一个外出打工,赚的每一分钱都要拿回家,交给爸妈。 爸妈再拿姐妹俩上交的钱,供儿子读高中,上大学,买名牌,买电脑。 姐妹俩婚前是一贫如洗,而父母却把钱都攒了,给弟弟在市区买了房子。 后来,我们老家要拆迁,为了多拆点钱,父母又问姐妹俩开口要钱给房子加高、装修。 那时,姐妹俩已经出嫁,我那女同学问爸妈:“弟弟没钱吗?” 她爸妈一口否认:“他哪有什么钱?” 其实,她弟弟在事业单位上班,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活不累,收入高。 不像姐妹俩,都是苦出来的钱。 姐妹俩真的各自拿了几万块,给父母加盖房子。 再后来,老家拆迁了,所得的款项全部给了弟弟。 老两口先是在城里弟弟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找俩女儿,要求她们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你们姐妹俩,一人养一个。” 金钱,有时的确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爱你的真正标准,钱在哪里,心在哪里,爱在哪里。连父母也不例外。 我那女同学对我说:“我就是那个被牺牲掉的女儿。姐姐也是。” 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女儿帮衬儿子,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把你生出来,养大了就不错了。至于财产什么的,你想都不要想,绝对是儿子的。 是的,女儿享受的权益远远不如她们的兄弟多,可是她们承担的义务往往比兄弟多。 尤其是父母生病,陪在病床前的,往往是女儿。 当然,父母也舍不得儿子多出钱多出力,那是自己人的。而女儿出钱出力,那是别人家的付出,他们赚到了。 我曾有个旧同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在怀孕的时候,她的妈妈就私下跟她说:“听婆家的意思,他们可能希望抱孙子,假如你肚子是女孩,就早点去打掉。” 她听得一阵心惊。 她没听她妈妈的话,生了一个女儿,她把女儿当公主宠。 半年后,她弟弟家生了个男孩。这样算来,表姐弟两个差不多大。 有一次,她带女儿回娘家,俩孩子在一起玩,不知因为什么,他们争执了起来。 她妈妈迅速上前去,一把扯开她的女儿,厉声道:“你打弟弟干嘛?你是姐姐,你得让着他。要是打架出了什么事,你的命抵不上他的命!” 当时,她如雷轰顶,瞬间浑身冰凉。 这句话如此熟悉,正是她从小听到大的:“你是姐姐,你得让着弟弟……你的命抵不上他的命……” 同样是人,同样一母所生,为什么命有贵有贱? 她想到小时候她挨了弟弟的打,找她妈妈告状,她妈妈说:“你是龙肉?打不得?” 她想到弟弟有蛋炒饭吃,而妈妈却不肯多炒一碗给她。 她想到工作后,因为不愿意上交工资卡,她妈妈跑去学校大闹校长室,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她不孝,逼着她交出了工资卡才罢休。 她想到了她结婚时,父母哭穷,说家里分文没有,拿不出陪嫁。而婚后第二年,父母给弟弟全款买了商品房…… 虽然她一直很回避“重男轻女”这四个字,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父母轻视的女儿,一直麻痹着自己。 可是,当她的妈妈把对自己的态度同样给了自己的女儿,她不能忍。 她被视为贱命,她的女儿也如此? 在那个乡村小学的教师宿舍里,她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其实我一直活在我的父母很爱我的假象中。后来,通过一件件事,我才明白,我的父母给我的温暖少得可怜,他们只是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弟弟。” 而那份全心全意的爱,对她来讲,是奢望。她可能到死都等不到。 重男轻女的父母认为,女儿生下来,早晚是人家的人,是外人,那么不必用心抚养。 待到女儿出了嫁,就是泼出去的水,假如她有事,那也是别人家的事,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女儿要是离了婚,更是里外不是人,无处可去。娘家未必接纳。 我有个女友,带着孩子离了婚,住在了娘家的阁楼,按月交房租和伙食费,还得给弟弟的孩子买这买那,父母坦然接受,仿佛女儿就是个房客。 而很多重男轻女式的父母,并不觉得自己重男轻女,口口声声嚷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实不然。 他们的观念如此,也不可能改变,甚至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他们在等女儿感谢,殊不知,女儿在等他们道歉。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半年来,找我倾诉被父母轻视的女性读者不下十人,她们每个人曾经的和现在的经历,都让我泪流满面。 她们心上的伤,一次次结痂,又一次次被撕扯开,谁来弥补这些创伤? “重男轻女”,是我觉得最愚蠢最可笑的一个观念。 生而为人,凭什么以性别论?凭什么男的金贵,女儿轻贱? 我很想告诉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们——那个被你们轻视、忽略、伤害的女儿,她们不是傻子,她们心里明镜似的。 她们不说破,不代表她们不清楚;她们不计较,不代表她们不介意。 她们没有被你们平等对待,但是最终还是会选择原谅。 因为她们舍不得那份亲情,割不断那份血脉,丢不了那份责任。 还因为,她们在等待。 等待某一天,父母突然想起这个被轻视的女儿,会用十分的爱来爱她。 等待某一天,父母会诚恳地跟自己说:“姑娘,其实,我们挺对不起你的。” 作者简介:鸟老师,80后老文青,内心纯真的教书匠和写字匠。用文字浸润生活,善于将日子过成段子 |
|
来自: 群总f5c2nokjy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