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总的“麻烦事”—高胰岛素血症

 伊旺盛郑州 2018-01-30



一份体检报告: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正常,甚至糖化血红蛋白也正常,是不是就没有患糖尿病的风险呢?是不是就可以排除糖尿病呢?

No,No,No,小蔡医生告诉您,千万别被常规体检指标蒙蔽双眼。如果单靠查空腹血糖来筛查糖尿病,在糖尿病高危人群,1/3的糖尿病患者都会被漏诊,一定要结合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释放试验三项指标来排除糖尿病风险。

今天,小蔡医生就在这里给大家谈一谈“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的前奏”

一、李总遇上了“麻烦事”

李总是上市公司的大老板,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体重指数(BMI)如同他的事业一样是“风生水起”。最近,李总却遇到了“麻烦事”。他频频在上午会议临近结束时“出丑”,突发头晕、心悸、出汗、四肢发抖,需迅速进食方能缓解。为此来到小蔡医生的诊室。

“您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高胰岛素血症?”

“什么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高不是好事吗,可以降血糖,为什么还说我快得糖尿病了呢?”李总非常不解,心生疑问。

                           


二、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是人身体内的胰岛被动(胰岛素抵抗,常见)或主动(胰岛素瘤,罕见)分泌过多,而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并造成一系列损害。今天主要谈一谈被动的胰岛素过多分泌。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被动分泌过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身体对胰岛素血糖调节效应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就要“超速运转”,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来降血糖,这变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但是长此以往,胰岛如同被挖空的宝藏,胰腺不能再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就有可能最终进展为2型糖尿病。

一般临床上,将高胰岛素血症的定义为:空腹胰岛素≥25μU/mL


三、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

首先,高胰岛素血症会导致餐前低血糖,是糖尿病前期。而糖尿病前期,如海底冰山,潜伏的危害不容小觑。大庆研究随访23年结果证实,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若不及早干预,不仅大多数会发展为糖尿病,且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而生活方式干预,可使IGT患者糖尿病发生风险下降43%,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9%,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41%。

李总的“小麻烦”——高胰岛素血症,即是此。因为胰岛素水平较正常升高,且高峰延迟出现,导致下一餐前的血糖降至正常以下,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相当多的“李总们”,其糖尿病先兆,不是出现血糖升高,而是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餐前低血糖。

第二,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有机土壤”,极易并发血脂异常、血压升高、高尿酸、脂肪肝等风险;

第三,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大血管病变风险(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会增加10%。当患者发展到糖尿病前期时,血糖开始升高,这些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就会增加到50%

第四,高胰岛素血症,还可以增加一些肿瘤的患病风险(如乳腺癌、肺癌等)。

第五,高胰岛素血症,还会引发一些“羞羞问题”——性功能勃起障碍、月经异常、不孕、继发高雄激素表现等。

四、哪些血糖正常人群需要做胰岛素释放试验?

以下三类人群,即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也有必要做胰岛素释放试验,以排查糖尿病的风险:

1、糖尿病高危人群;

2、吃的多、饿得快、面红耳赤;

3、肥胖(BMI≥28或者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者超重(BMI≥24或者超过标准体重的10%),特别是5年以上

注:男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4、反复出现心跳快、乏力、虚汗、手足无力等低血糖症状

五、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

若发现单纯高胰岛素血症,您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您提前发现了身体的“警灯”,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可以逆转的,也就是说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延缓甚至不进展为糖尿病。而高胰岛素血症如果不干预,就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治疗的核心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要积极干预,改善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等),是可以远离糖尿病的。

         

撰写:全科医学科研究生 蔡晓婷

                                   审校:王留义、任琢琢

编辑:忽新刚

河南省医全科医学科倾情奉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