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完整经文及简译

 FKFYOLFY 2018-01-30
瑜伽的修身有两种含义,狭义的说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自由,广义的说是为了修心。当我们误解瑜伽仅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时,它的真实价值被隐藏了,而实际上瑜伽是身体与心灵的控制。
心是最复杂的东西,要认识你的心、你的意识、你的真实自我的本性,并将它从外在复杂的物质世界,引向内在那无垠广阔的宁静世界,而从中得到大智慧与喜悦,是这部经典主要探讨的内容。
巴坦加里的智慧如同瑜伽大海,深不可测,他只用一些简单的片语就能启发后世的大师智者,对人类身心灵深入浅出的表达出各种诠释意境。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共196条经文,从传统上的意义而言,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摩地篇,提及瑜伽理论和三摩地的最高境界,巴坦加里可能希望一开始就提供学生一些启示后,再练习瑜伽。
第二个部分为练习篇,其内容有瑜伽哲理,但是比较着重于实际的练习,传统的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前五个阶段,在此篇都有详细的说明,如练习的好处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法。
第三个部分为成就篇,讨论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后三个内在的阶段,以及对一个热忱的练习者来说可能增加的能量及成就。
最后一个部分为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没有人知道巴坦加里生于什么年代,他是否只是一个或是多个人共用巴坦加里这一个名称也无从考据,根据推算,瑜伽经出现的年代应从公元前五千年算起。无论如何,他可能并没有发明拉加瑜伽,确切的说是他组织编辑了各种存在的瑜伽理念和练习的成果,从此,他就被称为瑜伽之父,他的瑜伽经是所有不同瑜伽冥想派系的一个基础,源远流长,至今形成了无数的形式与派别。
拉加瑜伽,又称为阿斯汤加瑜伽,在196句简短经文里,包括他的目的,需要的练习学习途中遇到的障碍,如何排除障碍,以及从练习中得到的成果的精确描述。
一、三摩地篇
什么是瑜伽?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什么是心灵的变化?比如囚犯,他觉得被关在牢笼里,渴望被释放,但是那些守卫不也是跟囚犯一样吗?也在监狱里。差别在哪呢?囚犯觉得它是个监狱,守卫觉得它是个工作,如果囚犯把这里看成是改正错误的地方,它就会不一样,心理态度使然。所以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来自心灵的结果,你感觉约束就被约束。你要控制思想将他改变成你想要的。
当可以约束心灵变化时,你是那个时常可以看到身和心在前面活动的真实自我。我们经常这样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男人,我是富翁……而实际上我和你是没有区别的,我们退回到最小的组成,我们都是原子,都是能量。同样的能量给予不同形式出现,我们给予不同的称呼,所以形式名字只是能量不同的翻译而已,瑜伽科学家认为能量背后的不同形式是一个不变的意识或灵性或灵魂(真实自我)。
当心灵不能被约束,真实自我便不体现为能量,而是随着心灵而变化,有了偏见的眼睛,看东西就会有色彩。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心灵变化呢?A既往人生经验,生活常识,学习积累等,给心灵蒙上一层又一层所谓的知识,看待事物时便会受到影响。B错误的认知,把某物误认。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错觉想象,什么都没有,却创造出一些想象。比如某些狗血电视剧情,男女主角无中生有的误会。D睡眠,此时虽然处于无知觉状态,但是潜意识还是清醒的,心灵依然会受到影响而变化。E记忆,过去的经验及未被遗忘的事儿,会影响心灵的变化。
既然已经看到心灵是可以变化的,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去控制其变化。A不断练习:长时间,不间断,认真热忱,即要有耐心,热心和信心地去练习。B普通不执着。能自我掌控意识,对看到听到的事物不产生欲望,就是不执着。所有欲望都带有颜色,你将心着上色彩的那一刹那,心便无法得到休息,以一个得不到休息的心去练习瑜伽,是没有办法稳住的。C最高境界(三摩地),对任何事情无欲无求,此时你将找回真实自我,那个能量层面的自我,便更好的享受这个世界。
最高境界三摩地(指沉思冥想和它的变化,即冥想者、冥想依据及冥想三者没有分别,合而为一)分为显著的和不显著的三摩地。显著的三摩地又分为整体(推论)的,精微(内省)的,心(喜悦)和个体(纯洁的自我)的三摩地。在持久的练习之后,可以中止心灵的变化,便进入不显著三摩地。
以上这段话可以翻译为,沉思冥想分为显著和不显著的。显著的冥想分别专注在一个实体的东西上;专注在看不见的实体,抽象的东西上,像白色,红色等;专注在快乐,没有任何辨别力;专注在“我”,你就在那儿,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显著的沉思冥想是一个往内心走的过程,不是开发,而是深入。
不显著的沉思冥想,连自我的感觉都不存在了,在这个境界里,只有意识,没有别的。你要完全了解本性(本性是一种蛰伏在身体里的一种力量,就像发电机未转动时,电力无法产生,一旦马达开始转动,电力于是产生),然后控制它,之后放在一旁而得到解脱。显著的沉思冥想,需要不断练习去控制马达的转动,不显著的沉思冥想,则可以略过马达,转身看到真实的自己,天人合一。
如何达到三摩地境界?详见经文21-28。
练习三摩地会遇到的障碍:分散注意力和精神焦虑不安。
如何防止障碍发生?详见经文32-40。
以下为三摩地篇经文:
1.现在要阐述什么是瑜伽了
2.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3.于是看者(真实自我)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性
4.其他时候,真实自我离开纯洁本性时,将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5.心灵的变化有五种,包括痛苦的,不痛苦的
6.造成心灵变化的五种原因,正确的知识,错误的认知,错觉想象,睡眠,记忆
7.正确知识的来源,直接的知觉,推论和经典,真实的,真理的佐证
8.错误认知的发生是因某些事物的知识,没有建立在真实的形象上
9.仅仅听到言辞,或看到某些现象而产生错觉,并没有任何真实的基础,称为错觉现象,错觉想象
10.心灵的变化因睡眠而处于无知觉的状态
11.当心灵因事物而改变时,过去的经验及未被遗忘之事又回到意识里,这就是记忆
12.借由不断地练习不执着,可以约束心灵的变化
13.在不断练习与不执着下,努力使心灵稳定不变的过程为师练习
14.当您努力一段儿努力当你练习一段很长的时间,没有间断,尽一切努力,热诚,这个练习将稳固不移
15.能自我掌控意识,对看到或听到之物不产生欲望就是不执着
16.了解了真实自我而能对任何事,都无欲无求,即使对内在的本性特质亦无所渴求,这就是不执着的最高境界
17.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可由推论,内省,喜悦及纯洁的自我伴随而生
18.坚定不移持久的联系可以终止心灵的变化,仅留下印象,这是另一种三摩地,阿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
19.那些紧紧离开了躯体而达到神的境界,或者与自然融合的人,得以重生。20.对其他人来说,不显著的三摩地,可以通过信心力量记忆沉思,或是借由洞察力而达到
21.对于非常热衷和有意愿练习的人,很快就会达到三摩地的境界
22.成功所需要的时间是,依据你的练习是否经由基础的,中等的,加强的,更进一步的次第区别而有所不同
23.或者借由祈祷虔诚的献身给神,达到三摩地境界
24.神是至高无上的真实自我,不受任何烦恼,行动,行动的果或欲望的内在印象所影响
25.在他的里面,可以完全显示出全知者的一切根源
26.时间无条件地证明了,它甚至是最远古时期老师们的老师
27.至高的神,其字义就是那神秘之音“OM”
28.重复诵念它,并深思其意义,更有帮助
29.这个练习会让所有的障碍消失,同时发现自己内在的知识
30.疾病,愚钝,怀疑,漫不经心,懒惰,感官享受,错误觉知,无法达到稳固基础,退步,这些都是使心分散注意力的障碍
31.当精神焦躁不安,伴随而来的是忧伤绝望和身体颤抖,呼吸不顺畅
32.为了防止障碍和其他附加物的产生,最好的方法是对单一事物的专注练习
33.培养友善的态度以得到快乐,对于不快乐的要给予怜悯,欣喜拥有善良道德,不理会邪恶,如此,心灵可以保有不受干扰的平静
34.想保持平静也可以借由呼气和闭气来控制
35.或者,专注在感官觉知上,也能使心灵平静
36.或者,专注在内心至高的喜悦光芒上,也能够使心灵平静
37.或者,专注在,伟大的心灵上,将能完全的从感官事物的执着中解脱出来
38.或者,专注在梦境及深沉睡眠的经验上
39.或者,冥想在任何能使你提升的方法上
40.慢慢的,一个人对于专注的掌控,能从最小的原子,扩大到最大之无限。41.正如同,将物体靠近自然纯洁的水晶,可以jie取它的形状与色彩一样,瑜伽修行人的心灵变化,逐渐减少,也会让其变得清澈安定,达到对于认知者,认知的事物,与知识,三者没有分别的境界,这种冥想的最高境界,是三摩地
42.当三摩地的名称形式,与知识结合在一起时,叫做沙为塔卡三摩地,或可推理的三摩地
43.当记忆被净化了,专注事物的知识,就会独自发光显现出来,对于其名字和特质也没有区分了,这叫做,你尼维塔卡三摩地?或称作无法推理的三摩地
44.同样的,前面已经说明,沙维恰拉有反应的,和尼尔维恰拉没有反应的,三摩地是练习专注在精微的要素上
45.专注在精微的事物上,最终将回归至无法下定义的境界上(原始纯洁的本性)
46.以上所有三摩地都还有欲望的种子,可能会将你再带回来受困,或是让你在受到干扰
47.在三摩地的最高境界里(尼尔维恰拉)真实自我实现,发光了
48.这是绝对真实的意识
49.这个特殊的真理与聆听,研读经文或推论认知,所获得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50.这个三摩地所产生的印象将其他所有的印象全都抹掉了
51.当这个印象被抹去时,所有的印象,就全部被抹去了,那就是无欲望种子的三摩地
二、练习篇
瑜伽练习包括苦行(自我纪律,身体/言辞及精神上的苦行),诵读经书(比如《薄伽梵歌》选择一两本即可),向神顺服(你的行为成果奉献给真实自我)。
如何消除练习瑜伽中遇到的障碍:回归自我中心,冥想静坐。
什么是本性?本性有三种特质:愉悦性、变性和惰性。它让我们享受生活而被束缚,而真实自我看到这些,帮助我们解脱。本性看到是折射在水中的太阳,真实自我看到被折射之前的太阳。当然前者是为后者而存在,两者经常结合在一起,从而我们被蒙蔽双眼,为了看的清楚,需要不断明辨,去除本性中的无知。
真实自我的不同层次:向外去看;快不快乐来自心灵;中立之心;认识本性;心已自由;心消失;只留下真实自我。
具体练习方法:瑜伽八阶,包含十个道德规范,具体详见以下经文:
1.瑜伽的练习包括苦行,诵读经书,向神顺服
2.瑜伽的练习帮助我们将障碍减至最低,以达到三摩地的境界
3.无知,自我中心,执着,憎恶和坚守有形体的生活,是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
4.无知是其余几项障碍的温床,不论它们是潜伏的,薄弱的,中断的或持续的
5.无知就是把短暂视为永恒,把不纯净当作纯净,把痛苦当作快乐,从而将非我当做自我
6.以自我为中心,就好像是看者(真实自我)的能力,并以此工具(能力)去看(身心)
7.有了享乐经验之后,执着随之而来
8.有了痛苦的经验,憎恶随之而来
9.由于过去经验的累世流转,对生命产生了执着,即使聪明人也一样
10.在静微的思想行式里,这些障碍都可以借由回归至最初的起源处,自我中心而去除
11.在自我中心思想活跃的状态下,可以借由冥想静坐将障碍消除
12.卡马沙亚是所有障碍(业)的储藏所,根源,业会将过去的经验带到今世及来生
13.只要行为的因存在,自会有果报,指的是出现在来世不同生命种类的出生,等级和生命的长度和经验
14.业报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是过去行为的善与恶造成的
15.有分别心的人,所有事情都将是痛苦的,其后果是会因害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焦虑不安,导致印象留在心里,创造了新的欲望。三个本性特质是相互冲突矛盾,从而一直控制是心灵
16.尚未降临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17.痛苦来自于真实自我与本性的结合而纠结不清,那是可以避免的
18.本性分为三个特质,愉悦性、变性和惰性。其组成要素和感官的目的是像真实自我提供经验,并帮助解脱
19.本性的特质又分为四个阶段,明确的,不明确的,能下定义的,不能下定义的
20.看者是纯净的,无染的,有观看的能力,但却要通过心灵来看
21.本性(被看见的事物),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真实自我(看者)
22.虽然对于一个已解脱的人来说是消除了,但对其他人来说,本性仍然存在
23.结合真实自我(拥有者),和本性(被拥有者),你会认识两者的原始面貌和力量
24.这个结合却是源自无知
25.如果没有无知,就不会有结合,这是真实自我(看者)可以自主的
26.不断的明辨就是去除无知的方法
27.智慧的最后阶段有七个层次
28.通过瑜伽八阶的练习,那些不纯洁便会被智慧之光去除,引向明辨之境。
29.瑜伽八阶(八支)如下:一、雅马:持戒自律;二、尼雅马:遵守,奉行;三、阿萨纳:体位法,调身;四、普拉纳雅玛:呼吸控制法,调息;五、普拉惕亚哈拉:感官内敛,摄心;六、达拉纳:注意力集中,凝神;七、狄亚纳:冥想,入定;八、三摩地:三摩地,沉思,禅定
30.雅马持戒包含,没有暴力,不说谎,不偷窃,禁欲,不贪婪
31.伟大的誓言是全世界的,宇宙的,不受阶级,地点时间和情况的限制
32.尼雅马遵守奉行,包含了净化,知足,苦行,读圣书及敬神
33.当被负面的想法扰乱时,应该以逆向思考,正面,来导正
34.当暴力等负面想法,或行为想去做或已经做了,不论是由贪婪愤怒或迷惑所引起,不论是轻微的,中等的或极端的放纵自己,都是基于无知,并且会带来一些痛苦,我们也应逆向思考
35.在坚定无暴力者面前,所有的敌意都会停止
36.真实,不说谎的人,其行为和结果都变得有所助益
37.不偷窃的人,所有的财富都会跟着来
38.禁欲的人能获得元气,精力
39.当真正不贪婪之后,生命是如何来,为什么出生就会完全明了了
40.借由净化,一个人会开始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也会停止接触其他身体
41.此外,身体净化后,可以获得纯净,喜悦,专注,感官控制及自我认识
42.知足,即可获得最大的喜悦
43.借由苦行修炼,身体和感官意识的不洁净被清楚了,得到的是超自然能力
44.借由读圣书,与所选择的神沟通
45.完全向神顺服,将可到达三摩地的境界
46.体位法是一种稳定,舒适的姿势
47.借由减少心神不定,并冥想在无限的苍穹上,可以熟练体位法
48.学会体位法之后就不会被二元性扰乱了
49.体位法稳定后,应该要能控制呼气与吸气的动作,这就是呼吸法或气的控制法
50.呼吸的控制有呼、吸、闭气。它们是由地点、时间和数目来调整的,有长的呼吸,也有短的呼吸
51.控制呼吸还有第四种方法,是专注于内在或外在事物时产生的
52.于是,我们揭开了遮住内在亮光的面纱
53.心灵就适合去做专注的练习了
54.当感官从外在和模仿的事物往内心去感受时,叫做感官内敛
55.从此,就可完全地控制感官了
三、成就篇
成就篇经文如下:
1.注意力集中是把心集中在一处,一个事物或一个念头上
2.对冥想者和冥想事物有持续的认知,就是冥想
3.当冥想的事物发光,好像连形象都没有了,这就是冥想的最高境界三摩地
4.练习注意力集中、冥想和三摩地在一个事物上,称作三雅马
5.掌控了三雅马将启发知识之光
6.三雅马的练习需要经过许多阶段才能完成
7.三雅马和前面所说的瑜伽八阶的前五阶相比较,是属于内在的修炼
8.相对于没有欲望种子的三摩地来说,三雅马的三个境界又属于外在了
9.印象升起时,通常要让它消失,但是这个抑制的力量出现时会创造新的心灵变化,当心灵与新的变化合而为一时,就是约束心灵的变化
10.心灵的变化,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它变得稳定
11.当分心的情况慢慢减少,而能专注在一点上,就开发了三摩地境界
12.再说一次,当过去和新起的印象完全一样时,就是专注在一点上了
13.由此,看得见的特性,时间,基本元素,及感官的转换,也都描述过了
14.本性的基本属性有潜在的,可显现的,无法显现的层面
15.造成心灵变化差异的原因是,上述不同层面的连续进化而来的
16.借着在这三种层面上的三雅马专注练习,将得到过去与未来的知识
17.词汇和它的意义,内容通常都会因附加的解释而产生混淆,借着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对任何生命所说出的字,或发出的声音,都能够听懂它的意义
18.对心灵产生印象,潜意识,所得到的直接认知,通过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以获得过去累世的知识
19.对他人身体的动作等特殊迹象,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就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20.知道他人所想的事物并不包括其心灵的内涵,如思想背后的动机,因为这并非三雅马专注的目标
21.对人的身体,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可将进入视网膜的光线隔开,于是觉知到形体的消失
22.使用同样的方法,耳朵听不见声音了,触觉,嗅觉,味觉等也可依此类推
23.业有两种,近报和远报。借由三雅马对死亡征兆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死亡时刻的知识
24.借由三雅马对友善及其他优点的专注练习,你将拥有传达他们的能力
25.借由三雅马对大象以及其他这类动物力量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这种力量
26.对自己内心的亮光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得到精微,隐藏以及隐秘的知识(精、气、神)
27.对太阳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整个太阳系的知识
28.对月亮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星座排列的知识
29.对南极或北极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星辰移动的知识
30.对脐轮作三亚码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身体结构的知识
31.于喉咙凹陷处,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不再饥饿和口渴
32.对古尔马神经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可以在冥想静坐时静止不动
33.对顶轮,亮光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会洞察,精通一切
34.或者,在自然启发的知识,通过纯净的生活里,能力自然产生
35.对心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心灵的知识
36.智能与真实自我是两回事儿,智能是为真实自我而存在,而真实自我是为其自身而存在,无法区分二者造就了所有的经验,针对这个特性,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真实自我的知识
37.获得了真实自我的知识,通过自发性的直觉,就产生了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超能力
38.这些超自然能力的感官反应是练习三摩地的障碍,却常为世俗所追求
39.解开心灵对身体的束缚,借着心灵运做程序的知识,就拥有了进入别人身体的能力
40.控制上升之气,一个人可以飘浮在空中,越过流水,沼泽荆棘,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离开自己的身体
41.控制生命之气,身体四周,将散发出光芒
42.对耳朵,宇宙苍穹的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你将获得,超自然听力
43.对身体与宇宙苍穹的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将能使自身轻如棉絮,如此就可以飘浮漫游于宇宙苍穹中
44.对不明确,身体以外的思想波动,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遮住自我光芒的面纱将被除去
45.借由三雅马的专注练习,瑜伽修行人可以掌控整体粗糙,细微精致的大自然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目的
46.从小如原子,及其它超自然能力的显现,将达到身体的完美和不受限制的能力
47.身体的完美,包括美丽,优雅,力量与结实
48.对认知能力,本性要素,自我中心,及感官目的相互关系,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瑜伽修行人将可控制住他们
49.从此,身体拥有和心一样快速移动的能力,不需要感官的帮助,也能够运用自如,并且能完全控制本性
50.认识纯洁的本性特质与真实自我的差异,就有如全知的神一般,得到了最高的存在境界和形式
51.对于所有的超自然能力不执著,束缚的根源就消失了,既能得到解脱
52.瑜伽,修行人对于天上的神的赞赏,既不应接受,也不应自豪,因为有可能他会再次不受欢迎
53.对不停的瞬间,当下,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将获得明辨的知识
54.如此,无论在种类,特征立场上,都很相似,而无法区分的事物,就能清楚明辨了
55.能明辨知识,可同时了解所有情况下的所有事物,是一种直觉的知识,可以带来解脱
56.当宁静的心到达真实自我般的净化境界时,就解脱了
四、解脱篇
解脱篇经文如下:
1.超自然能力是天生的,由前世练习而来,或借由草药重复诵经苦行练习三摩地得来的
2.由一个种类转换成另一个种类的生命,是自然定律流转的结果
3.偶发的事件并不会直接促使自然演化,只是如同农夫移除障碍物一般
4.创造出来的心灵是,由自我本位意识产生的
5.虽然创造出来的心灵作用都不一样,但瑜伽修行人最原始的心会指引他们
6.只有冥想中产生的心灵,才可以脱离宿命的印痕
7.瑜伽修行人的行为既非白的(好的),也非黑的(坏的),但是其他的人则有三种,好的,坏的,好坏都有的
8.这些行为的潜意识印象,只有在顺利的情况下,才会在特定的来生显现
9.虽然在不同的转世中,欲望会因等级,时间,空间而分隔,但他们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连续关系,因为欲望的印象和记忆是相同的
10.既然生存的欲望是永恒的,其印象与记忆是没有开始的,永远存在
11.由行为的原因,结果,基础(欲望根源),支持(欲望之物)连接所造成的印象,会随着以上的四者的消失而消失
12.过去与未来存在于事物的真实形象中,因此特质的差异而显现出来
13.不论可显现出来的或是精微看不见的,都属于本性的特质
14.事物的真实性取决于本性特质间的转换
15.由于不同心灵的差异,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也会不一样
16.一个事物的存在并非依据单一的心灵,否则当心灵没有理解他时,事物会变成什么呢
17.一个事物是否被认知,要看心灵是否被他上了色彩
18.真实自我是永恒不变的,她永远知道心灵是否改变,因此,它是心灵的主宰
19.心灵是不会自我发光的,因为他是被真实自我所认知的事物
20.心灵不能同时觉察主体看者与客体被看的事物
21.如果一颗心灵被另一颗心灵所认知,并视为当然时,我们就得对他们假定一个无尽的数字,还会有第三颗心灵,第四颗…结果将造成记忆的混淆
22.真实自我的意识是不会改变的,当心灵受到他的影响就变成了他的意识
23.心灵受到真实自我看者的影响后被看见,就能够了解所有的事了
24.虽然有无穷的欲望,但心灵是为了真实自我存在的,因为他的表现只能与真实自我结合
25.能够看出心灵与真实自我的区别者,其念头就将如真实自我般永远停止了
26.于是心灵朝向能够分解的境界,从而引向解脱之道
27.由于过去的印象,在能够分辨与解脱之间可能会出现困惑的想法
28.这些过去的印象是可以移除的,就像曾经谈过移除障碍的那些情况
29.由于拥有完美的分辨力,即使有最好的奖赏在前,也完全没有兴趣,还能恒久的持续明辨,这种境界称为大码美加三摩地
30.从此,一切苦恼烦忧与因缘果报都窒息了
31.知识浩瀚无边,当其遮蔽物和不纯洁之物全被除去时,就几乎没有再需要被知道的事物了
32.于是,本性的三种特质终止了他们的连续转换,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目标
33.前面所谈的连续,意指不间断的瞬间,他们能在转换终止时被认知
34.当本性的特质融入了本性,不再需要来服务真实自我,他已安住在自己纯洁的本性里,于是达到了解脱的最高境界
瑜伽经里告诉我们,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瑜伽就是身心的结合,束缚或解脱都来自自己的内心,将这妄念纷飞的杂乱心,通过修行回归到原来真实纯洁的本性,那就是真实的我。去掉我执(即小我),与大我(宇宙大自然)合二为一,人的执着极其坚固,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和指导。
巴坦加里大师告诉我们,把心静下来,达到约束心灵的基本原则,就可发现所有的事物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瑜伽的生活,万物都是相互供养,互相依存,如果明白这一点,就是真爱的表现,没有动机,不自私,因为解脱的人不会对任何事物产生依恋,他的心灵是纯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