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至今,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共举办17个与紫砂有关的专场拍卖,上拍2590件(套),成交1654件(套),成交率63.86%,成交额55769.613万(本文所述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 2010年秋匡时首度推出紫砂专场拍卖,推出作品80件,以“全胜收场”,成交率达100%,点燃了市场的热情。2011春拍开始,参与上拍的紫砂壶数量大幅度提升,成交额波动性较大,成交比例一直在中低位徘徊,2013年春秋两季整体大幅回调,2017年秋拍成交率跌至谷底,仅有39.44%。 2010年~2014年,紫砂壶作为一项独立的拍卖版块,推出的专场主要包括“近现代及当代紫砂专场”“古代及近现代紫砂专场”等。2015年春拍开始,紫砂壶在整体拍卖板块中所占的份额缩小,不再作为单独的版块,而是综合了茶道具、家具、陈茶等杂项共同推出,缩水明显,紫砂拍卖市场的下跌回调已成定局。 近现代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 相明石瓢壶 北京匡时 2015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7,025,000 元 当代 顾景舟 云肩如意三头茶具 北京匡时 2011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0,235,000 元 近现代 顾景舟 大提璧壶 北京匡时 2017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7,825,000 元 就作品单价来说,重要拍品可圈可点。2011春拍,顾景舟的《云肩如意三头茶具》以1023.5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本场冠军。2015秋拍,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以2702.5万元成交,2017春拍顾景舟《大提璧壶》以1550万元落槌,顾景舟作品的艺术地位和市场价值不断得到认同。 当代 何道洪 大涵壶 北京匡时 2011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7,820,000 元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整体艺术品的市场不是用单件作品是否过千万来衡量的。通过对不同价格区间作品成交量对比可知,买家更加倾向于数十万元的作品。市场上发展相对强劲的早期高工大师和中青年实力派依然是拍卖公司的主推内容,何道洪、吕尧臣、顾绍培等名家大师频现高价位拍品,二以唐彬杰、李寒勇、高旭峰、吴东元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实力派表现也较为活跃。 当代 唐彬杰 双色印方壶 北京匡时 2017年秋季拍卖会 事实上,无论是拍品结构,还是价档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是市场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上拍作品向中端市场的转移,高价拍品释出量减少,说明藏家趋于理智和冷静,另一方面,目前的行情调整同样给了行家逢低吸入的良机。 就匡时反映出的当下紫砂拍卖市场的价格调整,不排除此前的过度炒作透支了整体价格,存在巨大的市场泡沫,一旦大资本开始退场,各个板块就会出现新一轮的波动。由于收藏群体的刚性需求和艺术品资本的策略调整,作为市场新宠的中档价位拍品份额逐渐增大,成为当前维持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代 李寒勇 和宫套壶 (一组五件) 北京匡时 2014年秋季拍卖会 “艺术品市场是有生命,它遇到问题会自己调节、纠错”。市场通过其经济规律让紫砂壶回归其原本价值,如何抓住市场供求关系这条核心主线,在主线之下调整经营策略,探寻长远发展,是目前紫砂界的一道重要课题。 当代 高旭峰 王翔刻 大德钟壶 北京匡时 2014年秋季拍卖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