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找到爱时,也就找到了自我。”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的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追逐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犹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灵性。”
“你太年轻了,太理想主义了。你以为每个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原来我们的动机和情感是极度善变的,即使很小的压力也会导致答案的扭曲。所以其实到最后是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也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
“三十岁的你比二十多岁的人更深刻地理解很多事物,也更能忍受它们。” 所以越是到后来,你越清楚:久处不厌的人少之又少,不可深交的人才比比皆是啊。 你开始理解了:生活是选择的,冲谁叫苦都没用。爱情是自己的,向谁求饶也没用。 你更快的学会了断舍离,也明白:“任何事物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而真正的智者恰恰是,避而不言,所有的话到你为止。
一个人到底是有多缺乏安全感,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个人到底是有多害怕失去,才会处处觉得别人会先走开。你的情绪往往反应着你内心的状态。如果不能因为一次争吵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解决问题,那么争吵就显得毫无价值,也真是枉费我大动干戈的小情绪。
“当人们觉得连同情也无补于事后,对它也就真的厌倦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也淡然了许多,所有的人和事,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不是你的别强求。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如果一个人能轻易的宽恕罪过,那就说明他的心凌驾于伤害之上,所以是伤害不了的。”
我好像天生自带一种免疫力和抗压力,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反思这些问题,从原生家庭到后期成长的历程,从个人性格到从业环境的影响,从情感经历到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然后我发现我不信佛,不信道教,不信耶稣,我甚至没有信仰,我的思想自由,洁净,澄明通透。
我不争不闹不吵,我清心寡欲,隐忍负重,相信因果。 我有佛缘,但没有佛性,我无法做到普度众生。
我守规矩,懂方圆。相信一切有为法。 我随性,尊重自由,活在当下不问将来。所以我不会很成功。
我无法把自己交付于他人,我的灵魂是独一无二又不可复制的。我不信命不信真主不信上帝。唯独相信自己。
我是一个复杂体,清静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自觉,觉他,一心向善从而无愧于他人,也是活的坦然明净。
你可以从我的文字中读到与自我类似的缩影,但不琐碎,也没有大的起伏,这与作者本身的性情有关。 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人,从文章中便可看出,内容精简,并不擅长举例论证,尤其是从别人的故事里去分析和探讨人生。相反的是随性随笔随处可见的生活的细微章节。没有过多碎碎念的情绪化,擅长自我剖析,反思,精进,从而进行总结,故而篇幅短小。
“报复生活最狠的方式,是爱。” 当你找到爱时,也就找到了自己。 |
|
来自: timtxu > 《心灵、婚恋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