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物中探寻道学思想:《国家宝藏》中的道学知识

 秦岭之尖 2018-01-31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推出,受到了网友的热评。本季节目,通过对九个大型博物馆所推荐的“国宝”收藏做了详尽的梳理,并通过“国宝守护人”的舞台演绎讲述国宝背后的前世今生故事。观众透过国宝背后的故事,了解到国宝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本文结合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推荐的两件国宝,为各位梳理国宝背后涉及的天师道创立、先民天圆地方思想、道教艺术等道教知识。让国宝活起来,透过对历史回顾,追溯道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供读者参考。


天师道的创立与古代计量

上海博物馆推荐的“商鞅方升”,属战国中期的量器,其形状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商鞅方升(资料图)


此方升是秦国推行统一的度量衡的历史见证,说明古代人民开始使用了“以度审容”的科学方法。而在天师道的创建中,与古代的计量单位密不可分。


《三天内解经》云:“太上以汉顺帝时选择中使,平正六天之治,分别真伪,显明上三天之气。以汉安元年壬午岁五月一日,老君于蜀郡渠亭山石室中,与道士张道陵将诣昆仑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谓世人不畏真正而畏邪鬼,因自号为新出老君。


即拜张为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之师,付张正一明威之道……立二十四治,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化民百日,万户人来如云。”说的是天师道早期创立时,是以五斗米为信。

张天师(资料图)


天师道创立时的东汉,其度量衡基本沿用秦制,并在秦制基础上有所发展。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新莽铜嘉量,是公元九年王莽立号为新朝时制造的标准量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具备,故名嘉量。


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龠。外壁正面有81字总铭,背面分别刻斛、斗、升、合、龠量之径、深和容积。

新莽嘉量(资料图)


可以看出,当时天师道创立所需的“五斗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是有着准确度量参考。


神话故事中的度量


在节目的现场,大屏幕插播了一张《女娲伏羲图》。《周髀算经》上卷记载:“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昔者包牺(伏羲)立周天历度——夫天可不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的图像意义,是“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体现。

《女娲伏羲图》(资料图)


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规、矩、准、绳”等多种的制图工具。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中,可以看到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图案。

仰韶文化彩陶几何纹盆(资料图)


除了规矩为上古神话中女娲、伏羲所造,还有一说为工倕所造,《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可以心稽。”


庄子·胠箧》中曰:“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攊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四神规矩镜(资料图)


规与矩,体现出的“天圆地方”的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先民中甚是流行。《淮南子·天文训》中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汉代出土的四神规矩镜,镜身上有着“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的四象纹饰,此外还有神秘的“TLV”纹饰。


经专家考据,“TLV”纹饰中,L形代表矩,V形代表规,T代表四铜柱。受道教文化影响,镜体的铭文上多有“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上有仙人持芝草,渴饮澧泉饥食枣,寿敝山石西王母”。这与当时人崇尚修道成仙、向往长生不老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顾恺之与洛神赋图


辽宁省博物馆推荐的《洛神赋图》以曹植《洛神赋》为依据,描绘曹子健与洛神相遇的爱情故事。作品创作时期的东晋,画风多言“玄淡”:“山水画发创于魏晋六朝,玄言清谈。坐乱世而怀渺远,在笔墨挥洒中得遂卧游天下,鹏程万里之志。”(范扬《中国美术鉴赏》)。

《洛神赋图》局部图(资料图)


这一时期的士大夫阶层都以隐士自居,移情山水,透过山水之间的灵性美寄托自己追求恬淡之心,顾恺之深受其影响。

除深受当时玄风的美学思想的影响,顾恺之与天师道也大有关系。陈寅恪先生曾在论文《崔浩与寇谦之》对六朝时期文人名字多“之”进行了考证。先生指出,《魏书》中有“世祖时,道士寇谦之”的记载。而在《北史》中则将“寇谦之”称为“寇谦”。两书之中,同样的名字,却少了一个“之”字。后发现如著名的“王谢家族”的王羲之,便是天师道信徒,其七个儿子的名字“王玄之、王凝之、王焕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其中“之”只是身份的象征,并非真名。

顾恺之(资料图)


除此之外《晋书》中曾评顾恺之云:“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而民间流传的顾恺之“悦邻女”“引叶自蔽”的两则故事也可看出顾恺之对道术有一定倾向。


从《女娲伏羲图》中的“规与矩”,再到四神规矩镜中四象及仙家铭文,回味六朝时士大夫的隐世之道和生活美学,无处不见道家思想,真可谓是润泽着千秋万代。




《国家宝藏》节目里那句“让国宝活起来”深深启发着笔者:新时期的道学的传播与道教知识的普及,也应通过历史的角度、知识的广度、艺术的深度着手,让“道学活起来”。作为新一代的道学传承与传播者,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