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的动物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神奇的物种,被人类赋予了一些特殊的使命和某种灵性。或寓意吉祥,象征美好;或是心中信仰的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由于特殊的使命,它们的形象总是被一些能工巧匠置于器物之中,始终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中,白瓷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种之一,隋唐时期,窑口林立、名窑众多,是白瓷发展鼎盛时期,其中以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成就最高,北方白瓷的发展与当时南方越窑青瓷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体系。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类银类雪”的隋唐白瓷器物,去领略这些动物带给我们的鲜活视觉体验,感受古人的匠人之心。
美善天使——天鹅
唐 白釉鹅形三足炉——内丘文保所 藏 1990年河北内丘县四里铺村出土
白瓷鹅形三足炉是邢窑香炉中比较具有特色的品种。鹅作惟妙惟肖的引颈高歌状,弯曲的三条高足形似鹅腿,炉沿上还有六叶瓣尾状的凸起以像鹅尾。 安乐祥和之神——鹦鹉
隋 白釉鹦鹉形杯 河北博物馆 藏 (内丘西关北遗址出土)
隋 白釉鹦鹉形杯 河北博物馆 藏 (内丘西关北遗址出土) 鹦鹉是鸟类里寿命最长的长寿鸟,也叫英明神武。 在中国,鹦鹉是爱情的象征,而且最早的文学就提到它们,唐代诗人寒山在他的《寒山诗篇》中多次提到鹦鹉。在印度,鹦鹉曾是神圣的,杀害鹦鹉会被处死。印度神话传说中有大量鹦鹉故事,也由于鹦鹉能模仿人声,一些古代美洲印第安部落相它们有人类灵魂。
五代-北宋 白釉鹦鹉形执壶 望野博物馆 藏 壶体的造型为一只鹦鹉,其体态肥壮,呈站立状,双爪紧紧抓住一个呈覆盆状的底座。鹦鹉的头顶装饰有流苏,双目圆睁,眼部周边压印有睫毛。它的长尾微翘,翅膀上印有羽毛纹,胸部和腹部装饰有斜格纹和羽毛纹。 这只鹦鹉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强劲有力的喙,喙呈弯勾状,两侧有鼻孔,嘴中舌尖平伸,似乎正在高声鸣叫。鹦鹉的背部有一长颈注口,注口圆唇外翻。在注口与鹦鹉背之间,有半环形壶把,以方便提壶倒水。
五代-北宋 白釉鹦鹉形执壶(局部)
明月之精灵——玉兔
唐 白瓷兔— 三门峡市博物馆 藏 唐 白瓷兔线描图
唐 白釉卧兔枕 望野博物馆 藏 兽形瓷枕巧妙地把雕塑手法运用于瓷枕,喻含了驱邪求福的习俗。《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可知唐人制作兽形枕,意在“辟邪”“辟魅”“宜男”与“服妖”,其中兔为“明月之精”,亦有“宜孕”的寓意。
唐 白釉卧兔枕(兔首) 此件卧兔枕,高7.4cm,枕面长11.8cm,宽7.9cm.大眼圆睛,眼珠饰以黑褐色,余施白釉,嘴呈三瓣形,长耳后抿贴于肩部,圆臀、短尾,四肢蜷曲前伸,呈蹲伏状,造型生动逼真,集观赏与实用性于一器,同类瓷枕中少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堪称瓷枕中的珍品之作。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藏
祥瑞之兽——大象
大象厚重力大无穷,却性情温能通人性,憨态可掬,又诚实忠厚,且能负重远行,被视作吉祥、力量的象征,也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又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动物。而在神话传说中,大象则为摇光之星生成,能兆灵瑞,古佛就是乘象从天而降;还有一说,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相传能预兆灵瑞。 唐 白釉象 河北省博物馆 藏 临城县中羊泉村出土
唐 白釉象及驭象者局部人物 双目圆睁,不似中土人士
唐 白釉骑象人物烛台 望野博物馆 藏
烛台设计独特巧妙。一人骑于大象象背之上,用力托起一小盘,盘内有一圆管状物。圆管为插放蜡烛的插座,小盘为蜡烛的承盘。烛台通体施白釉,釉层滋润。这是一对设计极富想象力的作品,利用大象和人物来做为烛台的基座,象的形象刻画细致,人物的设计则更为巧妙,用一个夸张的人物的形象,人的面目虽然并不清晰,但其托扶烛台时,因身体用力而造成的肢体的扭曲变形则表现得唯妙唯俏。
权利的象征——狮子
狮子的艺术形象同龙的艺术形象一样,是中国最普遍的装饰纹样,到处可见,无处不有,可以说中国是龙和狮子艺术的海洋。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的话,那么狮子则是我们民族心理的物化,各个历史时代,由于审美心理的不同,狮子造型的艺术手法,艺术形象和赋予狮子的只能也各不相同。隋唐时期,由于崇尚门阀权势观念,视狮子为权贵的象征,故造型庄严,具有不可一世的风格。
唐 邢窑瓷塑点褐彩子母狮子瓷塑 故宫博物院 藏 唐 邢窑瓷塑点褐彩子母狮子瓷塑(局部)
唐 邢窑瓷塑狮子——河北省博物馆 藏
唐代邢窑瓷塑狮子(局部)
唐 邢窑白瓷狮柄龙口执壶 美国史密斯学会 藏
唐 邢窑白瓷狮柄执壶 望野博物馆 藏
唐 邢窑白瓷狮柄执壶 (狮柄局部)
华夏祖先之图腾——龙
唐 白釉堆塑龙纹烛台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藏 此烛台的龙为螭龙,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又叫螭虎或草龙。螭虎在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极为善变,古人认为把螭龙盘于烛台之上,能驱邪避灾; 寓意美好、吉祥。
唐 白釉堆塑龙纹烛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白釉双连龙柄传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57年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土
双龙耳壶是一种流行于初唐、中唐时期的酒器,其基本的特征是壶身两侧有相对的螭龙形壶柄,龙柄从壶身伸出,龙头倒垂入壶口,如同吸吮壶中的琼浆玉液。其口通常为盘口,颈部多有弦纹装饰。束腰式长颈,丰肩,鼓腹渐收,平底。
唐 白瓷点黑彩贴塑龙柄壶 望野博物馆 藏
唐 白瓷点黑彩贴塑龙柄壶 (龙柄局部) 和平与美的使者——凤凰
其次,凤凰是“美”的化身。她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光明,让祥瑞降临于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所以,人们一直把凤看作是吉瑞之鸟,有兆瑞、示美、达天等神性,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
唐 白釉凤首壶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唐 白釉凤首壶(凤首局部)
唐 白釉三彩凤首壶 望野博物馆 藏
唐 白釉三彩凤首壶 (局部)
唐代凤纹,和以往朝代相比,达到艺术创造的繁荣昌盛时期。新的纹饰不断出现,变得更加绚丽华美,不仅许多凤鸟造型频频出现在金银器上,同时也出现在了瓷器的造型上,凤首壶也称“胡瓶”,它的出现也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繁荣的佐证,更是中西方和平的象征。
唐 白釉凤首执壶 望野博物馆 藏
唐 白釉凤首执壶(局部) 作者:程海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