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家庄:千年古渡成历史 偃巩交界兴新村

 砂璜 2018-01-31

从偃师市区沿314省道一直向东,就到偃师和巩义交界处的山化乡石家庄村。未到之前,就听说过这里作为“边界村”许多特有的现象:如,一条沟,上面属巩义,下边属偃师(如上图);乡村巴士,是偃师车的终点、又是巩义车的起点;固定电话,一家安两部,一部是偃师的,一部是巩义的......日前,记者带着探寻的好奇之心来到了石家庄。

落寞的老码头

  洛河在石家庄村绕了个大弯便进入巩义的群山之中。这里往东便是“康百万庄园”所在巩义市康店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洛河畔的石家庄,自古是洛阳出入黄河的必经之路。这里原是偃师东部孙家湾码头最东端。老码头到底存在了多少年,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说不清。据史料记载,从东晋开始一千多年来,这一带一直是洛阳东部的内河港埠。
  “孙家湾”其实应该叫鄩溪湾。鄩溪分为分为上鄩、下鄩。据史料记载,下鄩从寺沟村发源注入洛河,“鄩荷布锦”为偃师八景之一。鄩溪湾后人讹传为孙家湾。孙家湾码头沿洛河起于山化乡台沟村,止于石家庄,当地群众有“孙家湾十里长”之说。
  今年80岁的程小岳曾是码头上一个老船工,8岁就开始玩船,在船上待了大半辈子。在他小的时候,河里行驶的大多是木船,逆水而上的船大都有纤夫牵拉上行,纤夫们屈着身子,背着纤绳,一瘸一拐地往前迈。“他们喊着沙哑的船工号子,声音大概是: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
  程大爷告诉记者,那时各地往来客商很多,船运沿洛河上行到洛阳,往下游到郑州、开封、山东济南,多装运煤、青石、盐和生活用品。有时候,出一趟船得好些天才能回来。村里人几乎都是靠船跑运输生活。当时沿河的人都知道石家庄有72艄公、99条船,每到过年时,停运的船沿河能排几里地。
  “后来,日本鬼子占领了偃师县城,派人破坏或炸毁了大多数船,还杀了不少反抗的人。解放后,船才又多起来,并成立了船运合作社。1965年以后,公路都修起来了,船运慢慢不行了......”说着,程大爷有点黯然神伤。
  现在,码头已经荒废,再没有当年那舟船如梭的景观了,只剩下一条小船靠在南岸,随波浮动……


闻名河洛的九龙庙

  说到河,就不得不说说这里有名的九龙庙。
  石家庄的九龙庙位于洛河岸边,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大王而修建的。黄大王,原名黄守才,偃师市岳滩镇王庄村人,因多次治水济民,被人们称赞为“功并神禹”、“活河神”,清朝历任皇帝给他追加封号竟达12个之多!船工出河远航前,都要在此焚香祷告,祈求平安。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正中位置的大殿九龙宫,里面供奉的就是治水能手黄大王。在大殿的正上方还悬挂着当年慈禧太后路经此庙时所赠的匾额“威定二遏”,肯定了黄守才曾两次遏制伊洛河泛滥的功劳。在九龙宫的四周按次序分布着佛爷宫、地藏宫、圣母宫等7个殿堂。据说,当时九龙庙还有山门和戏楼,蔚为壮观。
  虽然九龙庙在文革中曾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但从留存的建筑仍能依稀看出昔日的辉煌:殿堂内的墙壁上还保留着的黄大王治水故事的彩绘惟妙惟肖,每个柱子基座上精心雕刻着的饰纹,花鸟动物都活灵活现。


王铎墓亟待保护

  从九龙庙出来向北,从公路再上折向西行不远,隔着陇海铁路可见一对石马对面而立,石马高2.3米,线条流畅,很有气势。穿过铁路向南,在绿油油的麦地边,看到淤泥中露出半截石碑,碑上字迹清晰可见:“大清处士王公……”,书用颜体,雍容有韵。
  王铎,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世称“神笔王铎”。明天启二年廷试,王铎以三甲第五十八名的资格赐同进士出身,从此步入仕途。他在明朝官至礼部尚书。崇祯死后,他与众大臣拥立福王即位,建立南明小朝廷,南明封他为次辅大臣。在清军攻破南京城之后,他又归顺了清廷,被封为礼部尚书。贰臣,从王铎降清的那一刻起,300年来一直是他耻辱的标签。但王铎却是闻名海内外的书法家。
  在20世纪修建陇海铁路时,王铎墓就被压在了铁路之下。而到文革时,墓前石刻也被破坏了。王铎虽是贰臣,但他的坟墓毕竟是文物,屡遭盗贼光顾,现在仅剩两座石马,一个赑屃,一个石翁仲。据说,为保护墓地,村里人把原有的石羊、石虎等都埋在了地下。两座守护王铎墓的石马,无力看着人们的破坏,默默祈望着人们保护。


从船上到岸上的新生活

  “咱们和巩义的交界没有明显的标志。你看这桃沟东边,靠下边的是咱们石家庄的,靠上就是巩义的。好几家的窑洞都是一边是巩义,一边是咱们的。”村主任石延卿带着记者来到这个没有明显标志的边界。
  石家庄包括费家沟、徐家沟、桃沟、桥沟、张沟、寨沟6个自然村,3600多口人,15个村民组。石家庄——这个偃巩交界的村庄,曾经经历过行政区划变迁之痛,1956年被省政府划归巩县, 1968年又重新划归偃师,逐渐稳定下来。
  石家庄人赖以生存的船运渐渐衰落了。许多技术好的老船工随着当时的船运合作社搬到了开封,留下的人就只能依靠贫瘠的土地生活。改革开放后,石家庄人也紧跟大潮,办起了鞋厂和大理石石材厂,几十家的小厂子慢慢发展了起来,村里人不用出远门就能在自家门前赚钱。新楼房一幢幢盖起来了,人们逐渐从窑洞里搬了出来;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也走进了家家户户……
  石延卿告诉记者,近两年,村里的厂子少了许多,一部分石材厂搬到了郑州,在那边集中发展。现在在村里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在家的妇女,但她们月收入也能达到一两千。
  如今,村民们生活好了,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有了篮球场、健身器材;农村书屋也建起来了,平时大家也抽空去看看图书、报纸;老年人也组织起了排鼓队,练起了地方戏,妇女们也跳起集体舞……
  伊洛河静静地流淌,麦田中的九龙庙宁静而安详,依山而建的新楼房层层叠叠。石家庄,沉浸在傍晚的霞光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