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眼看世界:《孟子》

 湖心书馆 2018-01-31

 

《孟子》

——刘永倩

《孟子》是中华经典藏书书目之一。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主要作者是孟子。流传至今的只有《孟子》七篇。赵岐又将此七篇各分为上下,现在通行的《孟子》即为七篇十四卷。

孟子名珂,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

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子的母亲是一个特别伟大的母亲,孟子的成就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培养。

历史上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儿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多次搬迁房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总会受到环境的熏染。

孟母断柕,教导孟子做事情要有恒心。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段话很明显的体现了孟子的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孟子反对诸侯之间无休止的战争,孟子主张实施仁政,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人民百姓安居乐业。要使百姓归顺,君王应该实行仁政。只有实施仁政才能得民心,只有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的作用,孟子认为百姓的最高理想就是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孟子主张性善论,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的。我觉得,性善论给人一种美好的愿望,同时也提醒人们善性是会消失的,如果没有后天的环境以及教育的熏陶。人性本善,激发人们去发展本性,自觉接受文化与环境的熏陶,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孟子性善论的现实意义吧。

读《孟子》这本书你会从中感悟到孟子的思想,联系到实际,你也会发现现实中也有很多体现孟子思想的东西。这些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去学习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