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缺什么?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1-31

   


农村人缺什么?

农村人缺什么?最直接的说法应该是:缺钱。虽然对所有人来说钱都是不够用的,但是对于农村人,缺钱是所缺东西当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结果,最过程,最根本的。

 

那农村人最不缺的是什么呢?

时间。这跟城市人的情况刚好相反,城市人不缺钱,而恰恰缺的是时间。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


城市人总在强调要珍惜时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争分夺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甚至不惜用钱“买”时间;农村人则相反,他们有大把的时间,他们总在打发时间,消磨时间。他们总是数着日子过日子,没有工作日与周末的概念,甚至连意识也没有。因此,他们多半做着用时间“换”金钱的工作,因为他们有大把的时间。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戏剧性的反转:追求金钱的人(农村人)反倒缺钱,追求时间的人(城市人)反倒赚得盆满钵满,尽管时间于他们来说是奢侈品。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因为它是不可逆的。它就如一条射线或者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永不停息的向前奔走,时间是公平的上帝,铁面无私的判官,它不会因人间的喜怒哀乐而加速或停留。只是,这道理城市人懂了,而农村人尚未意识到。所以,聪明的城市人追求不可逆的时间,毕竟,留不住、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最值钱的。而金钱是什么?金钱是物质,是可逆的,是风水轮流转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以有形的物质与无形的时间相比在境界上首先就差了一招。其实,城市人比农村人更物质,其原因就在于不可逆的时间远比可逆的金钱更宝贵,城市人是在追求比金钱更昂贵的物质。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间远胜金钱,以无限、无价等之有限、有价本来就是愚蠢至极的说法。《易经》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如果取法乎下,得乎什么呢?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陷入无尽的死循环?

 

由农村人缺钱这一最直接、最结果的结果,可以知道农村人缺安全感。农村人把希望和追求寄托在有形的物质上,因为物质可以让他们攥在手心,贴在心窝,而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这让他们觉得非常的不安全。

 

农村人缺改变的勇气。因为没有安全感,农村人是很害怕改变的。他们总善于,也喜欢呆在舒适区,他们不敢接触新鲜事物,害怕尝试。他们害怕失败,更害怕成功,一旦成功,他们会手足无措。

 

农村人缺乏幻想而又沉溺幻想。农村人往往是取法乎中,甚至取法乎下的一类人,因为“自甘人后”,他们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和改变。同时,他们又是沉溺幻想的一类人,他们往往幻想着一夜暴富,幻想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自己能够有质的飞跃,他们总是太急功近利了。


   


农村人缺思考的能力与坚持的恒心。按理说,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们应该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思考并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最好。很可惜,并没有。否则,大量的哲学家、思想家与大国工匠将在农村人中产生。或许,正如变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变也就是不变。同样,由于思考与坚持成了一种习惯,它们也就演变为无思考与不坚持。

 

农村人缺立志的决心与顽强的韧性。农村人也想过要改变,但是他们又不想也不敢改变,于是他们总是挣扎,陷于拖延的毛病。同时,由于农村人不能坚持与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在失败的时候总是很快就被打倒,或者在成功面前冲昏头脑,裹足不前,最终只能作茧自缚的把自己困在里面。


  


农村人缺战斗的激情与对生活的热情。因为取法乎下——钱,自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太高的奋斗目标,显然也不会有战斗的激情。同样,因为把生活过成了生存,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热情。

 

农村人缺热闹感。内心的孤单、荒芜、脆弱只能通过外在的热闹来遮掩。

农村人缺理性精神。 

农村人缺辩证思维。喜争辩,好为人师,缺乏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同。

农村人缺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嫁祸,自我批评是人无完人。

农村人缺钱,其实农村人缺的并不是钱。若不缺以上那些东西,钱怕也不会缺。


作者简介

诗茗,既不会写诗,也不能品茗,却以诗之名的某某。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