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这些冷门诗词,你一定会喜欢


望江南 唐代:无名氏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者人折了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此词以青楼女子的口吻,奉劝男子不必多情, 并以柳树自喻, 表明自己沦落风尘的悲凉处境。 此词一说是青楼女子对随意玩弄她们的男性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苏溪亭 唐代: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 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 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 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 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杏花春雨江南。”寥寥六个字,胜过一篇文。 通过这六个字,仿佛看到了: 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 把江南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 
望江南·天上月 五代:佚名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是一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 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 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 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代: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 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 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 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 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 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水龙吟·寿李长孺 宋代:吴泳 清江社雨初晴,秋香吹彻高堂晓。 天然带得,酒星风骨,诗囊才调。 沔水春深,屏山月淡,吟鞭俱到。 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 未放鹤归华表。伴仙翁、依然天杪。 知他费几,雁边红粒,马边青草。 待得清夷,彩衣花绶,哄堂一笑。 且和平心事,等闲博个,千秋不老。 没有把仙鹤放回华表,依然陪着仙翁在天际遨游。 大雁能吃多少红米,马能吃多少青草? 待等到风轻云淡的时候,功名利禄不过一笑耳。 心事平和,很容易就能争取做到长寿不老!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乐衬哀, 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 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晚泊岳阳 宋代: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 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 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 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 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春行即兴 唐代: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 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 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 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 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 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 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和“空啼”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宋代: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进入深夜,月华洒下清光,地上铺满白霜, 远处又传来了《梅花弄》的哀怨乐曲,吹得好伤心, 主人翁入神地听着,从头至尾一直听完了最后一遍。 《梅花弄》,原汉《横吹曲》名,凡三迭,故称《梅花三弄》。 这末两句,写得月冷霜寒,境界凄凉, 正是词中主人翁长夜不眠寂寞情怀的真实展现。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宋代: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同是写孤独情怀, 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 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宋代: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 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 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 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唐代: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 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冯延巳作为位极人臣的南唐宰相,虽生活优裕, 但国况日下、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考。 纵情歌酒之馀,也产生淡淡的哀愁,也有光阴如电的慨叹。 这首《醉花间》是其士大夫闲逸生活的写照。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宋代: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此词以冲淡隐约的情致, 抒写记忆中的欢娱以及追踪已逝的梦影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这是一首寄宴颇深,但文笔淡雅的小词,颇耐回味啊。 【琴棋书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