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写生创作的泉瀑雨声

 湖心书馆 2018-01-31

“搜尽奇峰打草稿”,泉瀑雨声绘画写生创作贯穿了傅抱石的一生。由于傅抱石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个人心境不同以及面对的写生对象不同,因而在傅抱石的写生泉瀑雨声作品中,往往表现出非常丰富的精神情感变化和风格特征上的变化。

1944年作 万竿烟雨 镜心 设色纸本

如40年代在四川多雨、奇肆幽僻的巴蜀山水,催生出了《万竿烟雨》、《潇潇暮雨》、《巴山夜雨》、《千峰送雨》、《山行遇雨》这类的绘画的创制,表现出巴蜀地区特有的山川面貌,奇肆幽邃而雄壮的绘画面貌也成为傅抱石这一时期重要的绘画风格特色。

潇潇暮雨

《万竿烟雨》为傅抱石上世纪40年代因抗战入川、进入绘画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而出现的作品。四川多雨、多水的特点,启发了傅抱石泉瀑雨声专题的山水画创作,雨景和泉瀑题材从此成为画家一生专注的绘画创作对象,《万竿烟雨》即为傅抱石此一时期雨景题材的佳作,亦是其上世纪40年代山水画风格基本定型的重要作品。

巴山夜雨 1943年,傅抱石,纸本设色

傅抱石的《巴山夜雨》是又一幅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经典之作,画巴蜀地区烟雨、云水、雾气、天光迷蒙的夜雨景象。大地一片沉寂,似乎只听到江水隐隐流动的声音和夜雨淅沥下落的声音。雄伟的山势在雨中不断向远方延伸,更衬托出画家岑寂、思乡、不安和躁动的心境,让人沉浸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浓郁诗意氛围之中。

镜泊飞瀑 1962年

傅抱石在山水画创作中,依据他自己的绘画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画家笔墨变化与时代的特有关系,他的“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不愧为我国现代山水画创作的经典名言,石破天惊,一语道破了山水画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将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论断推进了一大步。在傅抱石这里,笔墨成为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具有引领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他的这一绘画观念极好地把握住了笔墨与时代的辩证关系。

白山温泉 1961年

建国后,傅抱石在泉瀑雨声写生山水画的创作中走出了新的道路,这主要表现在东欧写生和东北写生一系列作品的出现上,《加丹美协别墅雨后南望》、《大特达山天文台旁即景》、《西那亚宫林木流泉》、《雨中雨花台》、《小天池》、《白山温泉》、《镜泊湖水电站进水口》、《镜泊飞泉》(5幅)、《天池飞瀑》(4幅)、《镜泊写生》、《镜泊一角》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泉瀑雨声山水力作,通过对客观景物的真实再现,将清新优美而充满时代活力的精神气质形象地再现出来,建国后的精神风貌跃然出现于画面之上。

镜泊飞泉

1961年所作《镜泊飞泉》,是建国后傅抱石泉瀑绘画中最为重要的大幅经典之作,通过平远、幽远的手法,描绘出镜泊湖瀑布泉轰瀑鸣、声震山谷、雷霆疾走的壮阔雄伟景色,将泉瀑飞涌、水气荡漾的动感在笔下微妙地呈现出来。以东北镜泊湖、长白山天池泉瀑为原型的泉瀑山水作品的出现,是傅抱石早期泉瀑山水的进一步深入拓展,确立了傅抱石晚年浑雄壮美的山水审美基调。

天池飞瀑

《天池飞瀑》则是1961年东北写生的又一力作,画面悬崖壁立千仞,泉水正从天际轰鸣突兀而来,水气云烟弥漫飞涌、迷离徜徉。傅抱石对从真实的大自然境象观察领悟中得来的泉瀑意象进行改造、加工,从而塑造出来如此奇幻的画面氛围。也只有傅抱石如此的胸襟和气魄才有如此奇幻泉瀑山水的出现。全幅用水、用墨出神入化,笔墨格调深邃壮阔、明净洗练。

天池飞瀑

另一幅《天池飞瀑》亦是东北泉瀑写生的重要景点作品,作天池瀑水正从黝黑的崖壁间飞泄而下的情景,动人心魄。此幅作品虽然物象极为简括,但精神意象却非常丰富,画面具有强烈的梦幻感、奇幻感,其深伟壮阔的精神境象中显然有着傅抱石这一时期特有的思想气质和精神意象的呈现。

雨中雨花台

傅抱石上世纪60年代东北写生的泉瀑雨声山水,把中国传统的泉瀑雨声绘画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将气象万千、磅礴壮观的大自然奇伟美景与自强奋进的时代精神、“搜尽奇峰”的胸襟抱负有机地汇融为一体。傅抱石晚年泉瀑雨声写生绘画有着对祖国万千变化山川景物的真实体验、感触和体悟。

原文作者:赵启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