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园丁

 风临酒把2 2018-01-31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216×140cm
【年代】1885年
【作者】埃米尔·克劳斯

【收藏】比利时,布鲁日格罗宁格博物馆


《老橡树》(The Old Oak)引出一位《老园丁》(The Old Gardener)应该不算唐突,只是老橡树并非由老园丁打理,橡树的生命成长掌握在创造自然的手中,向人们体现一份自然生命力的神奇,同时呈现一份田园风光的美好。那么老园丁做些什么,自然是看守自家的花园,浇水、施肥、修剪,尽着园丁护理的本分。这不,老园丁在阳光下,手抱一盆花烛来了,花烛是学名,其实就是通常我们在办公居家中见过的“红掌”。


埃米尔·克劳斯的《老园丁》的场景,其实与特罗容《赶集路上》(On the Way to the Market)在逆光方面的效果处理是有几分相似的,只是克劳斯好像把光用得更为通透,较特罗容走得更为深远,正因此独特的对光的运用,日后他构建了一套关于光线主义的说辞。劳作的园丁衣衫褴褛,一切是那么真实自然,可见他的笔触运用之娴熟和洒脱,细小有力度的笔触和色彩塑造出严谨充实的老园丁形体,显出结实的体积感。从身后射来的阳光,把本来就花白的头发幻象成头顶着一抹残雪,跨下的围裙也被光照透了过来,干瘦的肌肤显出岁月的痕迹,神气依然的是那双眼睛,那双手,那双脚,木屐在一边呆着。门前的立柱和露台冷冷的色调缓冲着画面的节奏,衬出老园丁格外精神的形象,以至于把老园丁将要进入屋内的瞬间表现得尤其鲜活淋漓投射在地上的部分身影遵循着印象派的补色原则被显明出来,环境被描绘的极其细致,草坪上的桌椅,树荫下不远处的栅栏被事无巨细地勾勒得清晰。恰好与之前推介的巴比松画派作品参照着欣赏,可见其画派表现的差异。


透过画面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克劳斯画作中印象派的特征,并且在后人对他的作品进行归类时,通常也多会归属到印象派中,还会有人称他为比利时的印象派代表。可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克劳斯实际上是对那时的印象派的某些方面有所质疑的,他有学习印象派,不过他有他的革新,将摄影的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相结合,联合其他比利时画家成立了一个团体,提出光线主义一说。其实与他同时代的华金·索罗拉、约翰·辛格·萨金特在画作中也体现着光线主义的实质,只是人们更多会将他们的作为,看成是对印象派的延续和继承发展,另外,他们只是一个人在战斗,不同于克劳斯有组织有纪律。如果你足够细心,其实之前在介绍美国的哈德逊河画派时,说到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和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的作品时,也有提到过这个“光线主义”,也曾有说他们是美国的印象派。那么这个美国的光线与比利时的光线,具体他们之间的差别何如,就六月看来,差别自是一定有,只是可能差别大可忽略在光线之中的共识,甚至与他们常用来进行参照的印象派,实际都同为对光色的诠释和实际应用,只是因地域的差别、时代的差别,然而却有着一脉相承,殊途同归的异曲同工之妙。


如此感觉就像多人在不同的地方打井,最终都打好了井,其实井底深处连通着一样的水层,人们喝着同一个水源的水,然而只是分别在不同的出水口。实际上当一个画家勤奋耕耘时,只要不断对艺术的探索,总会在愈接近终点的地方,会碰到愈来愈多的同路人,这就是规律。所以,当在艺术的道路上发觉同伴相对少时,或许是你需要坚定你迈出步伐的时候,可能是当前离目标还比较远,继续努力不要气馁。那么如何可以坚定地走下去。就是心存规律地并逐渐掌握这种规律的能力,去用相对可靠、明确地描绘,描绘自己眼中发现和自我体会的自然界中的光、色和空气,以及人们的生活。如此就好,如此在运动中等候井喷的时刻,又如不停歇觅食的鸟儿,表现出生命的执着。


【代表作品】


河上的百合花 1885年


野餐 1887年


收获甜菜 1890年


冰鸟 1891年


夏天 1893年


收网 1893年


阳光明媚的一天 1899年


泽兰运河 1899年


花园一角 1901年


简妮·蒙蒂尼 1902年


雪中的干草垛 1904年


稻草堆 1905年


太阳耀斑 1905年


滑铁卢桥上的日落 1916年


阳光下的滑铁卢桥 1916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