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活血通经方 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 手法:气海、关元、气穴用补法,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使上下肢和小腹,产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理气活血,通经止痛。 主治:经闭、月经不调。 活血通经三阴交,气海气穴关元窍, 合谷穴上分补泻,通调月经疗效高。 12、舒肝理气方 膈俞、肝俞、膻中、期门、太冲。 手法:膈俞、肝俞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腹部和下肢,留针20~30分钟,以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 舒肝理气取肝俞,膈俞膻中期门通, 平补平泻太冲穴,胸肋胀痛有奇功。 13、理气定喘方 膻中、百劳、大椎、定喘、列缺。 手法:膻中沿皮向下刺8分,百劳、大椎、定喘、列缺用金鸡啄米法,使其产生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宣肺化痰,理气定喘。 主治:咳嗽哮喘,急慢性气管炎。 理气定喘针膻中,百劳大椎定喘灵, 宣肺化痰列缺穴,金鸡啄米喘咳平。 14、疏经镇痛方 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 手法:风池用温通法,使温热感传到前额,不留针;其它各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扶正祛邪,疏经镇痛。 主治:头晕、头胀和各种头痛。 疏经镇痛取百会,风池太阳及头维, 合谷穴中明补泻,头痛针效疾如飞。 15、活血明目方 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髂、肝俞、肾俞。手法:风池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底,肝俞用平补平泻法,肾俞用补法,不留针,内睛明、球后用压针缓进法,攒 竹、瞳子髂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眼内,留针20~30分钟,以平肝补肾,活血明目。 主治:青盲、暴盲、云雾移睛等眼病。 活血明目内睛明,风池球后瞳子甥, 攒竹肝俞肾俞穴,青盲暴盲疗效高。 16、开窍聪耳方 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 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使针感传到耳区,不留针: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用平补平泻法,使耳区和上肢有疫胀感,留针20~30分钟,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 主治:耳鸣耳聋。 开窍聪耳头窍阴,风池百会与翳风, 听宫支沟明补泻,耳鸣耳聋有奇功。 17、通鼻开窍方 风池、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 手法: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鼻腔或前额,不留针;上迎香点刺;上星、合谷、列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疏风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涕,不闻香臭。 通鼻开窍上迎香,风池上星合谷当。 列缺穴处明补泻,鼻塞鼻渊可安康。 18、顺气降逆方 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 手法:将针捋成弓形,弓背贴向喉咙,从天突向下压入其它各穴用热补法,使腹部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补益阳气、温中散寒。 主治:虚寒胃痛,消化不良等症。 温中散寒取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 脾俞胃俞用热补,虚寒胃痛把身离。 19、温肾壮阳方 肾俞、关元俞、上髂、气海、关元、三阴交。 手法:肾俞、关元俞、上髂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腰骶和腹部,不留针;气海、关元、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腹部及下肢,留针10~20分钟,以温肾壮阳,固摄精关。 主治:阳痿、遗精、遗尿、腰膝痊软等虚寒证。 温肾壮阳关元俞,肾俞上髂三阴交, 气海关元用热补,遗精阳痿疗效高。 20、温经祛寒方 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 手法:大敦灸20~30分钟;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用热补法,留针20一30分钟,使腹部及下肢有热感,以温经祛寒,理气止痛。 主治:寒滞厥阴,阴囊肿痛,疝气痛经等。 温经祛寒取关元,天枢气穴三阴交, 大敦艾灸二十壮,疝气痛经当时消。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 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 灵素馆 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