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之殇

 mingmu888 2018-02-01




世界上有没有神我不确定,但是聪明人的优点既是缺点,着实是一种神一般的安排。从古代伤仲永到现代各种状元的泯然众人,我们从来不缺乏调侃教育,进行反思的实例,不过很少有理论把这归咎成聪明人之殇。最近反复思考,“大数据聚类”总结聪明人之殇有四:其一机会多,机会成本高;其二悟性高,行事瞻前顾后;其三自视过高,很难做到兼听则明;其四容易满足,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

 

首先,聪明人机会多,特别是年少优秀,没怎么受到过挫折的,机会成本高。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种选择机会的时候,为了得到其中一个机会而需要放弃其他机会的最大价值。聪明人在年少就往往很优秀,因而通常面临在那个时代所谓的最好的机会选择,而十年后确经常被证明是很糟糕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不确定性是种美,但会极大地增加机会成本。年轻的聪明人选择多了,就容易迷失,所以人生要么早期受些挫折,要么找到人生良师予以指引。还记得90年代后期,外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当时对年轻大学生最好的选择是加入外企,因为相对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只有最聪明的学生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不能免俗选择加入外企,而放弃进入华为,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高成长平台。年轻时被套上金枷锁,以至于每一次选择都是犹豫蹉跎。


其次,聪明人的悟性通常高,极爱思考各种问题,也擅长发现他人身上的缺点和世界的各种问题。所以通常会顾虑太多,行事不免瞻前顾后,总是在各种蹉跎中错过了岁月,埋怨了人生。其实人的生存可以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很多不聪明的人悟性不够,生活在表面,但不缺少快意恩仇,及时行乐,不一定有很深的人生感悟,但也不痛苦。很多聪明人的人生境界是第二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为有感悟,能看到世界的各种问题,所以容易愤世嫉俗。愤青往往产生于聪明人,所以往往愤得很有方向感,逻辑感,甚至有很多科学的考量,以至于很难从逻辑科学的角度予以反驳,可叹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世界上很多的事就是在各种不足和各种约束条件下做出来的,这就产生了人生第三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少数的聪明人学会了怎么让自己的悟性升华,让自己能够更有勇气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有路,才能发现原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三,聪明人容易自视过高,因为从小太过优秀,很多从小开始的判断都是自己正确,久而久之产生了惯性,很难能够吸取他人的建议了。这一点特别像机器学习,当应用场景简单的时候,单一优秀学习算法已经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当面对复杂动态场景的时候往往是集成学习效果更好。可惜,聪明人往往被自己过去的成功判断所迷惑,非常难以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很难做到兼听则明。自古以来,成功的王侯将相,成功的企业家周围都有非常优秀的谋士或者顾问团队,比如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有能够领会到自己愚蠢与不足的优秀人物才能在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的管控中能够依靠群策群力而脱颖而出。

 

 最后,聪明人很轻松获取同龄人难以获取的财富和物质享受,所以容易满足。可惜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这些聪明人在物欲中畅游的时候,有些人悄悄然轻舟已过万重山。可叹人越聪明,越难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所以,生活就是如此辩证,你的优点就是你的缺点,在庆幸自己是个聪明人的同时,考虑如何把握和约束住聪明之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