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楼兰更神秘的沙漠古国(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RK588 2018-02-01


精绝,这座“东方庞贝”的消失之谜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知晓,只有那些历史的遗迹告诉我们它是真实存在的。从1901年斯坦因首次发现,到1906年斯坦因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他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

继斯坦因之后,1905年美利坚合众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与其说这些人是“盗贼”,不如说这些人掀开并加快了我们对新疆地区历史的探索。斯坦因几次进出新疆,分别写成《古代和田》、《西域考古图记》、《亚洲腹地考古图记》,在清末民国的大环境下无疑对我们梳理西域地区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尼雅遗址发掘现场存照

我国真正开始对古精绝所在地尼雅遗址进行发掘始于1959年2月,当时史树青先生一行深入尼雅进行遗存清理和文物采集。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李遇春率10名考古队员在遗址区进行了9天工作,提供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发掘资料。60年代以后,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尼雅考古工作未能继续。直到80年代,这项发掘工作又开始复苏。

当年发掘现场

1995年的10月26日,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史册。当天在尼雅遗址,中日尼雅考察队开掘了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而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图)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它的发现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发现时的影像资料

这块织锦护膊,它和弓箭、箭箙(音“服”,是用竹、木或兽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编者注)、刀鞘等放在一起,是在引弓射箭时系在射手臂膊上的,古代称其为“射褠(音‘勾’)”。织锦边缘镶边的织物是绢。织锦是五重平纹经锦,色彩绚烂,昭示着墓葬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它青底白色上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采用的青赤黄白绿五色,皆为秦汉以来发展广泛的植物染料所得。五色应为“青赤黄白黑”,而该锦用色为“青赤黄白绿”,其中绿应为黑,这里用了绿色,专家们猜测可能黑色不够亮丽而以绿色替而代之。其织造工艺非常复杂,为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古人有先知先觉,早就暗合了现在的五星国旗吗?当然不是。其实,织锦上所说的五星,指的是我国先秦时期的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镇星五大行星。其后,东汉道教兴起,又附和五行学说,将上述五星改称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细部

直到现在,我国天文学对五大行星的名称仍袭此说。“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而所谓“中国”,则是古代星占术中分野的概念。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对应起来看的,故“中国”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为了对“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进行保护,新疆博物馆长期只以图片形式对其展出

换句话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占辞,经常出现在古代星占术中。“五星出东方”,既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行成“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如《史记·天官书》中“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此外,在《汉书》《晋书》《隋书》《新唐书》天文志中都有此类记载。

尼雅遗址发掘现场

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五星连珠是一种难得的吉瑞之兆,认为天象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地区的军国大事有利。传说,舜帝即位时就出现过这种天象。后来,天文学家计算出这种天象历史上曾经三次: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二年;第二次是武则天当政的第一年,第三次韦后当政时期。

“讨南羌”织锦残片

后来在室内清理时,又发现另一片织锦,色彩、图案和织造结构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相同,两者可以缀合为一,非同寻常的是这片织锦上有“讨南羌”三字,于是将两片织锦缀合后,出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的文句。这句织锦文字的产生,无疑是汉晋中央王朝为了祝祈讨羌大事在政治上军事上顺利和成功,而将天象占辞与“讨南羌”之宏愿结合起来,以图祥瑞的实际见证。

汉朝格局

在《汉书·赵充国传》里也记载了西汉王朝一次讨伐西羌的战争与这句话的关联,说汉宣帝神爵元年,派兵平定羌人的叛乱。行前,宣帝赐书:“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后果然大胜。汉宣帝曾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占星术语笃信地用在了对羌人的作战诏书里。可见皇家对星象占卜的绝对话语权以及当时的天文占星对汉帝国军国大事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星连珠”示意图

“汉之兴,五星聚东井” 尽管是汉代儒生们附会的结果,但是实际天象的出现,多次证明古代占星记录大部分是准确可信的。通过“五星聚会”的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

身着华丽织锦的干尸,疑是某位精绝王

除了之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此墓中还出土一只刻有“王”字的陶罐。从墓葬规格及其他佐证判断,墓主人应是一位古精绝国的国王。这块织锦很可能便是他将当年汉军遗物(或赠物)当作随葬品而以为压胜(古代一种巫术,认为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编者注)之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域各国对大汉军队的敬畏。

尼雅遗址的双人合葬墓

在之后对尼雅遗址的发掘中,先后在十几具棺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织锦。这里发现的汉锦很多属于东汉和魏晋时期,多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为类似的“云气动物纹锦”,这是在早期东周织锦图案上发展而来的,但更加自由多变,在各种云气造型中间穿插有神气的动物纹样,并且还有带有吉祥意义的汉字。这些织锦基本应该都是东汉生产,陆续运到西域国家的,不少应是汉室赏当地国王的。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出土的这件鸡鸣枕不是寻常百姓的物品,而是尼雅王室专用的物品。截至目前,新疆已出土数件汉代至唐代的鸡鸣枕,这说明从汉晋时期开始,鸡鸣枕就已在当时的丝绸之路沿线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鸡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赋予吉祥美好的意义,中原地区才根据鸡的特点和形状,发明了鸡鸣枕,并成为一种随葬习惯,这种文化显然是传播到了广阔的西域并被接受。

“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

这块织锦是另一件即为震撼的发现,被定为一级甲等文物,看图片根本看不出有多大,它实际长168厘米,宽94厘米,是用来盖尸体的锦被。

“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

锦被上装饰了一行行汉字——“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意思是王侯办婚礼,吉祥千万代。这应该是汉朝官营丝织作坊为地方王侯制作的婚礼用锦,只有贵为精绝国王才可以享用。

“王侯合昏(婚)千秋万岁宜子孙'棉枕

尼雅遗址出土的多件汉晋织锦被认定是蜀锦。这件“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从其织锦工艺来看,蜀地盛行的“多综多蹑织机”即可胜任。这种提花织机穿综时比较复杂,须采用一经穿多综、一纬提一综的穿经和提综的织花方法,而织造时只需一人操作,“老幼皆可为之”。

锦袍

大汉丝绸名扬天下,可惜内陆土壤条件大多不利于有机文物的保存,所以内陆极少出土如此鲜艳完整的丝织品。新疆气候干燥,抑制了微生物的侵蚀,两千年前的丝绸仿佛昨天刚刚埋入地下,令人惊叹。

“长乐大明光”锦女裤

今天的尼雅遗址,可以看到的东西并不多了,还好在博物馆里,我们得以看到来自这片废墟的文物,使我们记得曾经还有一座叫精绝国曾矗立在西域的土地上。而这些精美的丝织物,更是悄然地诉说着千百年前发生在那条神奇丝路上的来来往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