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股期汇 2018-02-01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齐长城遗址

战国时期因为秦国统一六国这个结果,因此大家都熟悉秦国的统一之路,什么奋七世之余烈等等。似乎秦国统一是历史的正确。这个观念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统一的资格,其他六国就没有资格了!但事实上是错误的。司马迁的《史记》以秦国为脉络的战国故事,也是给我们这个假象的原因。当然这不能怪司马迁,毕竟战国的史料比春秋的史料更少,历史更扑簌迷离!

春秋时期还有《左氏春秋》等史书,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是纵横家为讨论而大概记载历史准确性和真实性太差。西晋出土的魏国史书《竹书纪年》又失传了。

本文试图从齐国的角度出发,看看战国时期同样具有统一资格的齐国为什么在统一的道路上走偏了!本文的齐国专指战国的田齐,因此叙述要从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取代姜氏开始。


田和封侯

先来看下田齐、魏、韩、赵等国正式成为诸侯的时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晋国的魏斯、赵籍、韩虔三位为侯,魏、韩、赵正式成为诸侯,在晋国中独立出来。而田氏直到公元前386年,才因为魏文侯魏斯的帮忙才被周安王封侯,比魏、韩、赵晚了17年。

从公元前453年魏、韩、赵三家灭智伯,田襄子田盘开始任命自己的兄弟为齐国各地都邑大夫,并和魏、韩、赵三国联盟,全面控制齐国开始,到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诸侯,田氏从正式控制齐国到完全取代用了67年,花费了三代人的时间。

在和魏、韩、赵三国结盟后,齐国基本没有什么战事,只有和晋国(分裂后的晋国)、卫国、鲁国发生过战争 ,扩张了一些土地。


齐桓公伐燕

公元前380年,秦国和魏国共同攻打韩国,韩国派人请求齐国救援。齐桓公于是就召集邹忌、段干朋等大臣商议早救韩国还是晚救韩国哪种更有利于齐国。

邹忌认为齐国不应当救韩国。段干朋认为如果不救韩国,韩国就会被魏国所吞并,魏国就会更强大,更不利于齐国。田臣思(《战国策》写作“田斯思”,纪年写作“徐州子期”)认为邹忌和段干朋的观点都不对,既然秦、魏攻打韩国,赵国和楚国同样怕魏国吞并韩国,必定出兵救韩国,这个时候正是齐国攻打燕国的天赐良机!

“秦、魏攻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齐也。”

齐桓公认同田臣思的计策,于是派使者去告诉韩国说齐国派兵救援。韩国因为有了齐国救援的承诺后,发兵和秦、魏两国作战,赵国和楚国听到齐国救援的消息后,同样出兵救援韩国。就在秦、魏两国对阵韩、赵、楚三国、彼此杀得热火朝天时,齐国突袭燕国,夺取了燕国的桑丘。

其他各国听到这个消息后,鼻子气歪了——我们辛辛苦苦的打仗,你却偷摘别人的桃子!于是魏国和赵国率兵救燕国,一直打到桑丘。

各位看官,你说田臣思的这个计策 ,是不是典型的围魏救赵呢?

虽然故事很精彩,但这反应了齐国从公元前453年田襄子和魏、韩、赵三国的结盟破裂了!原因自然有三晋之间的竞争,但也有齐国有了扩张的野心。齐国为了一个桑丘,不惜得罪魏、韩、赵三国,值得吗?先来看看桑丘的地位位置(《括地志》中记载桑丘为唐朝时的易州遂城县,即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黄线为齐国临淄和桑丘的连线,南邯郸 北燕国都城

从上图可以看出桑丘的战略性位置:分割燕赵两国。如果没有魏、赵两国救援燕国,燕国在战国开局不久就会被齐国灭国。

齐桓公以救韩为名,突袭攻下燕国桑丘,为齐国在战国统一的路上开了个好头!


齐威王一鸣惊人

齐桓公死后,继位的齐威王田因齐,在即位后丝毫不理会朝政,完全交给公卿去处理,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这一状况直到齐威王即位九年后才以烹杀阿大夫一鸣惊人而结束。

在这九年里,各国看见齐威王不理会国事,纷纷来打:元年,魏、韩、赵三国来打;六年,鲁国、魏国来打;七年,卫国来打;九年,赵国来打!连弱小的卫国都敢来攻打,可见当时的各诸侯国都认为齐威王就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

国外如此看待,国内的大臣自然也不会高看齐威王。在齐威王九年,齐威王公开公布了自己治国的准则:以诚治国,老实做事。即墨大夫虽然“毁言日至”,但治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阿大夫虽然“誉言日闻”,但治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

不看广告,看疗效,这就是齐威王初期治理齐国的标准!欺瞒只有一个后果:被烹杀!在齐威王烹杀阿大夫和身边诋毁即墨大夫、赞美阿大夫的左右后,“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在对外上,齐威王发兵攻打赵国、卫国、击败魏国并包围魏惠王,结果魏惠王不得不割让观地给齐国来言和,赵国归还齐长城。

从邹忌子和齐威王谈音律而论政来看邹忌子和齐威王的治国理念。邹忌子认为:

国君,是“浊以春温”,即以协调为职责;

相,是“廉折以清”,即为官清廉之意;

政令,是“攫之深而舍之愉”,即细节深入但让人受益(愉);

四时(应该是指形势),是“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即采取各方都受益和接受的方案;

治昌(繁荣),是“复而不乱”,即有条不紊的推进政策;

存亡,是“连而径”,即政策具有可持续性。

小结下,邹忌子的治国理念就是:国君负责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官员任职要清廉;对外关系要考虑各方利益;稳步推进治理政策,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即国内治理要缓慢而细腻地施政,不可急躁;对外关系要多考虑别人利益。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太和殿屋顶上的齐湣王骑凤形象

从齐威王和魏惠王讨论何为宝物的言论来看,齐威王很重视人尽其才的吏治。和魏惠王以珠宝为财宝,齐威王认为这些人才是他的财宝:

1、守南城让楚国不敢进犯、泗上十二诸侯不敢不朝贡齐国的檀子;

2、守高唐让赵国不敢越过黄河一步的朌子;

3、守徐州让燕国不敢南下、赵国不敢东出、让燕赵二国人民7000多户人远道依附的黔夫;

4、缉捕盗匪让齐国路不拾遗的种首。

上面这四个人,从姓名上来看,应该都不是身份高贵的人。他们能被齐威王当着魏国国君的面作为齐国的瑰宝来看待,可见齐威王非常重视官吏的任职能力。

齐威王的以人为宝论调,反应的是齐国国策的转变。从公元前453年田襄子为控制齐国而全数任命自己的兄弟、宗族为齐国都邑的大夫,到公元前355年(以《史记》记载为准)公开宣称齐国以人为宝。齐国用田氏宗室治理已经持续了98年。齐威王以人为宝政策的公开,意味着以往齐国以田氏宗亲的治理模式没落。这为日后齐宣王的稷下学宫的繁盛提供了政策基础。

稷下学宫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繁盛的学府,以包容、辩真而著名于中国历史上,和同时代雅典的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35年左右创办的吕克昂学院可谓是东西并尊。按照《史记》的记载,稷下学宫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流派,名家有邹衍、驺奭、尹文、倪说、田骈、彭蒙、慎到、环渊、宋钘、接子(接舆)、淳于髡、鲁仲连、荀子等合计76人,都被授予上大夫官职,赐予府邸,专心治学。稷下学宫76上大夫,也是后世秦始皇设立70博士的来源 。

在邹忌子的治理和以人为宝的国策下,齐国越来越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威王用段干朋的围魏救赵计策,派遣田忌为将军,在桂陵大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战败,和赵国盟好的韩国要求齐国救援,齐威王用孙膑的计策,让韩、魏两国先打到韩国不得不委质齐国才发兵救援,在马陵击败魏军,杀庞涓,俘虏魏国太子申。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和魏惠王进行徐州相王。

从徐州相王,可以证明了邹忌子四时论(“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得以执行:作为当时战国最强大的诸侯齐威王并没有妄自独尊,反而和魏惠王相互尊王,是为“大小相益而无害”,虽然这侵犯了楚国自楚武王时以来作为唯一称王诸侯的地位。再说历史上,魏国魏文侯也曾帮助田和成为诸侯,现在齐威王和魏惠王相互尊王,也当是报恩吧!

齐威王是田氏成为诸侯的第三任君主,采用邹忌子治国理念,确立齐国以人为宝国策,缓慢而稳定的繁荣齐国,一举成为当时战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秦国的商鞅变法还处刚刚完成的阶段(依据《史记 六国年表》,但若按照《史记 田完世家》,当时商鞅变法还没有开始,直到齐宣王即位时商鞅变法才开始)。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相传齐宣王杀自己的王后 娶个丑女钟无艳

齐宣王并非滥竽充数

说到齐宣王田辟彊,可能最多人知道的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典故了。但真实的齐宣王,很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配得上“文治武功”的君主。在他之前,所有的君主虽有“武功”,绝无“文治”这个称号。几乎伐灭燕国,成就了齐宣王的“武功”; 稷下学宫,成就了齐宣王的“文治”。

因公元前318年燕王哙禅位给大臣子之,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于公元前314年派遣匡章率领“五都之兵”,在50天内攻破燕国,杀死燕王哙和子之,最后在赵、韩、魏、秦、楚等国的压力下,才不得不退兵,让赵国拥立的燕国公子职继位,是为燕昭王。

对于齐宣王的文治——稷下学宫,上文已经有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湣王武力横行

齐湣王田地,可以说是齐国在战国时期最鼎盛时期的一位君王,其功绩可概括为:破秦、燕,制楚,灭宋!齐湣王时期是齐国在战国中最横行无忌的时期,也是齐国梦断统一的时期。

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96年,齐国和韩国、魏国连年合纵,攻入函谷关,逼迫秦国求和,让秦国不得不收敛东出的行为。公元前288年,齐湣王和秦昭王各称东西二帝。公元前286年,齐湣王在燕国间谍苏秦的挑拨下,出兵灭宋。

湣王灭宋,是导致齐国梦断统一之路的关键点。宋国是秦国在东边的盟友,是秦国制约齐国的最大棋子;同时宋国又是齐国西进、魏韩东出、楚国北上的障碍。宋国灭亡,利益受损的是魏国、韩国、秦国,得利的是齐国、楚国。这就是为什么楚国不参与五国伐齐的原因——楚国在偷着乐!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和魏惠王的徐州相王,标志着齐国在战国霸主地位的开始,到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齐国称霸持续了50年,占战国时期255年的20%时间。而秦国从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秦国称霸持续了62年,占据战国时期255年的24%时间。从时间上来说,战国时期的齐国和秦国称霸时间相差无几,毕竟我们还是少算了齐国称霸的时间。如果从齐威王围魏惠王、赵还齐长城的时间来算,或者齐国击败魏国的桂陵、马陵之战算起,齐国称霸的时间比秦国长得多了。


大国崛起:齐国的统一之路缘何梦断?

公元前260年时的齐国地图

最后,来整理下齐国在统一之路上的脉络:380年齐桓公攻占燕国桑丘点了燕赵死穴——齐威王以邹忌子治国、确立以人为宝国策、桂陵马陵两次大败魏国,开始齐国称霸——齐宣王残燕,稷下学宫造就了百家争鸣局面——湣王破秦、燕,制楚,灭宋,成就齐国武力最强大之时。

湣王灭宋,破坏了邹忌子治国理念中的四时“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齐桓公时若不是魏国和赵国出兵救燕国,燕国早就被灭;齐威王时,遵守邹忌子的四时理论,强大而无害;齐宣王趁燕国内乱,再次差点灭燕国,验证邹忌子的四时理论;齐湣王灭宋,破坏了邹忌治理齐国以来的四时理论,让齐国成为害怕成为第二个宋国的诸侯恐惧的对象,在赵国的合纵下攻破齐国。

齐国和秦国不同,齐国有太多的邻国,秦国真正要交战的只有魏国、韩国、楚国等三国。齐国的邻国有:魏国、赵国、燕国、楚国、宋国、卫国、鲁国等国。为此齐国不得不修筑南北长城来防备赵国和楚国。

在邻国众多的情况下,邹忌子的四时理论——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就是在齐国国力的基础上,利用齐国的影响力来获益。齐国有2次差点灭燕国的记录,都显示了其他诸侯无法容忍灭国行为的存在!齐湣王没有吸取历史上齐国灭燕的教训,意图以灭宋来降服其他诸侯国,办法不是不可行,只是用得太早了!

总结来说,齐国比秦国更有资格统一(未必是秦始皇统一后的郡县制,因为秦始皇灭国时也没有想到郡县制这个形式),但由于齐国和秦国的地理形势不一样,齐国的统一之路必须要比秦国更加温和、更温情脉脉。邹忌子的四时理论在齐宣王残燕时已经得到验证,但齐湣王抛弃了它,而学习秦国的武力方式,终结了齐国的统一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