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跃承:新时代下的共创理念与创新创业生态的升维

 天空组合 2018-02-01

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首席战略顾问杨跃承先生表示首科院发布的全球智能孵化网络,为创新创业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他指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创新创业的逻辑背景就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创业要敢于确立“领先战略”的指导思想。


1

他认为,创新创业要敢想,要有更大的格局。全球智能孵化网络的发布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中国的创新创业不能总去做对标别人的事儿,应该做一些世界上还没有做的,外国人没有想到的一些事情。这对引领未来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强国意义重大,双创能够为中国的创新创业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

应该打开空间,顺应共创。全国7千多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都是有物理空间概念的,都是点状分布,当然也有线上线下的协同。不能把创新创业的视角仅局限在一个空间的概念当中,未来的创新创业,特别是全球智能化的孵化网络是没有边界的,应该打开空间,顺应共创。

孵化器三十年的发展,前二十几年是小众创业,近几年是大众的创新创业,而未来将是共同的创新创业。共同的创新创业就是把人才、技术、资本、政府、市场、高校院所、社会组织、大中小企业全面进行链接和融合,让供给与需求、企业与产业、公共服务与市场机制集成同步,同频共振,相互作用,这样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高的质量和效率。

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基础设施、工具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创业生态的维度也在发生变化,更加开放和立体,不光是人才、技术、资本、文化、服务、政策和环境,还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工具和手段,让其整个创新创业生态得到进化和升级。正在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可以让创新创业做到数据驱动、实时链接、智能配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来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3

将技术驱动和客户思维很好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要把创新创业的价值和商业本质很好地结合起来,创业孵化一般被认定为科技服务业,是个产业,但它既有公益属性,也有市场属性,创新创业就是要将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价值化,用更好的方式解决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以往的工业经济是以生产为中心,是供给导向;现在数字经济是以客户为中心,更多的是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华为、阿里、小米、海尔都倡导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时代特征。在科技服务行业,特别是孵化器行业,更多的是追求科技的驱动,但怎么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怎么以客户思维来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考虑的还不够,提高创新创业质量和效率,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强化科技驱动的前提下,还要深化客户思维。

所谓客户思维就是要识别和把握好在不同的场景下、在不同的目标下,根据每个孵化器的不同定位,准确把握好谁是服务对象?谁是合作伙伴?什么是产品?谁是客户?很多企业化和市场化运营的孵化器管理者认为自己的客户就是孵化器内的中小企业。而杨跃承认为,如果孵化器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要追求盈利的话,可以将在孵企业看做是服务对象、或是自己生产服务的产品,但不能简单将在孵企业看做是客户,而应将大企业和投资机构视为客户。这就让创业孵化机构从自营走向联营、从单边业务拓展到双边业务、从相对封闭到开放合作,使创业孵化从进入到退出有顺畅的通道,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做到可持续发展。


4

从产业视角推动创新创业。创新产业是做增量、产业创新是盘活存量,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上市公司有将近4千家和大量的规模以上传统企业,有很多的存量资产,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就是创新产业的增量、是推动创新产业发展重要的主力军。

从产业视角推动创新创业就是在垂直行业促进产业孵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基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流程的创新创业中小企业的能量交换,创新创业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需要大中型企业的赋能带动,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家有再创业和产业创新的认知,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和中小企业也要从产业视角去认识创新创业的有效性。所以创新产业要融入产业创新中去,大中小企业要融通发展。

他还以以色列为例说明了创新创业融入产业体系的供应链之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创新创业的国度,人口少、市场小,虽然没有很多大公司,五百强企业也很少,但是许多以色列的高科技中小企业通过被并购整合进入了像GE、西门子等大企业的产业体系当中,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都利用了以色列的技术和产品,就是因为以色列企业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当中。

同时,他还提出,要认真学习海尔的成功实践和探索。海尔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平台、一个产业创新的平台,海尔旗下的开放创新平台、创业平台海创汇、家居平台、互联工厂等实际上带动了大量创客和上千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海尔整体上的转型发展。


*本文根据杨跃承研究员在“2018首科新年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整理。

编辑:于悦



关于我们 | ABOUT US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8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建,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的新型智库。

Capit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CISTDS) was founded in August 2011, sponsor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eople's Government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co-found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mmission and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t is a new think tank that based on the capital and serves the nati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