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音乐只能从书本中看到吗?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2-01
对于古乐,我们似乎从来都只晓其人,未闻其声,素有“大珠小珠落玉盘” “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种种不尽其数的诗句形容,而评判一个人是否是文人雅士的标准,除了需要会诗词,更重要的还要有歌赋的趣志。

就连孔子,说起音乐来也是头头是道。那么古乐究竟自何时始?又经过了怎样的演化?我们是否能通过某种方式欣赏到近乎“古味”音乐?而“皇家礼乐”和“靡靡之音”究竟差别何在?

  

从劳作BGM,到贵族VIP专用
说起来,中国也许是音乐萌发最早的民族之一,从云南元谋等地发现的古化石就能看出,我们的远古祖先就已经伴着节奏而劳作。直到尧舜时期,《吕氏春秋》就记载“击土拊石,百兽率舞”,当然并不是祖先们和野兽起舞,而是在击打原始乐器的同时,模仿兽类起舞,当时著名的歌曲有《逐草木》,《奋五谷》等歌曲,充满着原始的生活气息。

从传说和殷墟甲骨的记载上我们可以看到,夏商时期的音乐已经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成了皇家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公元前475年战国时代,封建关系逐渐产生,旧的礼乐制度彻底崩坏,民间俗乐蓬勃发展,各国有不同的地方色彩浓厚的音乐,正是这些音乐,给很多诗人提供灵感,其中就包括和“芈月”同姓的传奇史诗级文艺爱国青年——屈原。

 

及至秦后尤其在汉朝时期,著名的汉乐府发展起来,那什么又是汉乐府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政府组织的优秀歌舞团,一共1000多个人,能弹奏能唱歌能跳舞,这时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而下一次这样的繁荣直到宋朝才再次出现,而宋朝音乐也可以说是freestyle在中国的老祖宗了,因为这时的说唱音乐极受推崇,被称为“鼓子词”,即用一首曲子反复咏唱,中间还会加入散文讲说。

宋之后戏曲得天下,杂剧南戏纷纷出现,简短的音乐变为能讲述故事的大段戏剧,而这一传统再清朝更是发展至顶峰。

 

皇室御用?还是通灵之声?
在奴隶社会的夏朝,创造音乐的是奴隶,而享受音乐的却只能是贵族,因为阶级的分化,贵族们用“想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的方式,虽然奴隶创作音乐,但音乐却成为平民百姓触不可及的东西,也给音乐打上了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烙印。也是从这时起,古时音乐人社会地位低下的观念开始在古中国人民的心中发芽。

 

黄帝时期著名的歌曲《载民》《玄鸟》,都在吟咏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而伊耆氏之乐更被理解为一种咒语。而在宗教文化发达的商朝,利用音乐来求雨等情况非常常见,巫者以歌舞娱神,哼唱着古老而神秘的旋律,以求国泰民安。

乐器小见,万能的古琴
在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中,曾提到一些古乐器,其中有" 鼓、磬、钟、箫、管、篪、笙、琴、瑟等,《周礼·春宫》,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  八类。

而其中古琴最受欢迎,古琴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实际上,在那个没有音乐记录仪器的年代,依然阻挠不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文人墨客们为了听上一曲美妙的音乐甚至会来往出入寻花问柳之地。

而与一同样可欣赏“高山流水”的知音,琴瑟相合,一同赋诗吟歌,也是他们一大乐趣所在。而女子若是懂乐,也将会迎来文人骚客们的一致尊敬和欣赏,音乐在人们心中,可谓是高尚雅致、美妙非凡了。
 
       古琴演奏家赵家珍老师

文中音乐《酒狂》来自瑞鸣《禅·意》专辑,原为古曲,为竹林七贤阮籍所作。典午篡魏,仁人志士不与司马政权合作者,纷纷遭戮。阮籍隐居竹林,终日借酒浇胸中块垒,醉后佯狂,洁身远祸。琴曲表面颠倒混吨,内在正直凌厉,琴与鼓刻画出踉跄的步态,壹股不平之气如寒光出鞘。

笛子演奏家王次恒老师
《禅·意》专辑可谓古风盎然,充满人文底蕴。专辑是在居庸关长城下,完全天然录音,夏蝉秋蛩,清泉松风,万籁化入丝竹。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授赵家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著名笛子演奏家王次恒、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李聪农,随心应和,不经意处尽得风流。更加入古曲四首,于巍巍长城之下,追先贤之逸兴,发怀古之幽思。

打击乐演奏家李聪农老师
演奏所用之宋琴“高山流水”、明琴“九天皋”、“大还阁”,于大师指下尽显古意。录音大师李大康炉火纯青熔铸天人同声。又得中国画家赵跃鹏以丹青相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勾勒出音画如壹之境。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命之曰:“禅·意”,于喧嚣凡尘之中,带来一片音乐净土。

文章转载自黑胶实验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