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诺:手把手教你最实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下)

 静易净明 2018-02-01



手把手教你最实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上)


手把手教你最实用的自我分析方法(中)


这一篇,是纯粹的方法论。

 

首先,准备一个专门的地方用来记录你的情绪变化。

 

记录工具要越方便越好,要你在发脾气或者大哭时可以在一秒钟打开。所以我不推荐一切手写的工具,推荐用手机。我自己用的是微信中和自己的对话框,你也可以把记录写在备忘录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最好不要是太复杂的app,我曾经试过onenote,但它启动时间有点长,我很在意这种阻碍记录的细节,所以把它替换掉了),总之,它要能一秒打开,要能记录时间,要方便查阅。

 

然后,任何方面,任何细节,只要它让你的心有所触动,生出情绪,你就把它记录下来。同事的一句话,邻居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个小动作,都可以是记录的素材,但是一定要记住,光记录事情是没用的,重点是要记录你当时的心情,记录这件事的哪一个节点,触发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今天上午,我迟到了,同事瞟了我一眼,我感到很难受”——很好,但可以再细化。

 

“今天上午,我迟到了,同事瞟了我一眼,我感到很羞愧,一直以来,领导都包容我迟到的事,不对我多说什么,但同事们看在眼里,心里一定很有看法,我忍不住想大家对我的忍耐是不是快到头了?我是不是应该辞职?”——很完整,仔细分辨了“难受”里包含的是“羞愧”,写明了下意识的应对方式,是一条有分析价值的记录。

 

最后,划出一块固定的时间来做回顾分析。可以是每周六上午的半个小时,也可以是每周日晚上的半个小时,这两个时间段,一个精神好,一个容易收心,都是作总结的好时间。具体如何做分析总结,下文会做详细的说明。


就是这样,很简单。每一个人做起来都不会有难度,只有坚持的问题。一开始做,尽可能每一次都记录,养成一有情绪,就打开手机的习惯。哪怕一两次忘了记录,也不要紧,想起来就记录,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我们要的,是分析这些心理活动背后的脉络,对你的心理能量做一个日常的监控。它主要解决你三个问题:

 

问题一、哪些事是你的能量黑洞?

 

遇到什么样的事,你会开始沮丧,开始能量低下?是什么阻碍了你雄心万丈的脚步?

 

别急着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上文我的那位朋友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自我观察之后(她甚至买了个录音笔,录下了和她妈妈吵架的对话,逐字逐句反复听,分析哪一句是那个让她失去理智的点),终于发现,并不是所有争吵对她都有一样的杀伤力。

 

只有当她妈妈质疑她能力,把她当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的时候,她才会达到那个最愤怒最失望的点——因为这也是她对自己最没信心的地方。由此,她懂得了,在争吵时如何避免自己再对这方面有过激的反应,以及更重要的——与其让妈妈闭嘴,不如把学习和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让她无话可说。

 

你记得生活中烦心事的细节吗?你明白自己在整件事中真正在意的是哪一个点吗?你知道这个在意的点,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生作用的吗?

 

有的人做完自我观察,发现自己一个月能有多达28次生气的感觉,其原因反反复复却只围绕两个点;

 

有的人发现自己虽然只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却出现在他与所有人的交往中;

 

有的人感觉生活里到处是能量黑洞,但分析后发现它们都只源于他的一个错误观念……

 

不管你的能量黑洞是什么,发现它,命名它,解决它,堵住泳池里那个放水的门阀。



问题二、哪些事是你的能量来源?

 

记录能量来源,甚至比记录能量黑洞更重要。因为能量黑洞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能量来源则让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愿意好好活着。

 

能量来源,就是做完这件事之后,能让你感到更有力量去面对现实。

 

冬天的早晨不想起床,在被窝里刷一会儿手机,就感觉起床没那么难了。

 

做不好工作被领导批评,吃一顿火锅,心里就没那么难受。

 

这些获取能量的方式,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但它们是短期收益,只能滋润当下的生活。阅读、写作、学英语、跑步,这些都是长期收益的事,但要启动它们,最初都需要投入不小的能量,慢慢地才能有所反馈。

 

关于短期能量来源和长期能量来源之间的关系,说个小故事给大家听:

 

心理咨询中,时常会问有自杀念头的求助者,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没有采取行动。

 

很多人会说,因为父母,因为朋友,因为怕痛。

 

咨询师进一步说,如果你没家人朋友,又能无痛去死,你会采取行动吗?

 

一些人说会。另一些人说不会。继续问那些说不会的人,那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人回答说,因为我喜欢听天亮时的第一声鸟叫,喜欢吃美味精致的食物,喜欢穿舒适漂亮的衣服,喜欢欣赏自己的画作,喜欢被人爱,喜欢去爱人。

 

咨询师觉得很受感动,她轻声问这个人,那你想自杀的时候,会去做这些事吗?

 

这个人回答,不会,我喝酒。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但它蕴含了很无奈的道理——我们明知道做什么事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可我们的精神太虚弱了,无法去做,只能沉浸在劣质能量中不能自拔。

 

劣质能量之所以劣质,是因为它们给你的好处,将来都是要还的。吃甜食发胖,喝酒损害健康,它就好像一个放高利贷的人,今天给你三百,明天收回五百,如果我们拿这三百去消费,自然明天就要欠下更多的债务。但如果我们拿这三百去买一群鸡,鸡下鸡蛋,鸡蛋再生鸡,就有可能偿清债务,甚至拥有自己的资产。能否逐渐减轻对短效能量来源的依赖,构建自己的长效能量来源,进入正向循环,是人和人之间很大的一个区别。

 

记录自己的能量来源,并把它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做起来特别爽,负面效果也很明显——吃甜食,吃垃圾食品,抽烟喝酒,长时间刷手机,没日没夜打游戏——这些基本每一个人都一样;

 

第二类,做起来不难,有点小成就感,短期内有好的影响,无负面作用——打扫房间,织毛衣,听相声,浇花,养鸟之类:

 

第三类,做起来很痛苦,后面可能会慢慢变得容易,并有源源不断成就感,但现在这一切都看不见——健身,阅读,写作,学英语等等。

 

记录能量黑洞和来源,就像记录开支账目,记录黑洞是为了节流,记录能量来源就是为了开源。理财高手都知道,要想把日子过好,还是开源更重要。第一类能量来源,就是透支信用卡,第三类就是投资生产,第二类处于两者之间。

 

一个能量亏空的人,得先透支信用卡,维持基本运转后,赶紧投资到能让自己有稳定长久收益的地方去,才能收支平衡,渐渐获得盈余。很多人沉溺第一类能量来源,天天吃喝玩乐,把信用卡透支来的钱挥霍一空,不事生产,只会越欠越多。有些人原本的负债太重,心灵亏空得厉害,强迫自己必须去做第三类事情,野心很大,但是没本钱,一下子坚持不下去,搭起来的台子没几天就垮了。

 

所以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利用中间的第二类事情,既能得到一定的能量补充,又不会受到负面效果反噬。第二类事情,通常不能像第三类事情那样,可以做出成绩,它顶多只能算个人的一些小爱好,小情趣,做起来不费力,也无害,但它可以给人的精神状态一个非常好的缓冲,且毫无副作用。

 

现在很多人,过日子都爱走个极端,要么心烦了拼命刷手机打游戏,要么清醒过来了就逼自己读英语跑长跑。心灵在懈怠和野心之间来回切换,剧烈变化,根本不可能得到休息。而第二类事情,这些被寻常人忽略的小爱好,小情趣,其实能非常好地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状态,补充日常工作所需的能量,让人有很多无害的抒发压力的渠道。

 

至于长期收益的第三类事,不急着去做,先做记录,根据记录,再做分析。记录自己一二三类能量来源的使用频率,尤其记录二三类事情中,有哪些事是适合自己长期发展,做起来也相对顺手的——别随波逐流去培养所谓的好习惯,别人从跑步中受益,不一定你也能和他一样。拿了三百块钱,是去养鸡还是去种地,还得看自己家里是有稻米还是有锄头。

 

每个人的能量来源都不相同,要找到它,得靠自己观察。有的人发现自己心情最轻松就是听相声的时候,还得是特荤特粗俗那种相声;有的人的能量来源是背英文书;而有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给自己的儿子打毛衣。总之,知道了自己的能量来源,就知道了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做哪些正面的事情来舒缓,而不是急吼吼扑向那些负面的能量来源。


就像所有的健身专栏都会告诉你,想减肥,别让自己饿着,否则你的身体会更猛烈地扑向垃圾食品一样,想改善心理状态,别让自己憋着,得时不时给心放个风儿,给它吃点零食,甜甜嘴,张弛有度,它才能更好地听你指挥,去做那些有难度的事。人的心和身体一样,要科学喂养,才能健康成长。

 


问题三: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一个人说自己自卑,这完全是一种感性认知,感性认知很多时候是错的,除非有事实可以证明。

 

《别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表面看是个好医生,回家里把老婆打个半死,还觉得自己戴了绿帽子。他要说他受了委屈,观众们能相信吗?

 

教父一辈子杀了不知道多少人,回到家却和儿子亲亲热热,共进晚餐,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他要说自己善良慈爱,那外面的人能服吗?

 

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体现出来的性格不同,但它们哪怕外观上看起来迥异,内里一定在某个地方指向同一个内核。自我观察,就是为了找出这个内核,把无数个外在表现的碎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为什么别人给你提意见,你都能欣然接受,你妈在你耳边唠叨,你就烦躁难忍?为什么白富美晒个LV包,你羡慕得不行,隔壁二丫戴个施华洛世奇,你却气得要命?记录自己在多个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性格,越是相互矛盾之处,越是值得分析和深究的所在。慢慢地,你就懂了,自己内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缺陷,怎样的优点。


在纸上写下你觉得自己具有的十种品质,作为自我分析的开端。等自我观察积累了一定素材后,再回头来看这十个品质,你一定会对它们做出很多调整。



说完了自我观察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它所围绕的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我想谈谈,自我观察所要遵循的几条原则,以及各位读者,如果用自我观察来做自我分析,可能会遇见什么问题,有哪些不好的影响。


自我观察需要遵守的第一条原则,是必须定期回顾分析。


尽管保持记录也非常重要,但回顾分析才是真正让人受益的环节。很多人随手记完,就放在那里不管了,记了很久感觉也没有什么收获,原因就在这里——没有分析的记录,发挥不了它的真正价值,所有的情绪记录,到最后都要服务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各个情绪背后指向的共同内核。


比如,一个人对领导卑躬屈膝,对下属颐指气使,这两条记录看似体现了他的两面,实际指向的是同一个内核——欺软怕硬。


比如,一个人去朋友聚会永远最后一个到,答应领导做的工作,拖拖拉拉做不好,这两条记录,也可以指向同一个内核——责任感薄弱。


就这样,通过结合几条相关的记录,来综合分析、推断我们潜意识中的几个中心内核,就能梳理出我们对待外部世界的几种基本态度,大致是由何而来,又有几种激发方式。生活中对我们情绪的形成干扰、激励的事件,也都有了它的内在心理动因。


对于每一条记录,都想一想,我是不是在别处也有过类似的感觉?这个方面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很多时候,这样的发问可以让你有很大的收获。


自我观察的第二条原则,是别太笃信自己的分析,因为你的一切判断都是非专业人士的判断,一定要在事实基础上,去不断调整分析的结果。


正规的自我观察,是在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下开展的。我做自我观察的时候,是每周固定时间和我的督导一起讨论、分析我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慢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没有督导来纠正我很多不合理的想法,我很可能会多走不少弯路。


而大家都是非专业人士,并没有接受精神分析的专业训练,也没有专业的咨询师来辅导,一开始做自我分析,很可能捕风捉影,小题大做,分析的结论也容易零敲碎打,不成体系。所以我并不推荐所有人都来做自我观察,它适合有一定自知力和纠错能力,没有太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来做,他们可以一边得出结论,一边对自己的结论保持怀疑,也有能力去推翻错误的自我认知,形成新的评价。很多人一开始就对自己抱有某种深刻的成见,做自我观察时,只记下那些符合他成见的记录,而不是公平公正地记下他完整的各方面情绪。这样一来,自卑的人越来越肯定自己自卑,自大的人越发觉得自己自大,这就谈不上是自我观察,不过是找些证据强化原有的错误观念罢了。


理想的自我观察,当然最好有一个专业的咨询师带路。但现实就是,国内合格咨询师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大众对自我心理探索的需求。无数人只能采用一些不严谨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如何跟自己相处。就像李安在《饮食男女》里说的那样,人这一辈子不能像做菜,等调料都备齐了,才下锅。我们的自我探索之旅,也不能等国内心理咨询条件都和国外看齐了,才出发。之所以介绍这一套自我观察的方法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不求绝对的专业和客观,只求脚踏实地去为人格的完善而努力,哪怕是自己一个人,哪怕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只要我们具备基本的思辨能力,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假以时日,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的来说,自我观察适合有一定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来做,因为它对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批判能力,开放心态都有一定的要求。每一个分析出来的判断,都不要成为一个成见,束之高阁,它应该在接下来的观察中不断地用事实去验证,去寻找反例。



自我观察的第三个原则,是对自己不要太过强求。


不要强求的第一个意思,是不要强求自己只做正确的事。


有些人靠抽烟排遣压力,原以为自己每天只有三五根。可看一下记录,发现自己一天能有十几二十根。


于是慌了,强制减少,一天只给三到五根,结果就是人一下子心情变差了,忍耐力下降,做什么都烦,想发火,影响生活其他方面的表现。


烟民们都以为这是戒断反应,其实尼古丁最长48小时排出体外,没有戒断反应,这只是日常排解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被截断以后,吸烟者的心理压力堆积过高,无法宣泄,所产生的反应。


要相信,你目前的心理平衡状态是多方面原因作用下的结果。所有的调整,都应该在不给整个心理系统带来太大压力的前提下进行。


像上文举的例子,记录者自以为抽烟不多,实际吸烟量大大超出他的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地方——他的潜意识在悄悄地增加对短效能量来源的依赖,有意不让意识发现。这也许是因为他长效的能量来源正在减少,也许是他生活中的压力源正在增多,补给跟不上,这要看他其他的记录能证明哪一面的猜想。


但无论如何,他猛地一下子把烟减了,就好像一个主要靠信用卡吊命的破落户,把信用卡全剪了。那还怎么过日子呢?只能上街去偷去抢了。


短效能量来源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应该利用它,而不是单纯地排斥。正确的方法,是就先让自己抽着,只要抽完能排解压力就行,没什么大不了。千万别背着负罪感,那样只会减少自己从短效事件中获取到的能量,而是要在抽烟后一段心里充满满足感的时间里,争取多做一些有长期收益的事。


不要强求的另一个意思,在于不要强求解决所有问题。


拿我上篇文章中,做的三段自我观察来说。我当时的一个问题是与家人的关系,但这个问题绝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甚至是要用一辈子去修通的。怎么办?


我当时用的方法是,一方面尽量减少和家人的接触,周末出去自习,避免引发争吵,导致能量流失,另一方面,记录下每一次我们争吵的点,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对冲突的核心做出一些妥协和让步。家人吵架,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翻些旧账,核心只有一到两个关键的点。在能引起争议的关键点上,有了觉察,尽量避开,对自己的心理能量就能有一个很好的保护。


自我观察中,不要强求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要尽量让每个问题都先有一个“过得去”的应对方案。这个方案一定要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让你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健康、学习等这些看得见成效的地方去。你生活各方面都完善了,工作学习有成绩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