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岁院士10年练气养生,静心体察真气,用科学语言得出这些结论

 山水怡情3e2gul 2018-02-02

感谢阅读!

朱清时,男性,1946年出生于成都。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激光光谱学研究领域,取得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2017年6月,朱清时院士,作了一个主题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公开讲座,引起舆论轰动,褒贬不一。当时,我虽然觉得此事很有意思,但并没有参与讨论,各领域人士,纷纷从自己的专业和世界观,去印证和讨论朱院士的观点,立场过于明显,很难中正理性。此时回过头来看,别有一些意思。

71岁院士10年练气养生,静心体察真气,用科学语言得出这些结论

下面摘抄一些朱院士讲座中的原话。

如何练的?根据《达摩禅经》练习。“修行于鼻端,系心令坚住。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修炼时关注鼻端来往的出入息,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一”,然后吸入气;再呼出气时心里默念“二”,然后又吸入气;如此往复,一直数到十才成功,然后又从头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我练了十年,才勉强能一次数到十而杂念不生。

有哪些感受?入静,调呼吸,意守气海,可以把全身的气聚集在那里,形成一个有力度的强气团,在气海慢慢地飘。意念可以操纵这个气团,但是当意念让它停留在气海时,它在气海憋一会儿后,会突然爆发,不受意念控制地上涌,沿脊柱(中脉)上行。

71岁院士10年练气养生,静心体察真气,用科学语言得出这些结论

气团到腰椎时,有热辣辣的痛感,但很舒服;到大椎时常常被堵住,好像感觉挣得筋骨咯咯响;进到枕骨处也常这样;这时细调身体姿势,常有助于气过关;气到眉心轮,又会被堵住,这时会挣得头大幅度摇动,有些气能通过然后到达百会,像要把那里的板结的东西挣裂开来。

气感更强和更安静时,可以感觉气团的路径中心像有一根细管(正好与脊柱中心一致),像电线一样,从气海连到头顶百会,气就像电流一样上下运动,气团的中心是个“小球”,它行经的管道位于脊柱中心,细若麦秆,这正是脊髓的位置,这时“小球”的运行是不大受阻的。

有什么效果?正确地锻炼身体,可以使身体越来越好,甚至获得常人不可企及的能力;正确地锻炼中脉(脊髓和大脑),可以使中枢神经元越来越健康,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通畅,不仅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也可能增强智力和认知能力。

如何解释?真气是神经元运行时的队列。神经元遍布全身,它们的突触分布更是一团乱麻。但是身体的高效有序运转,意味着传递信号的网络可能会有各种通路。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每分钟会使约百万个神经元细胞重新建立连接,大脑和全身的神经元,在不断的连接重塑。重塑过程遵循用进废退规律。

71岁院士10年练气养生,静心体察真气,用科学语言得出这些结论

引用了哪些例证?2009年,丹麦科学家用高清晰度的核磁共振技术,不但看整个大脑,也看整个脑干和小脑。他们发现,长期禅定也能改变脑干的构造,改善心肺和其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我翻看了不少反驳朱院士的长篇大论,有些看起来似乎比较专业,反驳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说朱院士形容的那个气,并不是真气,就是普通的小周天。二是朱院士的研究不严谨,很多表述都是个人的感觉。但是基本上都认同,练气对于健康的作用。既然朱院士亲证观呼吸,对健康有益,大家为什么不试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