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个成语,洞见《道德经》的智慧!

 龙叔文馆 2018-02-02

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约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终。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道德经》。此书深奥难懂,历来众说纷纭。以下52个成语均出自《道德经》,或许能够带我们,管窥老子思想的魅力!



1玄之又玄


【解释】: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有无相生


【解释】: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


【出自】: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功成不居


【解释】: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自】:第二章:“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4和光同尘


【解释】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


【出自】: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5天地不仁


【解释】: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


【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6天长地久


【解释】: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自】: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7上善若水


【解释】: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金玉满堂


【解释】: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9功成身退


【解释】: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


【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0目迷五色


【解释】:形容颜色既多又杂,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综复杂,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11宠辱若惊


【解释】: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


【出自】: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2视而不见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出自】:第十四章:“视而不见,名曰夷。”



13听而不闻


【解释】:听到了就像没听到一样。形容漠不关心,不在意。


【出自】: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14涣然冰释


【解释】: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自】: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15虚怀若谷


【解释】:意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出自】: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16绝圣弃智


【解释】: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


【出自】: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17少私寡欲


【解释】:减少私欲之意。


【出自】: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8相差无几


【解释】: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出自】: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19如登春台


【解释】:春台:美好的旅游、观光的地方,比喻极好的生活环境。好象生活在幸福的太平世界里。


【出自】:第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20飘风骤雨


【解释】: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自】: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1余食赘行


【解释】: 余食,即剩饭;赘,即多余;行,古多作形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出自】: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22天大地大


【解释】:形容极大。


【出自】: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23道法自然


【解释】:指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


【出自】: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知白守黑


【解释】: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出自】: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5去甚去泰


【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出自】: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26天道好还


【解释】: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出自】: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27佳兵不祥


【解释】:意为好用兵是不吉利的,即好战非祥事。


【出自】: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8知止不殆


【解释】:指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出自】:第三十二章:“知止可以不殆。”


29自知之明


【解释】: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出自】: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淡而无味


【解释】:泛指菜肴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自】:第三十五章:“淡乎其无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