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什么

 布丰斯基 2018-02-02
 

2017年底召开的国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会议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做出的结论。

这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国家统计局官员毛盛勇说,对“中等收入群体”,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界也无明确定义。世界银行提出:成人日收入10100美元之间,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年收入2.5万—25万元人民币,就算加入中等收入群体。

就是说,只要月收入超过2000元人民币,就全掉进“中等收入”圈子。这中等收入的标准真让人匪夷所思。而今,在国内随便哪个地方打工,月收入都不会在2千元(2.5/年)之下,这样算下来,我国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又何止3亿?

据统计,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既然该数据没有作为中等收入的水平尺,那年收入2.5万(月收入2083元)怎么就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了呢?

在居民收入统计上,国家统计局将全国居民收入分成五等份(人数各占20%),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12899/人,中等收入组20924/人,中等偏上组31990/人,高收入组59259/人。显然,可支配收入1.3万元/人以上的都被划为中等收入(虽是偏下)了。据瑞士相关机构研究,全球中等收入群体大约10.5亿人,那么按我国“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占比就应该远不止这30%

用我们通常的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历程,经济成就辉煌,中等收入群体当然是个比较富裕的阶层,衣食无忧,有房有车,虽不是最富,但小康水平没有问题。可是,那些每月收入仅有2千多元的打工者,有如此乐观的经济状况吗?

年收入2.5万元人民币就是“中等收入”,这个标准之低,真让人难以置信。难道一个吃低保金但月收入能达到2千元的困难户,也加入了中等收入者大军? 而且,从年收入2.5万元直到25万元统统纳入中等范围,跨度之大,实在离谱。就好像是将50公斤级选手和100公斤级选手拉到同一个拳击台上,硬让他们同台竞技,这是多么滑稽和不公平。

虽然说中等收入没有统一标准,但是人们绝非对此毫无概念和摸不着边际。

现今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此,我们无比自豪,而且认为很快就要赶上和超过美国了。不妨来看人家的标准,美国中等收入的基本标准是8万—50万美元。美国总统年薪是40万美元,似乎就是按中等收入的基准来确定的。

曾有瑞士相关机构(201510月)指出:所谓中等收入群体,是特指个人财富位于某一个范围区间的一群人。显然,这“中等收入”不仅仅指个人的收入额度,而是指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某种经济地位。

说到中等收入的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个版本,是以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汇率换算的。按这个版本,中国个人财富在3万—28万美元的,属中等收入阵营。换句话说,我们个人财富在20-20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可算进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这里财富量的幅度也很大。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和物价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应考虑各地有不同的衡量版本。比如,边远小城的住宅楼每平方米价格仅2千元,而中心大城市房价每平方米6万元,差距如此巨大,又怎能用同样标尺去测量财富数量?

用财富量作为基本标准,才能还原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经济领域的真实面貌。

因此是否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必须根据现实的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而定;而且,差异特别大的地区之间需要有不相同的水平尺。

日本管理学大前研一教授对中等收入群体提出三问:1,房贷是否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2,你是否不敢结婚,或不打算生儿育女?3,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是否让你忧心忡忡?所以说,要直面的现实是,当你减去每个月的房贷以及越来越多的各种开销后,你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到头来还能剩下几个铜钿?这才是衡量中等收入群体最真实的东西。

还要指出,个人财富需要计算净值,即除去总负债额后的净财产额。特别是负债性购房、购车债务等应该剔除。难道将房奴还要背负35年的债务,也算成他拥有的财富?

中等收入群体不应该只靠单一的收入数据来衡量,还应该有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公共产品等占有率指标。根据欧盟有关部门给出的贫富分界岭,共划分出了13个项目,只要其中5项不符合标准,就归属于穷人行列。

欧盟13项考核标准的主要内容是:应对家庭的意外支出能力;是否能够吃好、穿好和住好;是否每年具有外出旅行一周的能力;是否有购买房产和租房的压力;家庭中常用的电器设备是否齐全;家庭成员是否有新衣服、新鞋;家庭是否拥有车辆;是否拥有互联网和设备;家庭是否能定期参与娱乐活动;家庭是否有能力每月和亲友举行一次聚会等等。

欧盟的中等收入标准就是小康生活水平,如按照我们对小康的要求,起码应该是安居乐业,有房有车,养儿育女较宽裕,供子女上学没压力,医疗不犯愁,养老无忧虑等等。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最主要是没有负债累累的压力。现实是我国所谓中等收入群体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焦虑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分布在城市,必须考虑住房状况和房价因素。蜗居于老旧简陋的楼房与安居于宽敞方便的新型住宅,两者的生活是有不小区别的。

不应该将生活窘迫者全划入中等收入群体,就算勉强划进来,也只是面子上光彩好看。实际上中等收入是个经济量指标,不仅是衡量富裕的程度,也是测量一国经济的内部拉动力指标。内动力主要指消费,而消费主力就是中下等收入群体。高房价,高医疗费等起码在经济内动力方面让我国中下收入人群的消费拉动力大打折扣。

普遍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到60%以上。尽管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经很大,发展在加快,但比重仍有很大差距。

绝不应该为了缩小与欧美的差距,就将衡量中等收入的标准降得非常低,以致失去其客观真实性。而今提出,在近些年内要建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说明小康生活不应该是个低水平的标准。

我国的中等收入标准应该向高标杆看齐。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才对个人家庭社会有益。所谓已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不能只有外表光鲜的词藻,因为这对建成殷实的小康社会没有实际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