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分析:独家《绣春刀II修罗战场》

 不痛不痒刚刚好 2018-02-02


电影新视界

飞鱼服,绣春刀。

命运多舛众生相,似曾相识怜爱情。 

路阳导演执导的影片《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上映以来,广受观众的好评。在延续了第一部《绣春刀》中关于人物服装、场景设计的优势基础上,《绣春刀II:修罗战场》讲述了锦衣卫沈炼在一次扫除乱党任务中,为救画师北斋,将同僚凌云铠灭口,因此而被卷入到一场 巨大的阴谋之中的故事。影片跌宕起伏、情节紧凑、意蕴深刻,将人物放置在波诡云谲的大时代之 中,拷问人的灵魂,思考人的命运。





电影分析
陌生化策略开拓武侠新类型

的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陌生化强调的是作品给予观众的新鲜感、奇异感和陌生感。创作者对情节淡化以及情节结构的立体式循环的处理方式,从视觉上让观众感到新鲜陌生,对此习以为常的包含开端、高潮和结尾的戏剧情节模式形成一股冲击力,超越了固有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前作相比,电影《绣春刀 II:修罗战场》不仅在服装道具、动作场面等方面全面升级,更在类型元素、人物关系与主题内核等方面力图求新求变。影片在叙事上的一大亮点便是在延续前作的新派武侠类型叙事的同时,勇于打破类型边界,强化悬疑元素的运用。影片从一本《宝船监造纪要》入手,抽丝剥茧般带出纷繁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层层叙事迷雾背后所隐藏的惊天阴谋。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前作中由大哥卢剑星、二哥沈炼、三弟靳一川所构成的主要人物关系更偏重于表现世俗生活中不同个体的生存困境。而在续集中,沈炼、陆文昭、裴纶三人构成了亦敌亦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政治角斗与情感纠葛的注入令三人的命运交织缠绕,更加富于戏剧张力。可以说与前作相比,续集更强化了一种个体在时代辗轧下蚍蜉撼大树般身不由己的宿命感与悲剧感。




电影分析
精彩的戏剧冲突构建整体框架

情节内容上看,本片中所描述的故事应当算是在第一部内容发生之前,也可以称之为第一部的“前传”。故事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在追查案件中遭人陷害;为自证清白,危难中与一名叫“北斋先生”的女子以及同事裴纶一同协力查明真相的故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丰富且合理的情节点的设计,能够增加故事内容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而在该片中,层层递进的情节点就将故事不断带入新的方向,合理而又不突兀,该片叙事成功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获得观众认可的重要因素。 


整体上看,故事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故事主线之余,还设置了非常多的情节点。故事的起始,由张震饰演的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正在执行的一次扫除乱党任务而展开。他因恻隐之心为救杨幂饰演的画师“北斋先生”,而将一同查案的同僚凌云铠灭口。殊不知凌云铠乃是当朝东厂提领魏忠贤之侄,遂身处险境。此后,一方面为了摆脱来自张译饰演的千户大人陆文昭和雷佳音饰演的锦衣卫同僚裴纶的质疑与调查,一方面又被神秘女人要挟。乱世之中,沈炼等人在阴谋的泥沼越陷越深。而慢慢浮出的真相最终让他们涅槃重生。不断出现的“节外之枝”不仅加快了故事的节奏,同时也不断将观众们引入新的转折中。并使得观众的情绪始终跟随着影片的节奏而一同律动。 



电影分析
影像风格:写实化的审美体验

拉考尔认为:电影偏爱“不适于舞台表演的现实”,强调“复原物质世界”是有效的途径,这对中国写实主义电影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从影像风格上来看,《绣春刀II》最大的特点是一种富有历史感的写实主义,影片摒弃了传统武侠片的美学形式,打破好莱坞快切的手法,通过细致考究的明代服饰与硬桥硬马的打斗场景构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暗黑历史世界,这种精致的美感与残酷的压迫感所构成的整体风格在续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呈现。

 

先体现在视画面的质感营造。电影《绣春刀II》代表了一种新式武侠电影风格,在保留“武”与“侠”的基础上将故事和画面以及好莱坞传统叙事方式更好的融入进这种中国特有的类型片中,正是因为这些风格元素堆积在一起,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属于这个影片自己的质感。硝烟,战马,尸横遍野,死魂遮日,预告一开场就定下了苍茫的视觉基调,正应了片名“修罗战场”的残酷与悲凉。另外,该镜头利用仰拍,大远景,三分式构图营造出朝廷势力的权尊势重,由上而下形成“官大一品压死人”的生存困境,寓意被权贵玩弄于股掌之间中的沈炼,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接下来的一系列镜头构图与画外音,无疑都是在强化朝廷势力的手眼通天。高墙之上的俯拍镜头,以及远距离拍摄的深焦镜头营造出“摄像头”的监视感,再加上冷硬的画面基调,这些形式要素营造出迷雾重重,敌暗我明的悬疑氛围,沈炼的生存危机进一步加重,将视觉效果与内在情绪相统一,让观众主动去细细感受交错的光影和东方的伦理情愫。 

 

次体现在声音的意境营造。著名匈牙利电影评论家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曾阐释:我们对视觉空间的真正感觉,是与我们对声音的体验紧密相连的,一个完全无声的空间在我们的感觉上永远不会是很具体的、很真实的。只有当声音存在时,我们才能够把这种看得见的空间作为一个真实的空间。电影始终是在用声画讲故事,所以声画也是《绣春刀》改变的基础。镇抚司的院子里为了体现其威严感,声音元素的设计上明显区别与其他普通院落,除了运用了藏号的元素,还有画外击鼓、士兵操练等元素来拓宽画面,体现出声音层次上的纵身感,听感上更有活性。裴伦查案的寺庙,也是有丰富的画外空间,和尚的唱经以及远处的钟鸣,像击打着净远师傅紧张的内心。另外,竹林之战一场戏有静有动、层次分明,从开始的静谧感到最后沈炼单膝跪倒在丁白缨剑下。导演在整个声音元素的设计上做了一些巧妙地创作,来体现人物的神秘感和竹林中淋漓尽致的刀光剑影感。因为这场戏也是丁氏一族第一次展现自己的绝世武功和形态各异的兵器,前面只用了竹林里竹竿噼啪的碎响和虫鸣、凄冷风声以表现整场气氛的悬疑、神秘感,时不时风吹竹林叶声也是烘托丁白缨和沈炼内心争斗的紧张气氛。



电影分析
流畅的交叉叙事增加表现维度

概念上说,我们把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内所发生的两个事情或两个段落进行交叉剪接的叙事方法成为交叉叙事。经典范例有格里菲斯在作品《拯救大兵瑞恩》中所创造的“最后一分鐘营救”等等。爱森斯坦在其著作《蒙太奇论》中,对于交叉叙事方法的作用描述为“能够烘托节奏感并产生紧张的气氛,并达到精彩的戏剧效果”,这同时也是对其特点的深刻阐释。

 
《绣春刀2》中,导演成熟地将交叉叙事的方法运用到整部影片中。从影片开始沈炼深夜清查叛党、与北斋先生雨中相遇,到后来展现沈炼在对手裴纶质疑、同时被神秘女子相要挟的腹背受敌之境遇,再到影片高潮时沈炼、北斋、裴纶三人在看清事实真相时近乎同时发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转变,导演都用交叉叙事的方式给出了近乎完美的体现,很好的营造出了全片紧张明快的节奏,与影片的类型、立场相贴合,增加了影片在叙事时间和空间上的维度。同时也提高了影片的流畅感,使得作品不显生硬。因此在精彩的故事内核作为架构的基础上,巧妙选择叙事方式也是该片在叙事策略上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影分析
圆形人物塑造提升故事丰富感

们知道,对于一部武侠片而言,人物的动作表现和处理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话题;而评价一部动作类型影片的质量优劣,其人物的动作与性格刻画的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沈炼的果敢正直、陆文昭的道貌岸然、裴纶的油滑老练、北斋的善良懦弱……等等这些人物性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形象设定给影片整体加分不少。 


《绣春刀II》中,导演摒弃人物豪情侠骨的“扁平人物”叙述模式,重构武侠人物的千面形象,呈现出“圆形人物”模式,张震饰演的主人公沈炼在两部电影中保持了人物性格上的连贯性、真实性与深刻性。沈炼这一人物形象,偏离了以往武侠电影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江湖侠客形象谱系。作为庞大官僚体系下的一名锦衣卫,他阴郁寡言,深谙官场规则。影片同僚兼好友殷澄因出言犯上而被追杀,面对穷途末路之下只能 自杀谢罪的对方,他却始终并未施以援手,展现出畏惧权威、胆小怯弱的一面。另一方面,他的内心深处又有着锄奸扶弱、匡扶正义的侠肝义胆。但这种正义感只有在走投无路的极端情境之 下才能展现出来。可以说沈炼是一个游走于正邪善恶之间、徘徊于庙堂与江湖之间的暧昧人物,他身上有着真实而丰满的人性。两部影片借助沈炼这一人物形象所力图传达的主题意蕴,都是当小人物被巨大的政治阴谋与时代悲剧无情裹挟时,人性所显露出的无奈、挣扎与反抗。



电影分析
非典型武侠精神的主题揭示

侠义:作为一种游离于体制的社会角色,武侠电影里素来的主要人物“侠”可以说是沿承武侠电影中侠义精神的主要对象,传统武侠电影正是通过塑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角色形象才能向电影受众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内涵。一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语、认知、行动所展现。那么,传统武侠电影中的角色则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详尽的描写刻画,尽显创作者的人文观念:黑白分明的人物性格、身怀绝技的高超武功、善恶两立的道德判断都形成了传统武侠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个性人物。观众可看到传统武侠电影中仁人侠士身上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的刚强个性气质。 电影《绣春刀 II:修罗战场》以动作替代功夫,以困惑又苦难的真实人物替代完满理想化的侠,以浑然复杂的历史真实境界替代二元分立的简单化历史场景,不再摹仿现成影片的动作逻辑,而是转回真实浩瀚的中华大历史,精简而独特地使用古装与动作两个基本要素,表现出新一代人力图重返事件现场的历史观和电影观。

 

宿命:所谓宿命皆有因果。导演虽然想要彰显其积极的宿命观,但却用大量动情的篇幅和精妙的陷阱告诉我们:这些小人物饱尝的苦果,其实都是过去自己种下的因,故事始终在因果的循环中推进。国产武侠片总是离不开出世和入世,用锦衣卫的武器标志——绣春刀作为电影的名称,又在片中特意出现好几次绣春刀的镜头,就是要从器物层面告诉观众,既已入世便身不由己,命定的棋子,留还是舍都掌握在那个棋手的手里。这就使得宿命论的命题被恰当地放进电影里。不难发现虽然影片表面在讲风雨江湖,不由自主的人生,实际上积极宿命因子则巧妙暗含在消极宿命观之中。'修罗场'一词源自佛教,用来形容惨烈的战场。无论是影片开始时尸横遍野的萨尔浒战场,还是影片结尾时血流如河的场景,向我们揭示真正的修罗战场应该是这个每个人都生活 在其中而已然麻木的世道。在这样一个如修罗战场般的世道里,如何保住我们的情感、人性和价值观,《绣春刀 2》以一个动作感十足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为我们做了诠释,影片也便由此而具有了形 而上的价值和意义。


 

人格觉醒:“绣春刀”没有《独臂刀》中那种直接外化为主人公精神气质的象征意义,也没有《卧虎藏龙》 中的青冥剑那样间接地成为人物性别的隐喻。路阳将镜头始终对准的是剧中人物的人格归属。沈炼在生死绝杀的战场上,彻底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境遇“生在这世道 , ,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可见,即使面临的就是战死沙场,沈炼,也不是一个放弃 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人,这是沈炼与那些行尸走肉般的朝廷鹰犬最大的不同。包括他此前说喜欢北 斋的画,倒比如说他喜欢的是画里勇斗公鸡的蝈蝈,那种生死相搏的气势。应当说,他将活着的意义看得比活着本身更重要。这种自我人格的觉醒是中国武侠电影中最为可贵的思想——不论这种人格的形成是出于自我意识的升华,还是出于对生命意识的珍视。即便就是因为宫廷内部的权力角逐有可能使义士的惊天壮举作用归零,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必然会闪烁出的耀眼光辉,哪怕就是他的尸骨已经化为尘埃!

 


总结:2017年,电影《绣春刀II修罗战场》的出现成为近年来国产续集电影创作中的一抹亮色。在前作的基础上,电影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求新意识与精益求精的创作姿态。在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正在从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情境下,它的及时出现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