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到底有没有熟读《内经》?看这里:从逸文看张仲景的医学

 dazuifang 2018-02-02

译者按:

这是大塚敬节先生在1954年于《日本东洋医学会志》所发表的文章。大塚敬节先生关于张仲景的医学世界观与常被认为是《伤寒》《金匮》中后人衍文的部分进行了探讨。虽然文中某些观点译者认为值得商榷,但五石散和仲景部分,是为整篇文章的亮点,值得瞩目。译者认为,在研究张仲景医学学术体系的同时,也应考虑张仲景作为一名医者,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人”,推荐五石散时期的张仲景,和著书《伤寒论》时期的张仲景,其医学世界观和常用治疗处方可能是不相同的。

从逸文看张仲景的医学

日本東洋醫學會誌 5卷(1954年)1号

大塚敬节 著

林 佳成 译

张仲景的逸文

张仲景被认为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作者,但是观看这两部古代典籍的时候,会感到其中论点、文体的矛盾和不统一,不像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前人对这方面进行过探讨,认为伤寒论的正文(或者说原文)不全是仲景的东西,而是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后编撰了伤寒论。在现有的伤寒论中,有王叔和以及后人掺入的注解。但是我的观点与此稍有不同:被认为是注解的文字中,有很多其实是出自仲景本人之手。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下文将进行叙述。

从隋唐,宋代的史书来看,散见有张仲景所著书的目录——《张仲景五脏论》,《张仲景疗黄经》,《张仲景口齿论》,《张仲景妇人方》等,是如今无法见到的书目,此外《医心方》所引用的《仲景药律诀》等也已散失。但是在《千金要方》,《外台》,《医心方》中可以看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见不到的,张仲景的文字和处方。参考这些古代典籍中引用的仲景逸文,来思考仲景医学的轮廓,以及与《伤寒论》的关系。

《医心方》于日本平安时代编纂完成(公元984年,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丹波康赖著。译者注),多引用已散失了的隋唐时代古籍。表甲是隋唐时期古籍中出典的张仲景的逸文。表乙是作为考证必要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关于五石散的描述。

五石散和仲景

五石散是以石头为主药的处方,又名寒食散。五石散被称作寒石散的原因是,服药之后唯独酒可以温服,禁止食用一切热物,只能服用寒冷的东西。《金匮》风引汤和紫石寒石散是五石散的类方,另外侯式黑散的方后写有“温酒调服,禁止一切鱼肉大蒜,适合食用冷物等等”,也可以认为其为寒食散的一种。

如五石散一样以石头为主药的处方,是以爱好服石的神仙流(神仙流一词出自吉益东洞,东洞认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流派:疾医,阴阳医,神仙医。译者注)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汉末至三国六朝时期所流行,至隋唐不再盛行。

寒食散是谁创制的无从知晓,但在《金匮要略》中可以见到紫石寒食散(表乙6),是张仲景的处方,在《诸病源候论》(表乙4)所述,寒食散的创制者是仲景。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仲景给予了五石散很高的评价,其中仲景所用诊断方法和《伤寒论》中所述完全不同,反而与秦越人扁鹊预言恒公之病的故事如出一辙,这是相当值得注目的地方。仲景推荐王仲宜服药的时候,仲宜是20多岁,其后过了20年,也就是建安22年,仲宜死去。如此可见,张仲景推荐服药的时候是建安2年。从《伤寒论》的序文来看,张仲景著《伤寒论》是建安10年之前,推测为建安8、9年(后大塚氏在《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中指出可能并非为建安8、9年,应再往后推迟。译者注),也就是张仲景在著书之前,爱用五石散,并且在诊断上有预言的性质。这在了解仲景医学的过程中,会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仲景向王仲宜推荐五石散的故事,在《太平御览》中也可见到,在表乙2中所见,仲宜初见仲景时的年龄比《甲乙经》少了3岁,可能这个故事是当时他人向皇甫谧传达的,而皇甫谧选择了相信。

接着,《医心方》中引用的张仲景的处方中与五石散有关的如表甲的16,17,18,19所示,可以认为这些是治疗因五石散所引起的“发散”症状而作的处方。了解发散是怎么样的情形,不得不先说明五石散与何晏的故事。

五石散是与清朝的鸦片可匹敌的毒物,在魏晋至隋唐是相当流行的。参考表乙4,可知何晏因为身体柔弱,为了得到强壮、强精的目的,吞服五石散后变得非常强壮,这个事情传开后,服用五石散的风潮在朝野风靡。至于何晏所服五石散是什么样的东西,在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所记载为“可能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硫磺以及其他毒物。服用此五石散后,会引起发散的症状。出现发散后,人会像喝醉一样倒在路旁,魏晋时代服用五石散的人后出现发散的人们,倒的到处都是,像皇甫谧一样的人们,记下了这些。五石散会使人的精神变坏,有后魏的道武皇帝服用五石散后精神错乱的记载。另一方面,从治疗发散的处方是由仲景所创来看,不得不考虑五石散和仲景的关系。在宋史的记载中有《张机金石制药法一卷》的书目,可知张仲景与五石散是有关联的。

如上所述,仲景常用五石散是其受到了神仙医的影响,这是仲景并非为东洞所认为的疾医的证据。

伤寒论的序文和仲景

着眼于仲景的逸文,再看伤寒论的序文,可知序文正是出自仲景之手,也可表面仲景的医学思想。山田正珍认为,序文的前半是仲景所做,“夫天布五行”之后是王叔和所追加的。这是正珍未正确认识仲景的医学观所导致的。伤寒论的正文中不言五行,不谈及五脏六腑,经络。此外,脉诊也只不分寸尺,也不谈论三部九候。认为在序文的后半的这些文字明显是王叔和的思想,正珍的考证的依据是以伤寒论的正文不言五行脏腑等作为既定观念并以此立论的。相反,采用五行说,论及脏腑经络其实是仲景自身所有的,作为仲景医学特征在序的后半部分特别强调描述的。表甲的3,4,5,6,9,10所展现的仲景的逸文来看,其中的信息也可明朗。此外,假定王叔和写了序文的后半,则如同脉经序中,在公乘阳庆及仓公之后应该有仲景的名字。在序文的最终也应该有王叔和的署名,但署名却为长沙太守,南阳张机著。一般认为仲景就是这里的张机,因为伤寒论是由仲景所编著的,所以在序文的最后仲景表现了他的世界观。认为序文的文体和本论的正文的文体有差异,两者思想有差异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认为序文中参有后人的文字的人们,把仲景作为医圣偶像化了。把仲景认作医圣的人们认为黄帝内经的思想和仲景的思想是对立的,查看伤寒论的序文,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显然张仲景吸取了内经的思想,编著了伤寒论。这是事实,在脉经卷三中可见,即表乙5。可见张仲景深度吸取了黄帝内经的思想。

所谓后人掺入的文字和仲景

这样来看,伤寒论的原文或称正文的部分是从属于仲景医学的个别的系统,被认为是后人掺入的烦人的文字,大部分其实是仲景所作,仲景带着不同世界观的素问针经的思想,为了编著伤寒论,完成了各处存在矛盾不能相兼容的论说。比如,传经,再经,过经,营卫,肝乘脾,刺期门,风府,阳明居中,太阳病欲解时等,是与《伤寒论》原文不相兼容,与仲景逸文一脉相通的东西。

小青龙汤,小柴胡汤,理中丸等方后被认为是后人的衍文,参考表乙的8,9,这些加减也应该是出自仲景之手。

比较《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在《金匮》中言及脏腑经络,五行相生相克,分寸关尺,趺阳、少阴脉,这个世界观与逸文中展现的仲景医学观相似,金匮要略是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整理,自然可以认为这是王叔和把《张仲景五脏论》,《张仲景疗黄经》,《张仲景口齿论》,《张仲景妇人方》等作为资料进行整理后,编辑完成了《金匮要略》。所以(与原文不同的世界观,译者注)作为仲景医学的一部分,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多有体现。

原文来自https://www.jstage.jst./browse/kampomed1950/5/1/_contents/-char/ja

萌按:本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硕士研究生林佳成同学(导师为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吴中平老师)的一篇译作,向我们传递了日本汉方大家大塚敬节先生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许多学术观点尚无定论,但凡有理有据,足以服人,就是有价值的。林佳成同学不仅翻译了名家观点,还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是更加可贵的。这样好的文章,第一时间投稿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公众号,与大家分享,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