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夕阳下的回忆
2018-02-02 | 阅:  转:  |  分享 
  
夕阳下的回忆(云贵篇)

????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晴

??回忆是老者的象征,回忆更是一种人之常情的心态,回忆往事就像一九五八年生活困难时期咀嚼一块豆饼一样,越嚼越有滋味……!

???老了——爱回忆,尤其是那童年的生活,农村孩子刚放暑假就急急忙忙的为家里干这干那家务事,不是拾柴火就是割草喂猪放羊的。六几年那会儿农村还是缺吃少穿的时候,吃饭穿衣重要,烧锅做饭更需要柴火,农村沟沟壕壕的柴火杂草都被村民拾掇光了。什么树疙瘩一些能烧锅做饭的东西都被人们弄回家储藏起来做饭使用,大树上的乌鸦窝也不例外的弄下来烧锅做饭了,就连生产队里庄稼收割后剩余的各种秸秆都按村民人口分了。在那个年代吃饭与烧锅同等重要,冬天来临大雪纷飞如果农家没有一丁点煤火取暖,那冷的滋味定能叫你知道啥叫寒冷的白日和难呡的长夜。童年的我穿一双棉鞋,在鞋里衬一些麦秸保持暖和,一件“绒衣”就算是很时髦的御寒衣服了。过年一件蓝布棉袄就是时尚的新衣服,吃顿饺子就是过年,豆腐白菜粉条熬的大锅菜是改善生活的象征……。

???老了——爱回忆,回忆参加工作后的生活和工作,七二年那时候谁能从农村弄个城市户口简直就是一步升天步入天堂一般,我的命运算是幸运吧,由于二舅在部队的关系,把我从农村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里弄到了最让人羡慕的军工厂里上班。这个军工厂在山西长治的山沟沟里,一去就是八年青春似火的锻炼,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地狱步入了天堂……。军工生活虽然也吃玉米、小米、高粱和少量的白面,按比例白面占30%。固定的月工资是相当的诱惑。虽然月工资几十块钱,但满足了做工人的欲望感,离开农村之前自己衣服兜里哪装过一块钱那!现在月底能见到几十元钱,那时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和感觉啊。小时候由于船上生活的艰苦把户口弄到农村亲戚家(姨把我抚养长大)能分得一些土地和粮食,但军工厂的工作生活和前途是农村无法比拟的。一来二去军工厂上班渡过了八年的青春时光,在个人生活和工作历史上是一段深刻的记忆。

???回忆往事有苦涩有甘甜,有工作中不顺心的事,也有顺水顺风的事,八二年在漯河无线电厂那会儿,工厂里生产一种收音机的配件——电位器。一年生产几百万只,生产体制还是大锅饭时期,我负责开一种机械设备的操作,那叫“工具铣床”,在军工厂学的知识在这里排上用场了。一些设备别人修不了的,我来修,尤其是那些液压设备坏了我都能搞定。该厂后来与其它大型企业合并后,我又被分配到技术组工作,这都得益于军工厂里的技术老底子厚实。在磷肥厂时负责高炉改造的一项总体技术设计任务,带一帮人去四川、广西同行业考察学习取经。那些年年轻好学,即使到了外地看峨眉山风景的时候也不忘晚上在下塌处记录参观学习的内容,个别的构造还使用相机拍照恐怕有遗漏的地方,在外边经常参观学习自然也捎带着看了不少风光名胜,像成都的武侯祠重庆的渣滓洞广西鹿寨的山水以及柳州的芦笛岩等等,最多的还是去云贵川三省的地方,那里很多的县城都去过,像红军长征路过的云南镇雄县,那里的高山峡谷不是亲临其境你就不知道啥叫地势险要、沟壑纵横、山间嬉水、云雾缭绕的盛景,云南镇雄县有一家我们的业务客户,那是生产炼铁的厂子,我第一次去那里联系业务,该镇上的镇长兼铁厂厂长闵怀生接见我时,是在离他的铁厂十几公里外的一个镇上见面的,他身背一个竹楼,看不出是个镇干部,而是一个地地道道山里人打扮的模样,记得头上还包扎一条淡褐色毛巾。我们走进镇政府后才知道大家都称他为镇长,这就是山里人作风朴实无华的缩影。接着我们又走了十几里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一边是抬头不见山顶的大山,一边是涓涓细流的谷底河沟。偶尔在水中裸露着的石头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过,据闵怀生镇长走着说道:走这里近,这是村民放羊走的道。如果走好一点的路,我们就要多走三个小时。到了铁厂里后中午他特地交代铁厂食堂弄了一只鸡犒劳我这远方的客人。他自己都不好意思陪我则回家吃饭去了。八九年那会儿在这远离云南昆明闹市的崇山峻岭深处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弄一只鸡招待客人算是很好的生活待遇了。闲谈之中得知这里的百姓每天只有早晚两顿饭,百姓靠耕种山地和山林为生,许多人家男孩子娶不上媳妇,红军长征时期这里因为穷很少有人来过,只有红军来过这里,并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解放了山里的百姓。百分之百的人没有出过大山,后来才有极少数人到过县城,像闵怀生镇长只到过镇雄县,连昆明还没有去过那。这里百姓吃水都是使用竹竿顺山势引泉水食用,在贵州和云南的大山里乘长途汽车,你就能感受到汽车刹车用的水都是山农使用竹竿子劈开后接的山上的泉水。一九八几年那个时候大山里的人做生意还比较实在,很少有坑蒙拐骗的情况,所以我那时候到偏远地区跑业务,一般都选长途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一来很少上当受骗,还能赶时间,二来还可以沿途观赏当地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有时候赶上大山里村庄有集市,汽车行走在人流中自然就慢了下来,路两边货架上摆放整齐的花江狗肉,那是出了名的地方名吃,花江不是一条江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归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管辖,地处该县西南临近北盘江,那里地势属于大起大落的山谷盆地。花江狗肉文明全国并在很多城市都有其影子,在当地流传着“狗肉产花江”的声誉。在花江镇大大小小的商家店铺,狗肉充斥着整个小镇,据说每年花江狗肉给该镇带来很大的经济实惠,还有花江人把狗肉生意做到了国外。我坐在缓缓而行的汽车上顺着集市场上热闹非凡的人流前行,看到最多的还是各种各样的狗肉生意摊子,嘴里直流口水没能吃上一口真正的花江狗肉名吃。因为那时候工资也不是很多,出差在外一般还是省吃俭用的那个观念。乘车时一但遇到或碰上少数民族的赶会机会,我尽量多看看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汉族都有哪些不同?可以近距离观察百姓赶会的奇妙情景,他们的赶会没有我们北方人使用电喇叭吆喝的声音,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熙熙嚷嚷的讨价还价声。那些本地话自然是听不懂的,但是能看出来是在买卖中。有买卖交易的各种生活物资,有穿着当地少数民族服饰的老头老太太,头戴黑色布帽或兰色扎巾,穿着黑布色对襟衣服。脚上穿的手工缝制的布鞋,就连那些竹篓竹筐都与北方不一样,八几年北方的架子车都有了,但是在南方的集市里还是看不到这种运输工具的,一切交流物资都是身背肩扛的。集市路两边地上摆放整齐的交易物品除蔬菜在北方见过以外,像那些被专门熏黑腌制的水牛肉任意摆放在土地上,在北方你做梦都想不到这种交易方式。年轻人穿戴也有保持当地民俗的服饰,头上除了长辫子外,还扎个小木棍似两个尖尖的小牛角一样的饰品,经汽车上人介绍这是苗族和布依族人,除脸庞有点黑和衣服明显的区别以及语言不懂之外,其它地方没有啥区别。

????这样的集市一般不大,因为山里的村庄都是三三两两的住户人家,这些集市的人大都是来自相距很近的村庄。有时候如果坐上半天的汽车,碰巧了能遇到一两个这样赶集市的场面。那时候人们出行一般都带个水杯,大多数都是带个罐头玻璃瓶当作路上喝茶的水杯,那个铁盖子旋转半圈就能紧紧的盖紧,就连所有的长途汽车司机也是常常使用这样的罐头玻璃瓶作为水杯,所以那时候罐头玻璃瓶是外出旅行或出差公务的特有标配。哪像现在出差公务的人们,出门的水杯那是很讲究的各式各样的不锈钢杯或者高级玻璃专用杯子了,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物质的富有今非昔比了。

????一九九零年去贵州省会贵阳,那次的感受就是天总是雾蒙蒙的,时不时的下雨,好像有到杭州的感觉,在浙江那里出门时常要带上雨伞的,因为南方的雨水太过于多了,好好的大晴天说下雨马上就来,中国的雨伞做的最大最多的就是杭州生产的“天堂伞”,天堂伞销遍全国乃至世界。可是到了贵阳这里的天气和杭州有得一比,一次在贵阳火车站附近吃一碗面条,里面仅仅三几根青菜叶,吩咐老板娘多放一些菜叶,老板娘不情愿的又放了少许菜叶,并一本正经的说贵阳的太阳贵,老是雨蒙蒙的很少有太阳出来,自然这各种蔬菜就很贵了,所以贵阳城市的名字是不是就是根据本地太阳光很少出来的缘故,就起了一个“贵阳”,阳就是指阳光的意思。活到现在算是明白了“贵阳”城市名字的含义,不能说贵阳人的先祖不够聪明智慧啊!

???老了——爱回忆,那些年轻时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每当回忆一下还是感觉有无穷的滋味,尤其是那些出差时一路经过的地方,那些所见所闻之事简直能陪伴自己一生不曾忘怀,一次去云南西南方向的玉溪磷肥厂,途径附近的红塔山。本来云南玉溪生产一种全国有名的香烟叫“红塔山”牌子。咱们北方人如果不去云南,哪会知道玉溪真有个红塔山哪?所以路过红塔山一定要去看看,此山不是很大,就是一座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一座似现代建筑的人工砖塔耸立在山坡上,附近有不少的松树相伴,一圈围栏围绕塔而砌。不少游客往围栏里扔了许多的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视作留念,九零年左右那些硬币还在盛行,里面的硬币都是来这里旅游观光的人们留下的记忆。玉溪是云南最大的卷烟厂,距离烟厂十几里就能闻到烟叶的味道,就像有一次坐汽车路过贵州安顺酒厂时,也是距离十几里就闻到了浓香的酒味。如果是喜欢喝酒的人估计闻着这酒味就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吧,据说安顺酒厂就是盛产酒的好地方。后来查地图知道贵州最大最有名气的是仁怀县的茅台酒,这个酒厂生产的酒原料主要来自从四川流经这里的一条天然河流,叫赤水河。赤水河发源地来自长江的合江县,在这条河的上游还有一个出名的习酒酒厂,习酒酒厂距离泸州酒厂也不远,都是四川有名的好酒。赤水流经贵州境内,过去那里高山峡谷交通很是不便,有名的四渡赤水就发生在茅台镇附近,有个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还讲到红军战士长征走路之中,把脚磨破了就用茅台酒涂抹在脚上消毒杀菌的事情。

??一次出差去云南新平彝族自治县钢铁厂办事,说是办事,实际上还是联系业务。从漯河坐卧铺车(火车)两天两夜到昆明,那时候的火车虽说是快车,但是路途遥远,而且只要是县城车站都停,出门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简直是活受罪。对于我来说就是另一种享受,为啥?因为咱是出差,时间上没有限制,车速虽然不快,但是一路上的风景是看不够的,那时候的火车有喇叭专门宣传每个火车路过的车站或者省市一些名胜古迹,奇闻怪事、当地特产等等,这样对于长途坐车产生的的烦躁心情释放了不少烦恼和不安。火车到昆明出站已经是接近中午十分。因为去昆明次数多了当然还是住熟悉的旅馆——春城饭店,次日买个去新平彝族自治县的长途车票按照座位坐下了,又是一路观不完的南方亚热带的风光。新平钢铁厂负责设备与生产的是一个科室,叫“生技科”,这个科室的人是山东人,那是八八年的事了,时间长了名字也忘记了,好像叫李士奇。是个老牌大学生,年龄比我大六七岁,不知道犯啥事了住过监狱,出狱后因为有文化被当地钢铁厂招收录用为科长。山东人一般都爱喝酒,对人好爽仗义,我们接触后说话投机,业务自然能谈的垄,所以新平钢铁厂的高炉设备采购业务一直持续很长时间没有中短过。每次我去都是他在本厂食堂里招待我,有一次酒喝的实在不少,把自己的皮带都喝丢了,事后还去他家里糊里糊涂的下象棋那。新平这个地方在昆明西南方向,这里有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条G323国道,到那里旅游都是很方便的,从新平往南还有一个元江钢铁厂,也是我联系的一个客户,元江也是个少数民族地区,全称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在云贵川三角地带流行一种烟具,通俗的讲就是一种烟民用来吸烟的烟具,是竹子做的,长短不一样,有四十公分到八十公分不等,竹子粗细也不一样,直径相当于茶缸那么粗细。把竹子中间捣破联通,只剩地步不能捣破,里面装上水,在竹子中间外接一只似大拇指粗细的一节细竹竿,里面放上烟丝,使用时点着烟丝嘴对着竹筒猛吸,里面的水被吸的咕噜咕噜的直响,那个过瘾劲就甭提多舒服了,初学时往往弄不好会吸一口浓浓的烟水,那味道难受极了。我在云贵出差期间就到农贸市场上买了一个烟具,回到宾馆里学着抽烟。慢慢就学会了这新式的抽烟技术,坐火车回来的时候,还不忘在火车上拿出来抽一代烟那,实际上那不叫抽眼,那时在跪拜那,因为北方人没有见过这样的烟具那。

????去过云南宣威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火腿是出了名的好,宣威火腿在云南称为“宣腿”,在外省则简称“云腿”,大家都知道火腿在咱国家有那么几个地方盛产,一个是浙江的金华,简称“金腿”,金华的火腿在金华是姓蒋的人家生产的,当地人称为“蒋腿”,但是在市面上都是称“金华火腿”,因为蒋腿不太出名。这和云南的宣威火腿是一个原因,对外都称大一点的城市名字。我去过宣威这个城市,不算大因为是山区交通不方便,所以发展较慢。我说的都是八九年左右的事了,现在改革开放后可能发展好一点了,火腿是这个城市的招牌,据说过去都大量出口,现在恐怕生意做的更加市场化了。在宣威大小农贸市场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家家户户生产的黝黑黝黑的火腿了,云南贵州人喜欢每年私家养两头猪,一头猪杀了自己留着做成腊肉存放着吃一年,另一头猪杀了拿去卖掉贴补家用,这是多数百姓的生活习惯,

?????在贵阳、遵义、毕节、六盘水、一大片区域地带,那里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尤其是毕节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的农民,我每次乘汽车路过那里时,感觉看到的景象好像就是上个世纪的人们生活的时代。一句话就是太落后,落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交通不方便,有时候汽车走一个上午还不见有人上下车,只有那险要的盘山公路来回绕来绕去的,而且都是土公路居多,山上的泉水顺着公路边的沟静静的流淌,水很清,偶尔有老农的水牛和羊群围在路边的水坑里饮水。也有下坡的司机停下来给水箱加水,在山区开车采用的都是水冷却轮毂,有水的地方就有人专门做给汽车加水的生意。长时间坐车本应该很疲惫不堪的,可是看到汽车窗外那些如织如画的南方人的栖息生活,那些山坡上的掺天大树,那些峡谷之巅的奇石怪峰……,心情不免就激动不已,这里的一切对于初到此地的北方人都是新奇的。南方的气候导致了所有的植物一年四季如春天,没有北方冬季树叶枯黄的凄凉景象,那些终年没有人开垦的河谷山坡处女地到处一片生机盎然之景象,长途车行进途中偶尔见到路边有穿着公路护工服饰的人在维护路面,司机便热情鸣笛对方躲让,开汽车的司机面对那崎岖不平的山路没有一点惧怕,如遇见较顺畅一点的路车速也会在三十码左右,外地人坐这样的汽车时常把心悬的老高,生怕有个万一,假如在这大山深处有个不测,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人来得及救援那,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出现,真正有个什么情况了都是到最近的乡公所打电话而已。所以司机遇到对面来车互相躲让时往往就是一种智慧的考研,谁也不敢大意。

???一般因公出差在云贵当地转悠都是乘坐长途车,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有机会多看看了解一下当地少数民族民风习俗,利用坐车的时间常常和身边的乘客用普通话与之闲聊,自然了解了不少本地人的生活情况。山里边的孩子没有上学的环境和条件,因为一个是路途较远,小孩子根本走不了那么远的山路,一个学校往往辐射方圆十几里的山寨村庄的孩子们上学。我在自己的文章里已经叙述过自己遇到的故事,那时一个寒冷的冬季,我到贵州的赫章县铁厂办事,由于白天是从昆明坐汽车,晚上走到一个乡镇的地方住下了,等第二天再走,我下车后走进一家旅馆,说是旅馆实际上也就是深山里的路边店而已,被子潮湿的很,好在有一个煤炉子冒着小火苗还算能睡个安稳觉,当进店办理手续时,一个约摸十六七岁的女孩子要过我的身份证看看,并叫我自己登记住宿事宜,我好纳闷,便说:你登记吧,我还打热水洗洗脸那。她说了一句话我惊讶的不再说话了,她说不识字,在我临睡之前,便带着好奇的心情和她聊了一会儿。小时候家里穷,学校离家又远,女孩子家知道自己今后也没有多大出息,故此就么有上学的要求。来这里上班还是他父亲是这个乡分管林业的干部的原因。负责怎么可能在乡里的旅馆里上班那。像她这样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们多了去了,所以山里的孩子们缺少文化知识多半都在于环境的影响。有些地方吃水走路都是实际困难……。山里贫穷就穷在没有文化上,改革开放后才有了出外打工的机会,相继知道了外面的花花世界,走出大山或多或少的挣钱补贴家用,从此这些人老几辈子没有走出大山里的父辈,是他们的后代有机会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不少的年轻姑娘就此离家远嫁他人。这也是为什么山里人越来越少的原因,发展也越来越困难,年轻的人们都走出大山很少再回来创业了。故此那些原始的山间村民还是那样保持这古老生活的习俗,几十年来没有什么改变。即使同龄的人表面上看起了也老许多,但是大山深处的原始野味对我们山外人来说实在是一种环境优雅的诱惑,在山间的溪流旁开垦一处荒地,盖上一所草屋,安享晚年是何等的美妙和惬意。

????在贵州的许多地方因为业务关系我去过不少地方,而且还是那些远离闹市的偏远山区,因为一般的钢铁厂磷肥厂都是建在有矿石的山沟沟里,交通自然好不了。那个时候我负责的业务主要是跑铁厂或者磷肥厂,因为铁厂的高炉设备和磷肥厂高炉的设备是一样的,只是铁厂的原料是铁矿石,而磷肥厂的原料是磷矿石等,那时候我们还与昆明的钢铁设计院里有业务联系,对于云南和贵州哪里建设铁厂或者磷肥厂的信息,他们都会联系我,我便打着昆明钢铁设计院的招牌上门去推销冶金设备。这中间就免不了给钢铁设计院送礼等交易。记得贵州盘县一个铁厂的业务员叫“门传中”的人,曾经就来过漯河的厂里订货,当时安排他住在市政府附近的蓝天宾馆,那里条件相对不错。每天早饭都是免费的,早餐很丰盛,但是稀饭是咱河南的家常便饭,他对稀饭就吃不下去,给我们说“那么高级的宾馆,早上的稀饭就像糨糊一样难吃,”我们知道后就专门陪他出来到有豆浆油条的地方吃早点。其原因是在贵州生活根本没有咱河南的面食,一个地方一个样,也许应了那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对于这个贵州盘县铁厂的门传中,我还从漯河给他送过一壶小磨油那,有时候为了订个合同,真是费劲心机来讨好对方,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业务员到他厂里一边订货一边讨要旧账。去他家里给他们包饺子吃,南方人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也不知道咋弄馅,更不知道咋包饺子,幸亏我会做饺子馅还会包饺子,那次是他们一家吃到我包的饺子最高兴的一次,最幸运的是我也讨回了原先遗留的设备款,和业务员打交道真是啥办法都使尽。没有改革开放之前那些年代里,云南贵州的人相处办事还算实在,当然咱河南人做生意也没有乱要价的情况,因为漯河有几个都是做铁厂设备生意的单位,对于设备价格他们有时候也多方打听。总之山里人实在,咱也规规矩矩与之谈生意。

???在云南的个旧市郊区有一个磷肥厂,是云南生产磷肥的大户,位置在蒙自县,蒙自也是云南出名小吃“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在这个磷肥厂设备科我还结识了一个年轻朋友,那时候刚时兴自学高考风,他还委托我在河南给他搞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在偏远山区的云贵高原那个时候这些书籍根本买不到的。我给他购到了一套大约十几本的自学丛书发过去,这对于后来我能顺利签订设备合同起到了根本作用,交情归交情,合同归合同,但是咱的设备质量还是要有保证的。这充分说明那时候的人还都比较实在,买书的钱我是不能要的。他们厂离蒙自县很近,那里的“过桥米线”也最有名。后来在其它地方也吃过“过桥米线”,那味道都没有蒙自县的“过桥米线”吃着有味道。就连近在咫尺的昆明市也不如蒙自县的“过桥米线”味正,这也类似咱漯河的胡辣汤一样在漯河能喝上正宗的,到其它地方虽然也是胡辣汤,但是全然没有了那种原汁原味的胡辣汤味道了。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南麓,印度洋热季风孕育了云贵大陆架板块的和风细雨的亚热带环境的生成,再者说西藏高原高海拔挡住了往南漂移的寒风,造就了云南一年四季如春的天气。昆明的别称“春城”的由来就是源于此,九零年左右在昆明常常住进“春城饭店”,因公出差一般住的还算实惠,价格也较合理,但是雪白的床单上偶然一次让我发现一只“虱子”,个头大大的,心里顿感一阵子恶心。那时候在“春城饭店”这样的一些较为高级的宾馆中能发现这类稀有物种也属正常,这说明是那些老少边区来住过的人带来的,肯定来自乡下或者不发达的地方。自那以后我再住类似的宾馆时常常留意这类小东西,说起“虱子”我也不陌生,因为在六五年以前农村人谁不身上生虱子,我就常常在自己穿的棉袄的衣服缝隙里逮虱子,小时候生虱子无论大人小孩都经历过,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再见到这样的东西不免恶心的很,身上其鸡皮疙瘩。尤其是像发生在省会昆明这样的大城市的宾馆里,实在不敢恭维。

????像黔西南州的兴义地区,那里大山很多,南盘江走兴义的西南绕过流向东南,贵州花江狗肉是出名的好,但是在花江那次出差时自己的钱和身份证被小偷偷去了,小偷把身份证丢在了汽车里,幸亏汽车里有人发现并吆喝着“谁的身份证”时,我才知道是自己的身份证。贵州的旅游景点很多,黄果树就是很有名的一处游玩的地方,从贵阳乘汽车到昆明就路过黄果树瀑布景区,黄果树也是全国最大的瀑布。离老远就能听见隆隆作响的声音,高速公路现在也穿越黄果树而过。从黄果树向西南可走到到兴义,向南可走到望谟县,这里没有崇山峻岭,但是有一望无际的丘陵和河川,众多的江河从这里交汇流过并汇入黔江入珠江。站在望谟往西看兴义市、安龙县方向,那几十里起伏不平的山野尽收眼底,包括南盘江、北盘江在内一览无遗。

???老了——爱回忆,回忆自己走过的每一段岁月时光,军工厂转入漯河市之后,相继在无线电厂、磷肥厂、冶金厂上过班,由于改革开放的大潮铁饭碗没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八九年下岗没有了工作,来到郾城城关镇冶金厂上班,离家远没有住的地方,城关镇给解决了一处宅基地自己盖了房子,宅基地的位置在现在的嵩山路大桥南临近沙河堤五十米处的地方,一家小院子民房三间日子过的尚好,无奈十几年后河边环境面临改造又拆迁移往澧河现在的姬崔村处,城市遇上了改革开放开发建设时期,到处都是一片工地,无处不在拆迁开发之例,老了生活终归有了个安定的居所,闲暇时间回忆一下往日的岁月有过惆怅,有过心伤更有过希望,自己一生奔波几十年,天南海北走过,大小城市逛过,看遍了人间仙境,尝遍了天下美食,走遍了大江南北,轮船、火车、飞机,连那台湾岛上也曾经去“解放”过一回。

????现在退休了,一切风光岁月都属于过去,彻彻底底的回到了自我的暮年,现在生活闲暇时间里趁着思维还能清晰之时,回忆一下所能记忆起来的往事岁月,动手写些故事留给孩子们不忘过去自己走过的路。也算是了却一个心愿,有人说回忆是老的特征,我说回忆更能激发生存的第二次欲望,几十年奋斗获得现在如此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和提高,真正达到了当“工人”的目的,就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发展看来,城市生存生活还是优越于农村环境。老了,感到满足了,俗话说满足就是幸福,知足常乐,但愿以后的退休生活会健康安详越过越好。





献花(0)
+1
(本文系漯河程献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