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运老照片:不一样的时代,一样的回家

 四天天语图书舘 2018-02-02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等待归乡的游子,已经早早买好了车票,等待见到家乡的父母,点点滴滴,80年代左右的一组老照片,不同的时代,一样的归心似箭。80年代的南京火车站广场,等待进站的旅客。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经济飞速发展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为期40天。广州火车站临时候车区挤满了人。

  现在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买票直接网络,手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1980年7月2日,过去因为买票难,哈尔滨客运站的流动售票车,方便旅客购票。

  1977年7月7日,中转旅客在办理中转列车车票。上海火车站把中转当次列车签证处设在站台上,中转旅客签证后就可换乘火车,不需要再出站。

  1981年10月22日,上海客运站售票员,在使用国产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售票机。4秒钟就自动打印出来一张车票。票面上有旅客需要的票种、票价、到站、日期、车次、车厢号和座位号等。显像屏上同时显示出车票的到站和票价供旅客和售票员进行核对。

  1995年,在售票厅门口排队买票的旅客,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买票不仅考验的是耐性,更考验的是你的体力和毅力,一位购票的旅客在排队的队伍中站着睡着了。

  1987年,背着大包小包返乡的乘客,排队上车。

  80年代的火车都是统一的绿皮火车,速度慢,没空调,卫生条件差,一位乘客脱了上衣躺在座椅的上面,现在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干净整洁,速度快。在即将到来的春运,不管是在哪个年代,不管你是何种交通工具,一样的是思乡情,一样的是归心似箭,一样的是回家尝尝妈妈做的菜,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