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 研发技术 产品研发 ··· 在人们的认知中,研究与开发总是形影不离,有时甚至会被混淆。 但在会计的视角中,研究与开发则被严格区分开来,二者受到的待遇也有所不同。 旧会计准则 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其研究和开发费用都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新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可以部分资本化。 旧准则将研发支出直接一锅端,全部作为费用化处理,但是这样一来,企业之外的人便无从得知这项由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的含金量,更无法了解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而在新准则下,“部分研发支出资本化”能够增加企业的资产,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在鼓励着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会计准则对于能够资本化的支出可是限定得非常严格哦。 划分研究阶段、开发阶段 emm···这对于不是从事科研的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举个例子 香蕉公司市场部调研后发现,适合非洲朋友拍照的手机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缺。 于是,市场部向董事会提出了“照亮你的美”手机拍照技术研发项目。 项目一经批准后,研发部门便开始调研,搜集大量的背景资料,讨论可能的材料、工序、系统···最后提出一份研究报告。
这个阶段就是研究阶段,主要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具体要设计出一项怎样的技术是未知的,项目能否成功是未知的,充满了探索性和不确定性。
前期研究工作做足了之后,研发部门就进入了开发阶段,进行具体的设计、建造和测试,最终生产出了一项能够通过人体眼睛、牙齿定位后自动提高曝光度的手机拍照系统。 02 满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注意!并不是所有开发阶段产生的支出都能计入无形资产!想要资本化可没那么容易,企业还要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具有技术可行性? 再好的研发项目没有技术的支撑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企业首先要证明完成这项无形资产是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的。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 再好的技术没有资金的支撑还是纸上谈兵,企业要证明自己是有足够的财务和其他资源来完成这项无形资产的开发。 完成这项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什么? 企业开发某项产品或专利技术,不外乎是为了对外出售或者自己使用。如果是为了出售,企业要能证明它是存在市场的,以后是卖得出去的,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如果是内部使用,则应证明它的有用性何在。 能否可靠地计量? 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要是连这个大前提都满足不了就不用提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了。 香蕉公司 认为自己满足以上的条件并且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在“照亮你的美”专为非洲朋友设计的新型手机拍照技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等等支出就可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中啦。 (案例素材来自TECNO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