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大的交响乐《红楼梦组曲》

 二少爷收藏馆 2018-02-02

作曲简介:

   《红楼梦曲》又名《金陵十二钗曲》。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对书中十二个风灵神秀的青年女性的总称。这套曲子出现在全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为“指引迷津”特命十二个舞女演唱给他听的。这套曲子对书中十二个贵族女性的思想性格和身世命运所作的提纲挈领的介绍,在《红楼梦》的整个悲剧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组曲由脍炙人口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配乐改编而来,是专为音乐会演奏的版本,改编者仍是原创者王立平先生。,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分为八段,[1] 叹红楼 [2] 晴雯曲[3] 刘姥姥[4] 分骨肉[5] 上元节[6] 葬花吟。这之中既有抒发情感、营造气氛的(如“叹红楼”、“上元节”),也有描绘性的(如“刘姥姥”),更有兼而有之的,如“晴雯曲”、“分骨肉”、“葬花吟”。原来组曲中还有“大出殡”和“宝黛情”两段,由于那次音乐会没有演奏,所以cd中也就只有6段。概括了古代社会之中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反映了贾府所代表的没落贵族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对此曲的欣赏:

      音乐是有画面感的。作曲家精选了几段于故事较为精采的段落为背景,以特色的音乐情绪,揭开这每每动人的故事情节。

     第一首“叹红楼”开始由细若游丝的笙引出一种较为清淡的情调,旋律由小调式的情调写成,营造出悲凉、哀婉的气氛,抒情富歌唱性,悲情的情绪中着重无奈和悲凉的感叹。声部清晰地描绘,情伤而不凄渗,情浓而不失雅,奏出原着中的千万感触,淡淡之中真情切切。这与作者在小说的开头「非伤时骂世之旨」,「毫不干涉时世」,只不过为了使「闺阁昭传」,「大旨不过谈情」等等是完全一致的.。高潮处加入鼓等打击,有一种近乎于爆发的效果;其后又复归于细柔,一记低沉的锣声,传达出无尽的叹息。“晴雯曲”气氛一变,不着眼于晴雯悲剧的表现,而在其纯真与丽质的描绘。音乐非常清新流畅,配器也很清淡,一个青春少女的形象跃然而出;“刘姥姥”又一变,靖乐以精练的配器表现形式展开,领奏的音调用大三弦独特的音色担纲,突出了那种故事情节中滑稽、风趣的气氛,特别是小堂锣呼应三弦的滑音演奏、渲染了幽默的情绪。浓浓的民间风格,刻划出刘老姥朴实而又几分滑稽的形象。分骨肉 。乐曲配器还以传统的轻描淡写为体,笙的轻灵,加上弹拨乐的倾诉,弦乐也加入诵唱,骨肉之情全都凝集在音乐的滚涌之中。 上元节。 上元节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新年伊始,万物更新,一切都是勃发的生机,一切都是洋洋的喜气,乐曲前部用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演奏,之后,乐队从热烈的气氛中起来。最哀婉最动人的莫过于“葬花吟”,独奏二胡描绘出黛玉的孤独无助和多愁善感,独奏琵琶领出大的第二段,细腻地表现出她感物伤怀之情;后一段先是情感的爆发(原歌曲中“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旋律),其后再归于寂,多少悲凉,多少无奈,只有独自咽下。 

 

      整首曲子也没有使用大型乐团的浓厚配器力度来宣张作品,而是维持了一种较为清淡的情调。从各个选段的标题和情节看,大多符合这种凄清、悲凉、感慨与伤恻的情调。其中,纯中乐的弦乐和弹拨乐,以及笙的轻奏等在表现这样的凄美之声时,时而意味幽长,时而画龙点睛,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情思。当然,在“刘姥姥”、“上元节”这些段落里,也有用传统手法的勾画,来表现谐谑、喜庆的场面。如小堂锣和与之相呼应的三弦的滑奏等,非常别致、精彩。总之,整个音乐从旋律到各个配器的细节,都很好地刻画出原著中的千万感触,情浓而不失其雅的乐风,是一部难得的新“音乐红楼梦”。

在听这首曲子时,从序曲开始到葬花吟,透过王立平大师的特意安排,让身为听者的我,情绪随音乐起伏,似乎也能感受到那股抵不住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的心酸.

 

    情意缠绵却又不失浩然磅礴。从音乐中我能感受到宝黛爱情的美好却又无奈前段:魂牵梦萦,远眺茫然,人世尘俗...    中段:活跃,激情,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