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判定这种趋势是否可逆,也不知道技术和媒介的变化是否会把我们变成最后一代读书的保守主义者,但我知道,读书一旦成为可靠的求知门径,一种独处的生活方式,就很难改变。 现在,学生们越来越多地阅读外文书,外文电子书也越来越容易获得。今天推荐的十本书,主要是从电影研究的角度推荐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作为批判思想家的电影导演》 Hans-Jürgen Syberberg, the Film Director as Critical Thinker Edited by R. J. Cardullo, Sense Publishers, 2017 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Hans-Jürgen Syberberg)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德国导演,中国观众对他很陌生,但他拍摄的那些作品对于欧洲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德国纳粹的反思,以及反应德意志现代精神的论文电影《卡尔·梅》等。 他的电影不仅在语言方面具有实验性,而且在主题上非常深入,德勒兹在两卷本《电影》中就多次讨论他的电影,而在二十世纪晚期,西贝尔伯格与亚历山大·克鲁格、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在政治历史论文电影的创作方面,成为三个代表性人物。 但是关于西贝尔伯格的书始终不多,这本书就显得非常重要。书中汇集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英美学者对西贝尔伯格生平创作的评述,第二部分是非常珍贵的西贝尔伯格的访谈,这几篇访谈让这位神秘的“后现代主义导演”,变得生动而清晰。但我觉得与索科洛夫相比,西贝尔伯格还是体现出德国人的谦逊和严谨,还不够狂,而索科洛夫则在访谈中公开嘲讽和攻击整个美国电影史。 如果大家需要,我们可考虑把访谈翻译出来。只要留言的人数足够多,我们就开始翻译。 2 《英国电影协会的历史:1933-2000》 British Film Institut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ilm Culture, 1933-2000 Edited by Geoffrey Nowell-Smith, Christophe Dupi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12 尽管这本书不是去年新书,却是我去年发现的一本非常重要的电影史著作。这本书的研究对象非常特殊,是迷影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机构:BFI(有人翻译为“英国电影协会”,有人翻译为“英国电影学院”),总之,这是英国堪比法国电影资料馆的电影文化机构,但是与法国电影资料馆有所区别,与电影资料馆浓烈的朗格卢瓦的个人色彩相比,BFI更具有强烈的官方特征。 BFI随着历史发展,在电影的创作、教育和制作上的资源投入,最能体现出英国式的电影文化观。这本书的一个价值就是英美学者集中把BFI历史研究的成果呈现出来,这些文章背后都有强大的史料支撑,是研究电影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是世界电影史研究的补充材料。 21世纪都快过去20年了,世界电影史的研究早已离开那种研究大师和经典作品的年代,进入电影文化史、电影政策史、后电影研究的细节地带,这种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补充一句,这本书的编者也是复旦大学出版社三卷本《世界电影史》的主编。 3 《大亨、魔鬼和狂人:娱乐圈中无人能管的狂放人生》 Moguls Monsters and Madmen: An Uncensored Life in Show Business By Barry Avrich, ECW Press, 2016 这本书是我这两年阅读和查找资料的一个兴趣,这就是那些不会出现在电影正史上、却在电影史背后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的大亨的故事,这方面的回忆录我已收集了一些,关注我的朋友,应该在我朋友圈看我发过在美国采购的二手书。 在很多人关注所谓文化产业的理论、数据和模型时,我更关心文化产业自身的历史,以及完全无法用理性去推论出来的人为因素,比如那些缔造娱乐产业传奇的大亨,他们往往漠视那些理论,他们有着强烈的人格,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和判断准则,他们是狂人和冒险家,但在电影史上赢得了时代的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成功案例。 本书作者是加拿大人,曾混迹于美国娱乐产业,他同时是一位纪录片制作人,在近13年里,他一直在做娱乐业大亨的纪录片,包括美国著名流行音乐公司MCA的老板Lew Wasserman,以及前段时间被好莱坞性侵事件逐出演艺圈的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 这本书是作者根据拍摄这些大亨纪录片的资料,撰写的书,应该说书里的内容不算尖货和猛料,因为作者本人也不能真正深入到传主的生活,但从内行人的视角去走访、搜集的素材,还是能够提供比较靠谱的事实,让我们可以很快抓住这些大亨在性格、为人处世和文化观念上的要点。
4 《现代超自然现象与电影的发生》 The Modern Supernatural and the Beginnings of Cinema By Murray Leeder,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由于这两年一直在写关于电影史前史的论文,所以对早期电影研究的著作和文章比较敏感,这本书也是去年新出版的关于早期电影与魔术表演关系的著作。 本书作者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电影学者,他对电影与超自然现象研究始终很感兴趣,所以他曾研究过恐怖片,对电影中的幽灵也有研究,而这本书则是深入早期电影史研究的新作。 从内容上看,我比较看重书中关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魔术表演与电影术的发明这部分史料,这些资料比较零碎和分散,从未与早期电影整合在一起。 我在北大每年讲世界电影史,都要讲到比利时人艾蒂安·罗贝尔森1799年在巴黎表演魔鬼幻灯(fantasmagorie)的故事,这个表演已非常接近于电影了。这本书里就有一章谈到罗贝尔森的魔术,提供了我当时没有看到过的材料。 我在《迷影文化史》中由于篇幅所限,只把这个个案当做电影史前史的一个过渡性事件,完全没有展开讲魔术与电影术之间的文化意义,这个主题我是乔治·梅里爱的章节讲的。 总体上看,魔术与电影在人类某些欲求方面具有同质性,因此电影的某些文化技能或许早在比十八世纪(甚至更早)就被奠定了。
5 《匈牙利后共产主义电影中的男性气概建构》 Formations of Masculinity in Post-Communist Hungarian Cinema: Labyrinthian Men By György Kalmár, Palgrave Macmillan, 2017 这本书很薄,2017年是第一版,或许与我的电影史研究背景有关(我在选书方面有题材控的倾向),主要讲冷战之后的匈牙利电影中在男性气质表达中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挂帅的电影史研究,作者是匈牙利比较著名的国立大学德布勒森大学的高级讲师,但他不是电影史研究出身,而是文化研究,我们很自然就可以想到这个冷战与电影的关系话题是怎么来的。 这本书总共七章,第一章是导论文章,其余六章,每一章分析一部电影,六部电影的时间跨度从2001年到2012年。这是现代典型西方学者写书的方法,在写每一篇学术论文时,就已经规划一本书,而一本书也不见得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而是抓住研究对象的某个问题,以点带面。这本书就抓住了后冷战时代,男性气质在匈牙利电影中的表达和重建这个问题,其实说的就是民族身份重建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作者的学术深度有限,读外国的学术著作多了,自然会发现外国也有许多三流学者和文章,内容平庸乏味、毫无洞见,但是他们的标题都起的不错。非英语国家的学者,要想“走向世界”,不得不走这种学术标题党的路线,才可能用英语出版。 汪民安老师的《论家用电器》的英文版去年就在美国出版了,这其实是一本具有原创性的优秀思想随笔集,但出版时,出版社把标题改为“Domestic Spaces in Post-Mao China”,就是因为读者喜欢为这样的标题买单,其实这本书跟“后毛时代”关系很微弱。 我推荐这本书,主要原因是在世界电影史研究的背景下,匈牙利电影史研究属于稀缺资源,一方面是这本书提供了匈牙利本土研究者的关注视角,他选择了哪些作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作者的确提供了许多英语世界看不到的文献和史料。 6 《淡入与抉择:美国南部片史》 Fade I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Cinema By Robert Jacks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这是一本特殊的电影史书,我们都知道有“西部片“(western),但我们很少知道“南部片”(southern cinema)。昆汀拍了一部《被解放的姜戈》,让人们再次想到了“南部片”这个概念。 我在分析昆汀的《姜戈》时,曾介绍过什么是“南部片”,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南方的庄园生活为主要内容,以美国内战、黑人制度等社会和历史问题为主题的电影,南部片尽管与西部片有相似的历史背景,但要比西部片更严肃。南部片即便没有发展成类似于西部片那样的成熟电影类型,但在美国电影史上却陆续有过很多经典作品。 系统研究美国南方与美国电影之间关系的学术著作一直没有,这本书算是第一部。值得说的是,本书作者也不是研究电影史出身的学者,他主要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来研究美国南方的历史如何影响了好莱坞,以及美国电影反过来怎样建构了的南方生活,以及社会价值。 我一位在美国南部工作的朋友说,在南部,种族制度依然根深蒂固,这似乎很难想象。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早期电影史的内容,也有非常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事件的梳理。 在信息时代研究电影史,写一本面面俱到的电影史越来越失去意义了,电影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已经从系统并有逻辑地全面呈现事实和材料,转成通过对电影史某个侧面或局部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参与历史关键问题的讨论,也切入正在经历现实。
7 《正片精神》 L’Esprit Positif: Histoire d'une revue de cinéma, 1952-2016 By Edouard Sivière, Euredit, 2017 相信读过《迷影文化史》的朋友会对1950年代与《电影手册》对着干的另外一本杂志《正片》(Positif)印象很深。乃至于,这本书出版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网上收到的私信,都是问罗杰·泰耶尔当年给特吕弗取的黄色外号是什么?(囧…… 《正片》杂志的光环虽然没有《电影手册》那么多,但在法国文化界,其重要性其实是越来越比《电影手册》更大。今天,法国大学电影学专业的学生,估计每期《正片》是必读的,而《电影手册》却未必。从历史上看,《正片》的贡献也非常大,只是不为人所知。 终于有了一本专门研究这本杂志的书,这本书很不好买,却非常新,作者也是一位影迷,一位著名法国电影博主,她从1990年代就是《正片》的粉丝,掌握许多《正片》杂志的资料,她从2014年起成为法国另外一本老电影杂志Fiches du Cinéma 的编辑。 这本书系统梳理了《正片》的历史,而且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浸透着一种迷影情怀,因此这本书不仅是电影期刊的研究,本身也是法国迷影文化的一种呈现。本书中的大量史料,如果与《电影手册》的历史对照来看会更有意思,你会发现,在历史的某个特殊时刻,影评人对某部电影的爱憎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受到他服务的杂志及其竞争杂志的立场所影响。 8 《反电影:利奥塔的电影哲学》 Acinemas: Lyotard's Philosophy of Film By Graham Jon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7 事情这么巧,就在我讲利奥塔与电影那节课之前,我和同学们发现了这本新出的书。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很少谈电影,但也有那么几篇文章,把关于力比多经济学和艺术装置的理论,以及后期关于崇高的思考,集中地表达在电影上。尤其是他的《反电影》,试图从美学的角度为实验电影、先锋电影赋予意义,在今年这个跨媒介、跨形态的电影语境来看,这些理论表述反而越来越有意义。 本书作者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青年学者,我推荐的原因是认为这个主题比较重要,与过去几年我推荐的关于福柯、梅洛庞蒂、德里达、罗兰·巴特等人的电影书一样。这本书推荐那些对实验电影、前卫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们关注。
9 《关于电影》 Sur le film By Philippe-Alain Michaud, Macula, 2016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本书相当于法国的《幕味》,这也是一本策展文集,文章长长短短。对于学习电影的人来说,“展评”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展评”不仅重要,而且难写,要求用清晰、精炼的话语概括一个展览的价值和特征,这不容易。 选这本书的原因是本书作者菲利普-阿兰·米肖(Philippe-Alain Michaud),他不是学者,也不是影评人,他像奇爱博士一样是电影策展人,但是他策展的机构与中国电影资料馆不一样,他在法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做电影策展人,所以,这本书跟沙丹写的《幕味儿》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 相似之处就是作者的策展人身份,文章内容多数与具体的策展活动息息相关,区别在于,菲利普-阿兰·米肖的电影视野介于传统电影与当代艺术之间,他笔下的电影,更呈现出电影在艺术光谱中的价值(比如他写过《阿比·瓦堡与运动影像》,这本书我在微博上推荐过),而奇爱博士的《幕味儿》更强调电影在历史光谱中的价值。 我认为,目前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收藏、修复、展映和研究都非常好,但电影馆却趋于保守,短片、实验电影、录像作品都不在收藏、修复和放映的范围,但从电影自身的发展情态来看,电影的观念是越来越开放的。 西方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型画廊、艺术机构,也在做电影策展活动,这些作品和策展理念体现出电影作为艺术品能够与当代不同语言、形式的艺术的可对话、可沟通的方面。 10 《电影机器:从梅里爱到3D》 La machine cinéma : De Méliès à la 3D By Laurent Mannoni, Lienar, 2016 这是一本图册,全书几乎由电影机的图片组成,但是由于作者洛朗·马诺尼是一个考古向的电影史学者,所以每个机器都配有比较详实、准确的说明,比如讲到高蒙公司自己研发的有声放映机Chronomégaphone,把当时研发这个机器的历史背景介绍的非常清楚。 我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图像以及相关说明和介绍,来学习电影史。在学习和研究电影史时,我们只能看到不同时期的电影,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每个时代的电影机器,以及与电影有关的机器的演变史。这些历史图片往往会带来相应的历史场景,为研究世界电影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观感。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法国的电影史研究有两个趋向,其中一个就是伴随媒介考源学的兴起,对电影历史边界的再界定,以及对早期电影史的发掘式研究。我认为,电影史研究当然不等于文物学,比如早期电影机的发现或遗失拷贝的发现和修复,而是要直面(已有的或即将发生的)早期电影发现,提供新的电影史观。这就是我近年来从事电影史研究的观点,凡是关于未来的研究,都蕴藏在历史中,而关于电影史前史和早期电影史的研究,其价值必然体现在思考在电影的未来中。
当然,十本书不足以完全推荐去年看过的好书,而且还有许多电影之外的好书,也会找时间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新一年在看电影之余,也能多静心读书,我会继续推荐好书,请点赞支持。
附 虎叔2016年推荐十本外文电影书 1.《缔造观众:德国的早期电影、艺术与科学》 Scott Curtis: The Shape of Spectatorship: Art, Science, and Early Cinema in Germany 2.《(不)运动影像:停滞的电影》 Justin Remes: Motion(less) Pictures: The Cinema of Stasis 3.《卢米埃尔拱廊:未来电影的七个关键词》 Francesco Casetti: The Lumière Galaxy: Seven key words for the cinema to come 4.《银幕/播放:德里达与电影理论》 Peter Brunette, David Wills: Screen/Play: Derrida and Film Theory 5.《摄影机-历史》 Antoine de Baecque: L'Histoire-Caméra 6.《全球银幕:从电影到智能手机》 Gilles Lipovetsky, Jean Serroy : L'Écran global: du cinéma au smartphone 7.《眼泪与武器中的人民》 Georges Didi-Huberman: Peuples en larmes, peuples en armes 8.《禁欲电影:当代电影中贞操与性纯洁的修辞》 Casey Ryan Kelly: Abstinence Cinema: Virginity and the Rhetoric of Sexual Purity in Contemporary Film 9.《去中心化的电影:阿甘本与影片考古学》 Janet Harbord : Ex-centric Cinema: Giorgio Agamben and Film Archaeology 10.《电影宣言与全球电影文化》 Scott MacKenzie: Film Manifestos and Global Cinema Cultures 虎叔2015年推荐十本外文电影书 1《电影的家与世界(第四卷)》 Serge Daney: La Maison cinéma et le monde (Tome 4-Le Moment «Trafic») 2《伊斯特凡·萨博的电影》 John Cunningham: The Cinema of István Szabó 3《论文电影》 Timothy Corrigan: The Essay Film 4《电影思想词典》 Antoine De Baecque, Philippe Chevallier: Dictionnaire de la pensée du cinéma 5《卡洛斯·绍拉的电影》 Marvin D'Lugo: The Films of Carlos Saura 6《维克多·艾里斯的电影》 7《时代观众:电影接受的社会学》 Emmanuel Ethis: Les spectateurs du temps: Pour une sociologie de la réception du cinéma 8《罗兰·巴特与电影》 9《爱因汉姆电影批评文选》 Rudolf Arnheim: Film Essays and Criticism 10《戈达尔引用的过去》(历史之眼第五卷) Georges Didi-Huberman: Passés cités par JLG 虎叔2014年推荐十本外文电影书 1《亨利·朗格卢瓦文集》 Henri Langlois: Ecrits de cinéma (1931-1977) 2《从电影看哲学》 3《爱森斯坦电影史笔记》 4《布莱松论布莱松》 Robert Bresson, Mylène Bresson: Bresson par Bresson 5《卡维尔电影文选》 Stanley Cavell: Cavell On Film 6《事件-影片》 Diana Gonzalez-Duclert: Le film-événement 7《候麦传》 Antoine de Baecque, Noël Herpe: Biographie d'Éric Rohmer 8《戏剧、文学与电影之间的阿尔托、皮兰德娄和布莱希特》 Mireille Brangé: La Séduction du cinéma,Artaud,Pirandello et Brecht,entre cinéma,littérature et théâtre 9《电影、理论与哲学》 Felicity Colman: Film, Theory and Philosophy 10《装置之争:电影、装置和展览》 Raymond Bellour: La Querelle des dispositifs:Cinéma,installations,expositions
虎叔2013年推荐十本外文电影书 1《电影馆的历史》 Pierre Barbin: 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 1936-1986 2《电影前史文选》 Daniel Banda, José Moure: Avant le cinéma: L'oeil et l'image 3《塔伦蒂诺访谈录》 4《哈内克访谈录》 Michel Cieutat, Philippe Rouyer: Haneke par Haneke 5《库斯图里卡自传》 Emir Kusturica: Où suis-je dans cette histoire ? 6《好莱坞与黑帮》 John William Tuohy: The Mob in Hollywood 7《考里斯马基的电影》 Andrew Nestingen: The Cinema of Aki Kaurismäki 8《巴迪欧论电影》 Alain Badiou: Cinéma 9《好莱坞的有组织犯罪》 Michael Munn: Hollywood Connection : L'histoire vraie du crime organisé à Hollywood 10《大片场如何战胜黑帮》 Ted Schwarz: Hollywood Confidential: How the Studios Beat the Mob at Their Own Game 一条电影课 | 看来只有我一个人喜欢《移动迷宫》? 推荐 |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