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张家人不用说免贵姓张?

 qweasdzxcrty 2018-02-03

两人相见,互不相识的情况下,一般会问一下对方的姓名。常用的词句是:“请问贵姓?”被问者一般会答:“免贵姓李”等等。这个问题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是姓张的人被问及姓名之时,不用说“免贵”二字,直接说“姓张”就行了。

凭心而论,这个知识是今天才知道。看了几个朋友的回答才明白,原来姓张的之所以可以直承其贵,是因为这个姓真的很贵重。因为不但大名鼎鼎的玉皇大帝是姓张的,还有其它许多厉害的神师都姓张,其中就包括张天师。据我所知,好像中国人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也姓张。小时候常听到顺口溜:灶王爷爷本姓张,一年一碗杂面汤。可见,这个姓氏非常厉害。

这种说法从什么时间来的,没有去查究。不太了解还来这里绕舌,是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太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有许多让人感到可疑的地方。上边所说的那些,大都是中国道教的神仙。龙虎山张天师也传承了好多年。似乎张姓真的很厉害。可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皇权至上的。佛教进入中国之后,沙门也是要拜王者的。道教也是一样,就是张天师,见了当时的皇帝同样也是要下拜的。因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以道教的理论来说,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儿子。难不成在唐代时,张姓能高过李姓去,在宋代时,张姓能高过赵姓去。再者,中国古代好多朝代都是三教并尊的,但儒家还是老大的地位。那么孔子的地位一直是高于张天师的。那孔姓呢?所以,这种说法,就算是真的,大概也属于民间行为。不属于上层文化范畴。但我要说的重点不在这儿。而是在人们在相互交往互问姓名中体现的文化礼节。

这样的问题,让人觉得,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姓名的方式,只有一个,问:“贵姓?”答:“免贵姓王”。其实,中国人的问名方式并非就是这样死板的一条。还有很多其它的形式,比如:“请教尊姓?”

“先生怎么称呼?”

“请问上姓?”

“敢问大号?”

“先生大号怎么称呼?”

“请教贵姓?”

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问法。总之一个意思,上姓也好,贵姓也好,尊姓也好,都是表示对人的尊敬和礼貌。所谓尊敬,就是把人的地位往上推。你尊敬某人的时候,不代表某人真的尊贵,他代表的是问话者的修养。据说民国时期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给学生讲话的时候,常常自称“兄弟”。难道说,他这样自称,学生们就真的成了他的“大哥”了吗?当然不是,学生面对他的时候,还不是恭恭敬敬的称一声“先生”吗?

别人请教你尊姓的时候,古人的回答也有一定原则,别人尊敬你,把你的地位向上扬。自己不能当之无愧,是要谦抑一下,把自己向下压。当别人称“尊姓”“贵姓”“上姓”的时候,自己的答复一般是。“鄙姓李”,“小姓王”“贱姓”等等。这里的“鄙”也好,“小”也好,只是一种谦虚。也可以理解为只是个人的谦虚。不代表姓的问题。

别人在问你的时候,用的是敬词,回答的时候,一般要用谦词。

如果别人在问你的时候用了贬损的词语,回答的时候就不能用自谦的词,而要用自高身价的词才能匹配。比如在陈佩斯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朱时茂说:“是你小子?”

陈佩斯答:“是老子我!”

这就是在语言交流中的对等原则。别人尊敬你,抬高你,你不能受之无愧。别人打击挖苦你,你也一定要反击。

看到有网友回答说,除了姓张的之外,还有姓贵的,也不用说免贵。其实大家真的非要拽个文,别人问的时候,答:“鄙姓贵”或是“小姓贵。”都是可以的。今天的对话,太复古,给人的感觉可能也不好,回一句:“不客气,姓贵,贵姓的贵!”不也挺好吗?

传统文化之中,既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也有一些不适合现代实情的方面。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自觉的剔除那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东西。

中国的姓氏有几百几千种,没有那个姓氏比别的姓氏高贵,也没有那个姓氏比别的低贱。个人品德的高贵,与个人的修养,家庭的教养相关联,与个人的姓氏关系不大。每个姓氏都有高尚的人,也有不高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