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表述实际上反映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地球……为何不会坠落”,“坠落”这个词实际上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上下方向是我们已经默认好的,跟日常生活经验相一致的方向设定。既然是“坠落”,方向当然应该是向下的,对吧?问题就在于我们日常的经验,仅仅适用于跟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相近的那些情况,如果范围超出太多,条件差异过大,这个经验也可能就不再适用了。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曾经有题主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当“地球”概念被提出之后,关于“上下”方向和“球形”之间的抵触就一直在持续。只有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们才指出,其实“上下”方向,在“球形大地”范围里必须重新规定,也就是朝向球心的方向就是“下方”。反之则是“上方”。所以我们地球上的物质总是倾向于落向地心,也就是落向下方。这是亚里士多德非常了不起的科学贡献,他颠覆并且修改了我们关于“上下方向”这种看似习以为常的概念的内涵。但是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不理解,一直到牛顿指出万有引力的本质之后,这个问题才变得比较容易理解起来。相信大多数人听到“引力”这个熟悉的词儿,就会恍然大悟了。 地球自转的能量,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转动本身也是一种惯性(用转动惯量来衡量)。所以只要地球一旦转起来之后,它就可以保持继续转动下去(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因素会逐渐地损耗能量,让地球转动变慢)。这个能量显然是地球“与生俱来”的,要弄清它的来源,就要追问到它的诞生过程。太阳系起源的 “星云假说”认为,当一团非常巨大的气体云坍缩时,会有一个优势方向变成扁平结构,这个扁平的面就会迅速的旋转起来,所以不但地球在转动,太阳系里每个星球都在转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