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商高的人,懂得哪些话不能说

 日落西山520 2018-02-03

有些话说了,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朋友了。




-01-


即使在英文、中文演讲的赛事中不断获奖,

我依然不敢说自己是个“会说话”的人。

 

“会说话”意味着极高的情绪价值,既能通情又能达理,而我偏理性,一度认为只要自己说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也是为了对方好的,就该说,就得说。

 

那些日子,我用尽心力帮助别人,却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

 

那些明显是大忽悠的人,甚至是处心积虑欺骗别人的人,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朋友们的信任,而我只得到了“耿直boy”的称号。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经历过这种阶段?

 

你天天为女友打水、占位上自习,她不舒服了你只知道说“多喝热水”,却不及隔壁小王几句贴心的话;你把所有工作都自己扛,做得越多被人抓住的错误就越多,升职加薪时却不及在领导面前善于吹风的同事;发现了朋友重大选择的失误,你苦口婆心,他不但不听,还因此疏远了你。

 

好好说话,先从少说错话开始。少一点想当然和自以为是,多一点感同身受的体谅。



-02-


不说不能通情达理的话。

 

一些节目里,我感觉自己振振有词,简直是掏心掏肺地跟大家讲道理,讲那些自己走过的弯路,可观众不买账。

 

说通俗点,是屁股决定脑袋,说文雅点,是不同的预设立场决定了人和人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分歧。只凭借自己的经验说服别人,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没有共情就难以达理。

 

即使能“推己及人”也是不够的,你自己能行不代表别人也可以,我们责备别人没有做出坚强或最优选择时,没考虑到多元的背景。

 

去年冬天搭档发烧39度,两天没吃饭,还奔波陪我开会。我自己病成这样时通常继续工作,撑不住了再去打吊瓶,看到别人生病的时候就说要么多喝开水,要么去医院打针,没有安慰和照顾,即使我内心很想关心他人,表现出来的感情还是缺乏温度。

 

演讲也是如此,生怕冷场就滔滔不绝,强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反而不如和听众聊天拉家常的效果好。

 

受众天天在电视上,在网络节目和视频里可以看到你的演讲,为什么要花时间成本,甚至顶风冒雪地来参加现场活动?他们想认识一个活生生的人,听你讲些别处听不到的消息。



-03-


不说影响力达不到的话。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谓交浅不能言深,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影响力。当TA先入为主地相信了某种预设,你的反对只会火上浇油。

 

我犯过很多次“为了你好”的错误。

 

一个朋友在公众号上连续发了几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后,很多图书公司慕名而来。眼看着他要选择一家规模、策划能力堪忧的公司,当他询问我的意见时,我实话实说,表达了自己的疑虑。

 

“可是这家公司特别有诚意,编辑亲自从外地坐火车来找我聊,你说的那些公司就没这样热情,也没这么重视我的书。”朋友坚持签了那家公司,此后也很少和我聊天了。

 

过了一年多,他交稿半年后,签约前热情洋溢的编辑变得不冷不热,不说出版,也不说不出,新书遥遥无期,原本处于写作上升期的他因为没有作品出版,错过了最好的升值机会。看着同时出道的作者们带着新书去各地签售,悔不当初。

 

另一位朋友告别体制,开始创业,几次聚会他都带来了公司的两个核心成员一起吃饭。饭局上也不免聊起公司的经营进展。

 

我发现,他的这两个员工,甲会做表面功夫,说各种好听的话哄老板开心,很少有实际操作的执行力,不干活或者把事情搞砸了,老板依然觉得他有业绩。乙则经常提出一些公司存在的问题,想帮老板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损失,朋友却觉得他事多,心胸不开阔。

 

我提醒他,一个创业公司资金有限,不能太看重那些不做实事的员工,既不利于赢利,也容易让实心实意的人寒心。


“可是我就是不喜欢老看阴暗面的人,谁不喜欢正能量啊。”朋友坚持认为甲是公司的栋梁,对乙的建议充耳不闻。没过多久,乙辞职了,公司的三分之一项目陷入了瘫痪。

 

还有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到了某卫视做一档栏目的主持人,红极一时。

 

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后他的节目停了,每天出外景做地面活动,一个场子接一个场子跑,疲惫不堪,月薪也只有几千块。

 

事业低潮期,伴随而来的是感情的破裂。女友家要求他必须毕业第一年就买房,才支持他们在一起。女友并不坚定,一个月后一句话没有讲就把东西从出租屋搬走了。双重打击使他很久没缓过来,还记得他失恋时的痛苦,酒一瓶瓶喝烟一根根抽。

 

两年后,他火了,拍了电视剧,养了金毛买了房。有一天打电话时,他说起有了新的女友,我安慰他苦尽甘来是好事,说那种不念感情、在一个年轻人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没有拿到房子就分手的人未必是佳偶,好好珍惜当下的新女友。

 

后来他再不理我,朋友圈也被他屏蔽了。很久以后看微博才知道,他的新人就是那位嫌弃他没房子而分手的前女友,我们通电话时他们正好在一起。

 

能清楚地认识现实并且自省的人是少数,人们只会相信他愿意相信的事。作为朋友,关键时刻要提点,但是否听取还要看他自己的决断,只有自己吃过大亏,才能真正懂得生活之味。



-04-


不说可能给别人带来不便的话。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小Y刚到报社工作时,领导让一个男记者指导她一起跑新闻。

 

从找选题,到做功课,到设计采访提纲、现场采访、写稿子,男记者什么也没管。小Y依然感谢他,按照行业潜规则,把他的名字署在自己前面,这意味着将该稿件的第一作者署名让给了他,并且平分稿费。

 

有篇精心采访的稿子得了A稿,受到领导的表扬。没几天,一个平时不怎么搭理小Y的资深女记者突然跑来问她:“是不是第3个小标题下都是你写的啊?我看这节的标题和前后几节不押韵,写作风格也和那个男记者对不上,前面两节像抄的。”

 

小Y不想被人误会抄袭,脱口而出:“不会啊,那4个对应的标题是脱胎于一首并不常见的古诗,为了配合稿件,我还前后调整过顺序。”

 

聊完小Y就把这事忘了,不久后闲话在单位传开了,虽然矛头对准的是那位男同事,说他压榨新同事,但小Y在很长时间里被他穿了无数小鞋,怎么解释都于事无补,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从道理和本质看,小Y没有错,她只是实话实说,主观上也没有诋毁男记者的意思。但在有心挑事的好事者那儿就成了打击人的利器。如果在女同事突然来询问时能多点警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职场初期的打压可能就会被避免。

薪水、婚恋、子女,乃至对一些敏感问题的看法都是隐私,要尊重别人的界限。有时不太熟悉甚至是初次见面的人问起这些,我顾左右而言他,对方依然追问,或变相地套话,让人怎么回答都不方便。

 

如果还不说,对方往往会补上一句:“我嘴很严的,你这是不相信我。”这就更尴尬了,一下子占据了道德优势。

 

我只能说:“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接下来,大家都不会太高兴,聊天也会草草结束。

 

不必急于做出判断,且将一切交付给生活,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不说,有时是更大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