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胶转录 | “美声女王” 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zdjphoto 2018-02-03

Joan Sutherland 来自歌剧声乐资料库 22:06

1.00:00 - 09:23

Ardon gl'incensi(拉美莫尔的露琪亚)

2.09:24 - 17:09

Ou va la jeune Hindoue银铃之歌(拉克美)

3.17:10

Casta Diva 圣洁女神(诺尔玛)


在当今芸芸女高音中,萨瑟兰(JoanSutherland)被世人公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女高音之一。她是继梅尔芭(N.Melba)之后,澳大利亚崛起的最杰出花腔女高音,被誉为“梅尔芭再生”。萨瑟兰在歌唱艺术的成长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孜孜以求,才取得如今的卓越成就。1926117,萨瑟兰生于悉尼,孩提时父亲已逝世,母亲是个女中音歌手,萨瑟兰自幼就随母亲学琴和声乐至19岁,并爱听卡鲁索、吉利、加莉一库琪、泰特拉齐尼等名家灌录的唱片。

在悉尼音乐学院,她遇到了当时还是青年钢琴家同学波宁吉。19491950年,萨瑟兰两次参加全澳大利亚声乐比赛,比赛中她选唱的曲目都是戏剧女高音的,包括《阿依达》与《唐豪舍》,当时萨瑟兰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大号的次女高音,老师们也持相同看法,只有波宁吉不这样认为。不久,在叔叔的资助下萨瑟兰得以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卡莱,波宁吉也一同前往。在皇家音乐学院,波宁吉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萨瑟兰每次背对钢琴时都能唱出一些高出她平时音域的高音来,由此波宁吉认定萨瑟兰是个优秀的花腔女高音,然而萨瑟兰却不那么想,她觉得自己应当是戏剧女高音。 

波宁吉是个聪明的老师,他当然知道萨瑟兰对练高音有抵触,于是他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萨瑟兰背对钢琴让她摸不到音高,然后暗中提高音域,超过她原先预定的High C,进而到High E.当然这种转变是非常痛苦的,萨瑟兰的脾气不好,每次不成功她就会同波宁吉吵架,结果在吵吵闹闹中两人终于结婚,她的花腔艺术也日渐成熟。

1952年,萨瑟兰通过考试进入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当年10月她在《魔笛》中扮演侍女,首次正式登台。不久,萨瑟兰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与卡拉丝同台演出《诺尔玛》,萨瑟兰演克洛蒂尔达,这次演出对萨瑟兰的刺激很大,在舞台上她第一次感受到美声歌剧的魅力与卡拉丝无与伦比的戏剧天赋,当时萨瑟兰恐怕没想过自己会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诺尔玛扮演者之一。萨瑟兰回忆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她的那段《圣洁女神》,那种对气息控制的程度,我当时就想,这个女人怎么做到的?怎能将声音凝练到如此地步?要是我也那样唱的话,声音早就完蛋了!1952年的那场《诺尔玛》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1959217,《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上演,由萨瑟兰扮演露琪亚一角。对她来说,这是重要的一晚,也是她歌路转折的起点。当晚,歌后卡拉斯也来捧场,名流满座。在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泽菲雷利(F.Zeffirelli)的指挥下,萨瑟兰唱得十分出色,尤其是第三幕中露琪亚咏叹调“那柔和的声音”,充分显示了萨瑟兰的歌技本领。剧终,Bravo四起。这是萨瑟兰脱胎换骨的一次演出,也是萨瑟兰成功的一晚。翌日报界乐评称道:“那高音区清新的华彩花腔技巧,是多么地具有魅力。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轻快女高音表现居然那么充沛有力。”

在萨瑟兰心中一直有个解不开的“诺尔玛情结”,她特别佩服卡拉斯演唱的《诺尔玛》,在这种心理阴影下她整整十年不敢唱诺尔玛,直到1962年,萨瑟兰才在温哥华歌剧院的竭力邀请下,决心尝试一下。开始排练之后,萨瑟兰依旧难以克服这种压力,她莫名其妙地呼吸急促,冷汗淋漓,虽然有霍恩的帮助,但无济于事。萨瑟兰事后说:“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身心遭受如此严重的考验,我不断地呕吐,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怀孕了,但实际上不是,所以惟一能解释的就是由于可怕的压力。尤其是你在挑战一个别人已经登峰造极的角色的时候,那种虚弱的感觉使你感到格外无助,虽然我一向就不是这种柔弱的人。”

接着,她复排了《梦游女》,原先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时的主角是莉莉·庞斯,面对这位伟大的花腔女高音的精彩演唱,萨瑟兰表现出极强的表现欲,在舞台上她将阿米娜塑造得楚楚动人。1965年萨瑟兰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祖国,在澳大利亚她举行了三个月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她与初出茅庐的帕瓦洛蒂合作,经纪人一直很难为萨瑟兰找到身材相配的高大男高音,同时由于原先与萨瑟兰签约的男高音临时决定与卡拉丝合作,于是,萨瑟兰临时决定启用新的男高音,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明智的选择。他们的合作引起世界乐坛的轰动。帕瓦洛蒂回忆说他向萨瑟兰学会了全新的呼吸方法,对他来说与萨瑟兰的这段交往是“接受了男高音教育最后的、决定性的一课。”萨瑟兰的最后一场演出是《梦游女》,结束时萨瑟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40分钟喝彩与谢幕,观众不肯离去,有节奏地喊“Home,sweet home”。瑟兰最后只得在波宁吉的钢琴伴奏下唱了这首《甜蜜的家》,在歌剧演出之后增加“安可”是很少见到的场面。

(文字转自《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和《20世纪歌唱大师》)

听了这么多,有什么感受呢?那就写在下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