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总结(写作篇)

 冬天惠铃 2018-02-04
文字记录时间

1

过去一年,大概统计了下,写了35篇文章,发出来的25篇,主要在微博,微信等一些新兴起来写作平台。没发出来的10篇左右,一是自己觉得不满意,另外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

在内容方面,过去一年写的主题比较分散,很随意,主要是探索尝试,有职场,投资,读书笔记,以及一些似鸡汤类思考文章。

2

微博写了400多条,主要分为“投资学悟”和'跑步沉思'两个系列。

其中,投资学悟,主要记录自己在学习投资,研究行业,研究企业过程中的零散思考和一些记录。因为一直遵循,真正理解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想清楚,说出来,写明白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跑步沉思,主要记录跑步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因为自己跑步时基本有两个状态。一是什么都不想的放空状态。另外一种就是听东西,包括听音乐,听书,自己订阅而又没来得及听的有声节目。

这个过程,不断会有新的东西出来,要么是知识,要么是感悟。于是在跑完就立马记录下来,随着跑步记录一起发出去。这个灵感来源于《沉思录》。

跑步过程,大脑容易放空,在什么都不想时,反而更容易激发起一些新的灵感,一些跳跃式的想法,或是困惑自己已久的问题,会有新的理解。这个生理学的基础,是潜意识和血流量回归大脑的原理。

3

日记写了120多篇。差不多长短不已,长则一两千字,短则寥寥数语,大部分会在300-500字每篇。记录当天主要事项,当时的思考和感受,反思和总结收获。

既然叫日记,为什么没有每天坚持?因为是今年刚刚拾起,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断断续续,勉强写了120多篇,其中有一半是以手机电子的方式记录,存在手机上。另外一半还是以手写在纸上的方式记录。

从形式上来说,今年无论从阅读,还是日记写作上,都是回归传统的一年。阅读上更喜欢有质感的纸质书籍,拿在手上的质量和纸章间的书味,让人觉得踏实。

而每天手写日记的过程,其实更像一种禅修,是一种沉浸冥想的状态,更容易激发联想和灵感,容易更深刻地与自己对话。想来跟修行者打坐,基督徒祷告,同属一源,是一样的状态

就结果来看,自己越来越满意,基本已经形成习惯,每天多少都想写一些东西。

4

过去一年,论正经写东西,基本算不上,且产量较低,差不多算两周一篇。当然可以说有很多原因,比如工作忙,天天出差,加班,喝酒,赶路。

但结果是怎么就是怎样,所有的借口都是对自己不诚实,没必要,没达到目标就是没达到,坦然接受,再接再厉。

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写作内容和方向上,自己基本理清: 从自己出发,写自己所见,所思,所想,首先是服务自己。如果写的东西,刚好对别人还能有一些用处和启发,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实用价值,那之前追求有趣,毕竟有用的东西不一定一直有用,而有趣的东西,往往能持续很长时间。

当然,当下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并不一定没有意义。就像文学,小说,哲学,历史等东西,虽然不能立马产生用处,但却是一个人能够走的更远的长远积淀。

5

未来一年的写计划

主要是在目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争取做到定期化,避免完全随心情决定输出。

因为,所有有质量好的输出,都是靠一定量的积累。即使是业余者,仍然要拿出专业的态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和体验。

主要内容在微博上同步,主题逐渐聚焦在职场,投资,跑步,阅读笔记类文章,将写作的主题内容方向,大致定下来,以便逐渐有体系的积累。

日记坚持每天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主要的是每天坚持,算是每一天的结束仪式,对这一天有个总结和概括,反思和梳理。

6

之前一直为自己柔软而敏感的内心苦恼,后来明白,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基本不能改变,坦然接受就好。

2017已逝,时间从未停止,我们都在时间上长河中被推着向前。从历史的维度看,人生百年,不过转眼一瞬间,每个人都希望活出自己,不留遗憾,其实最终,不过是回到自己内心寻找答案。

2018,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继续保持一个柔软而敏感的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