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小冬私宅寻梦--花映红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2-04

作者花映红 (驻京德籍复旦校友)

 

孟小冬,梅兰芳之妻,中国京剧首席女须生,有京剧女皇美誉的梨园”冬皇” 。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唯一的女性表演艺术家,在强手如林的舞台上与男性同业出将入相,傲然独挡,从此改写女艺人在梨园界的地位。在2008年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这一同名角色由章子怡扮演。媒体报道孟小冬和梅兰芳将在影片中演绎一段荡气回肠的恋情。

 

l         “宅身份之谜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些幸运的事,但都不如这一次——在历尽三年的艰辛与追寻后,我成为有中国京剧女皇美誉之称的孟小冬女士原私宅的女主人!

 

那是2004年夏,北京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改造老城区,我决定在皇城根脚下圈块地,进不去故宫做不了“皇帝梦”,做个泱泱京城的“小地主梦”也不错,当然,我那时绝没想到这“梦”却是孟小冬的“孟”。

 

2004年秋至2005年春,我在北京东四北大街附近的轿子胡同买下了一处房产。该房产的产权人周旦生老先生在陪我看院子时向我提及,他母亲徐友筠女士是在1950年从孟小冬胞弟孟学科手上买的这套房产。

 

直到很久以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地产部门,我找到了轿子胡同35号和36号院1950年的房产档案, (见京房产档案1950年字第780号及9903) 我终于确认了孟小冬的私宅身份之迷。

 

我翻建与装修院子前,将周先生告诉我的所谓原孟宅时期的装饰件和物品如门锁衣钩等保存下来。去年中秋,我请了周老伯和孟大娘重返旧地。孟大娘名叫孟俊侠,孟小冬是她的大姑,她父亲孟学科是孟小冬唯一的亲弟弟。因她是家中长女,又和姑姑一起生活在东四三条两个租来的相邻的院子里,她与孟小冬共同生活了18年,接触最多。1940年一天,孟小冬曾告诉她新买了这个院子,带她来看的!

 

年事已高、腿脚不便的孟大娘拄着拐杖细细打量着整修后的院子说,真难得!我上次来是还是个丫头呢。几十年了,真快啊!然后我扶着她看各个角角落落,她说这个那个和以前一样,我惊讶了,我和孟小冬居然有那么多的相通,冥冥之中我感到,她就是在等着我来收拾她的私宅,重修优雅:比如私宅大门原在东南角,我买下时原门道已砌成住房了,大门挪到西边了。修整时我并不知孟宅原大门位置,却将新大门毫米不差地安在了原处!所以当我现在每天推开厚厚的大红门,伴着有历史沉重感的木吱哑声,想想那个浑身充满传奇色彩的孟小冬也在此进进出出,我踩着她的几十年前的脚印,是何等荣幸的事呀。

 

l        探秘孟小冬私宅

 

孟小冬1908年出生于上海,作为梨园世家的后代,自幼冰雪聪明又刻苦用功,少年即成名,在上海大世界和共舞台走红。为求技艺精进,一九二五年她北上,在城南游艺园三庆园成为台柱后,在东四三条租房安家,与父母及弟弟全家共同生活。1927年至1930年孟梅婚姻存续期间,孟小冬与梅兰芳赁住内务部街的一处房子。1931年至1945年,孟小冬离婚后,回到东四三条娘家住。孟小冬住26号院,孟家其他人住25号院,两院里面相通。孟小冬一直承担房租。一九四八年底她走时预付了一大笔租金,到了六十年代有其他人住进院子,租金一事也不了了之。文革划为市公产后,房租就付给国家了。院子如今成了大杂院,格局也乱了。

 

1946年至1948年孟小冬也曾去贡院顶银胡同住过一段时间,那是孟与第二位丈夫杜月笙关系明确后,由杜出资购买的一处房产。杜家人在京玩时均住该处,房子是用杜镛的名字买的。八十年代,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继承了房产。

 

轿子胡同68号两院合一的孟小冬私宅(原门牌照35号和36号院) ,是孟小冬在1940年至1950年的单身期间所置房产,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自购私产,因此时她过着隐居生活,外界对此院所知甚少。

 

三十年代末北平沦陷后,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罢演;程砚秋弃离戏园在西郊务农隐居;孟小冬告诉家人不愿为敌伪政府唱戏,以为师心丧三年体弱为由,谢绝舞台,唯恐敌伪政权知其行踪,故借其母名字孟云鹤购买此宅,秘密居住。尽管此时的孟小冬演艺事业已达巅峰,可以说是戏约不断,但国难当头,她轻金重义,从1939年至抗战胜利息影舞台。她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她和她母亲弟弟全家承受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l        梅孟之恋的象征----冬香与兰椿

 

跨进大红门,再穿过古朴典雅的门道,眼前是一个方正的内院,满目红柱绿窗,彩绘青瓦,雕梁画栋,令人好似置身于民国的京剧浓墨重彩的背景意境中。再望上瞧,红柱上方的柁头有六个脸谱,分别是<盗宗马>中刚直豪爽的窦尔墩,<雅观楼>中威猛如虎的孟觉海,<百草山>中降妖神怪之孔宣,<战宛城>中凶悍阴险的典韦,<长坂坡>里英武过人的曹洪,<连环马>里诡异骁勇的呼延灼而这些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的两端,是一幅幅优美的四时应景花卉彩画,虽然孟小冬台上演的是阳刚的男人,但她毕竟是一个女人啊,这才是一个京剧首席女演员的宅子啊!

 

北房五间,在屋檐的国色天香的牡丹彩画之下是仁德堂,孟小冬原先的客厅,进得门内,正中挂着一幅孟小冬旗装打扮的玉照,美目粉唇,秀丽端庄。真可谓女人妒嫉,男人羡慕。画旁有对联一副:” 冬皇芳名余红香,兰辉菊坛映绿椿。这对联里藏着一对情人两棵树——

 

院内的有两棵美丽的香椿树,这对孟宅的香椿树,有十多米高,树干约30公分粗,一棵在东房屋前,一棵在南屋门前,虽然古时人说孔雀东南飞,但这轿子胡同的鸳鸯树,分明是根连着根,枝搀着枝,坚守在京城。

 

这使又让人联想起护国寺梅兰芳纪念馆,一进门的前院,也有一棵巨大的香椿树,一根主干上分出三根大树叉,满枝绿叶直擎蓝天,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梅兰芳曾肩祧两房,处于三妻并世的境况。

那是1926年秋,在北平财政总长王克敏的半百生日的庆祝堂会上,芳龄十八、名满京城的坤生孟小冬,和红日中天的青衣花衫梅兰芳,被众多宾客一致看好,合演一出《游龙戏凤》。这是一出生、旦对儿戏,唱做并重,按理说对他们从未合作的两人是很难演的,更何况两人的实际性别年龄与角色的差距是天壤之别!但孟小冬和梅兰芳把剧中人物都演活了,楚楚动人的美丽姑娘孟小冬抛开脂粉气,扮出-个中年皇帝,戴着长长的胡须髯口煞有介事地与梅兰芳扮演的那个当垆卖酒的李凤姐的开玩笑,而梅兰芳也将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演得惟妙惟肖。  在场的观众被他们阴阳颠倒的高超的反串演技折服,这须生之皇,旦角之王,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那些拥护追捧梅兰芳的人(梅党)立即撮合起这桩偶像情侣的婚事,而梅孟也在之后的一些同台演出,为对方的艺术而感染, 戏外生情,假戏真做了。梅家正式委托另齐如山、李释戡做大媒。两人在1927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二十四在东城东四九条35号冯裁的公馆里办了婚庆酒席。 从此,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一位捧孟的追星族青年李志刚,暗恋上了孟小冬。他妒嫉梅兰芳娶了孟小冬,便携枪到梅宅,佯称自己是孟小冬未婚夫,欲绑架梅兰芳。梅兰芳的一位朋友张汉举出来挡驾,不幸殒命,梅兰芳得以逃离。李被闻讯赶到的军警乱枪打死,在东四枭首示众一周。

一时谣言顿起,说孟小冬与李有染等等,梅党及家人以保护梅兰芳安全起见,不再使其遭杀身之祸为由,也倒戈加入支持福芝芳,竭力拆散此段佳缘。不久梅兰芳的大太太王明华去世,二太太福芝芳搬进梅宅。当梅之祧母病逝,孟小冬前去吊孝时,福芝芳在众人面前拒绝她进门。孟小冬,此时才知道当初梅家答应的两头大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生性懦弱的丈夫梅兰芳在梅党的干涉和福氏的强势前,不能保证她应有的家庭地位,这使她万念俱灰,泪流成河...

回想起这段凄美的梅孟之恋,我的心也不由得为孟小冬而泣。这几十年来,这对香椿鬼斧神工般地长成了情人树,东房前的那棵躯干笔直挺拔直指晴空,似一伟岸男子; 而那南屋前的,树形似凤尾张开,婀娜多姿,如一女子的俊俏模样,一眼望去,他们恰似当年风华正茂的梅孟,演绎着两位艺术家戏里戏外的动人形象,花轿之树啊!

透过窗棂,我凝视着那对情人树,“冬香“与“兰椿“,感慨万千。姚仁栋先生在<孟小冬与梅兰芳>文中评价梅孟之恋时说,梅孟在艺术上功力悉敌,家庭是门当户对,婚姻是天作良缘...十八岁的高傲的孟小冬不顾封建的妻妾等级,毅然嫁给梅兰芳,完全是出于单纯的情感和爱慕,是无可指责的。王明华和福芝芳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为了自已的生存在家庭内部进行角逐也是出于无奈,这是一夫多妻制的家庭悲剧。

我知道,孟小冬在这院子里独自居住时的心境之悲悯,四十年代的她,她那初恋的丈夫梅兰芳巳无奈离异而迁居上海,最疼爱她的父亲孟鸿群带着对女儿失败婚姻的遗憾已撒手人寰,眼见着恩师余叔岩英年早逝使自己的艺术失去指路人,桩桩件件是心痛之事。更悲哀苍凉的是,眼见北平城沦陷在日本敌寇的铁蹄下,民不聊生这一切都让她在寂寞独处的时侯泪洒香椿,这些痛苦的珠泪难道不是人间最好的甘露,滋润着这两棵树绿荫茂密,华冠孟宅!

 

l        孟小冬的绝唱空谷闻

客厅的西侧。那是孟小冬原来吊嗓的地方。孟小冬自与梅兰芳分手后,身心受到巨大打击,一度轻生,后经家人劝解,茹斋念佛多年。在经过了感情的波澜和自己静心的思考之后,她重新走上舞台,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孟小冬终于在1937年的北平被余叔岩收做唯一的女弟子。

客厅西侧用两个七扇共十四扇折着排开的古典屏风隔出一个单间,绛枣色底漆画着的西厢记等折子戏的场景,有形态各异的剧中人物,老生,小生,青衣,花旦等等。屏风的后面,是孟小冬原来吊嗓的-幕情景再现,琴师坐在檀木太师椅上,孟小冬站或走来走去唱着,累了就坐在蓝底织锦沙发上喝一杯香片茶揣摩老师余叔岩的教导,如何亮出云遮月般的声腔

 

孟俊侠是孟小冬弟弟的长女, 孟小冬十分疼爱她,买下此宅后,第一个带她来看。而孟俊侠,在大爸爸(因孟小冬在东四与皇亲为邻,故沿用旗人的叫法,姑姑被唤作大爸爸)拜师后,她在孟府每天也有一项任务要做。原来,姑姑五年间每天上午睡到十二点起床,下午三点,孟俊侠必须把孟小冬的烟,英国产的加利克牌的,有时是黑猫牌的,以及盖碗茶放到客厅。琴师王瑞芝准时来,她吊嗓子,练声,排戏。晚上十一,十二点汽车准时来接孟小冬去余府。余师付抽大烟,夜里三点来精神了,才开始授课,到早上五点结束,孟小冬再回家,又开始新的一天。

令人欣慰的是,孟小冬程门立雪,终于“有志者事竟成”,得到了余叔岩的真传,并在其逝世后继承了这一派的衣钵。1947年她在上海演出<搜孤救孤>时,各界祝贺的花篮从戏院门口往两边马路排开,足足五百米长,万人空巷,票价高于梅兰芳。而听孟小冬去也成了社会上一句夸富的口号!这虽然不是小冬的本意,但也可以测验观众听孟小冬的兴趣来。沪上各大票房每逢聚会,竞是一片娘子不必声,可见孟小冬的颠倒众生,连梅兰芳在家中也抱着收音机连听了两回。

翁思再先生在<中国京剧>杂志2008年第一期上<孟小冬百年祭>一文中口叹道:“呜呼,历数艺坛芸芸众生,向道如孟小冬者能有几人?人生就象白驹过隙,如今百年回顾,她失去的是一时的功利,赢得了身后不朽的艺术和英名。“

后记:孟小冬私宅的三代女性

 

自孟小冬置下这-私宅至今,孟小冬、徐友筠,花映红,连续三位女性成为这个宅子的女主人。三位女性房主原本毫不相识,但她们的生活不仅都与上海有关,还都与西洋和音乐有关:孟小冬生于上海、成名于北京,已不待言;徐友筠女士的丈夫原籍上海,留法学生,酷爱小提琴;花映红本人出生在上海,留德硕士,丈夫则是德国高级管理人士交响乐团第-小提琴手!三个家庭的三位女性,三位女性接力这套房产,使这座宅子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和文化大革命漫长的近七十年的岁月,得以完整地保存,令人不得不叹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