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对论和引力波如何被发现?爱因斯坦:因我智力发展慢

 昵称30604781 2018-02-04

远大洋的彼岸,一则科学新闻引发国内科技界与公众的高度关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首次利用引力波探测器,发现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科学家表示,这是一幅奇妙的宇宙图景:两颗黑洞的初始质量分别为29颗太阳和36颗太阳,合并成一颗62倍太阳质量且高速旋转的黑洞,亏损的质量以强大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最终抵达地球。

引力波新闻迅速占据国内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各大新媒体平台用文字、视频、动画等方式,通过媒体等渠道,进行引力波的全方位解读,形成多年来少见的一次科普传播热潮。作为非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普通公众对深奥莫测的引力波,其实是“只闻其名,不明其意”。

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很大程度与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有关。尽管已经离世61年,爱因斯坦与他标志性的相对论理论,借助引力波的强力推动,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中。

1广义相对论的灵感火花闪现

1905年被誉为“爱因斯坦奇迹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狭义相对论等重要论文,开启现代物理学的新篇章。不过,此后几年间,爱因斯坦依旧是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默默无闻的专利审查员。正如牛顿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启发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创立万有引力学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灵感产生也有一段科学逸闻。

1922年,爱因斯坦回忆广义相对论的创立时说:“1907年底某一天,当时我正坐在伯尔尼专利局办公室里,突然闪现了一个念头:如果人正在自由下落,他不会感到他有重量,它把我引向引力理论。”想象自由落体者处在一个密闭空间中,比如一部自由坠落的升降机,他会感到失重,抛出的任何物体都会与他一起漂浮。他将无法通过实验来辨别,自己所处的密闭空间是做自由落体运动,还是在外太空的无重力区域漂浮,这是科学史上著名的“爱因斯坦电梯实验”的最初来源。

爱因斯坦想象这个人仍在同一个密闭空间里,处于没有重力的外太空中。此时有一个恒力将密闭空间以某一加速度向上拉升,他会感到自己的脚被压到地板上。如果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将会以加速运动落在地板上,就如同他站在地球上一样。他无法区分自己是受到引力的作用,还是受到向上加速度的作用,爱因斯坦称为“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基本原理,由于惯性质量同引力质量相等,引力场对物体施加的作用,无法与加速运动产生的效果区分开来。1915年,时年36岁的爱因斯坦达到科学事业的巅峰,提出广义相对论,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

2引力波研究的曲折历史

引力波发现被誉为一项划时代的科学成就,打开人类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有助于研究宇宙的起源和进化。

1916年,爱因斯坦论证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引力波最初只是一个理论构想,来源于方程式的推导,而非真实的实验观察。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波辐射的能量很少,在所有能想得到的情况下,引力波的辐射都可以被忽略,无法被探测到。

1936年6月2日,物理评论编辑部收到由爱因斯坦和罗森署名的一篇来稿,稿件的标题为“引力波存在吗?”面对这位科学大师的来稿,编辑部如获至宝,认为这是一件莫大的荣幸。编辑部按照一贯的审稿规则,7月17日,审稿人寄回长达十页的审稿意见,认为稿件有严重错误,必须修改。

自我感觉良好的爱因斯坦显然没有预料到这场意外,接到这封充满善意的建议信,他失去了往常的温文尔雅的大师风度。7月27日,他怀着一腔恼怒之火,给编辑部寄去一封火药味十足的抗议信。面对这位科学权威的发难,物理评论编辑部依旧坚守原则,把稿件退回。

爱因斯坦将稿件投往另外一家不太著名的学术刊物,1937年1月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刊登这篇论文。庆幸的是,当爱因斯坦的头脑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论文,发现其中一处错误。他很快纠正这个错误,论文的标题也戏剧性地改为《论引力波》,肯定了引力波的存在,也算是科学史的一件趣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爱因斯坦在自己最擅长的相对论领域,也犯过其他一些错误。1916年,他构建引力在广义相对论中起作用的理论,在方程式中引入宇宙学常数。由于他固守静态宇宙的哲学信念,认为宇宙学常数抵消了宇宙中引力收缩的趋势。不久,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膨胀的证据。

3引力波新闻的后感

理解和学习科学被不少人当做一件头疼的事,科学家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群体,更被视为智慧和真理的化身。

这次引力波传播事件,不少媒体强调突出爱因斯坦的历史作用,有媒体冠以“跨越百年的爱因斯坦礼物”等标题。如此片面渲染科学发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忽视科学家团队的集体与合作精神,削弱了科学家的人性形象,无形中使学生对科学与科学家敬而远之。

爱因斯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曾经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我有时自问,怎么偏偏是我创立了相对论呢?我认为原因如下: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不见得会去思考空间和时间问题。他会认为这个问题早在孩童时代就搞清楚了。我则相反,智力发展得很慢,成年以后才开始思考空间和时间问题。很显然,我对这些问题比儿童时期发育正常的人想得更深。”

关于爱因斯坦,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评论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