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4)【书法课堂】春联的书写和张贴,这样才对!

 东方红里83号 2018-02-04

【书法课堂】春联的书写和张贴,这样才对!

    春节将至,你都会发现不少人家、商铺,甚至机关、学校等文化事业单位,都有春联书写不够规范,以及上下联贴错的情形。故做此文,简要地介绍一下春联的书写规范与正确张贴方法,供大家参考。

用纸。通例采用大红纸或点金大红纸,以表示喜庆、吉祥,增加节日的气氛。但也有例外。比如寺庙通常采用黄纸写联。而家里有老人新近过世的,按传统习俗,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能贴红色春联,而要贴其他颜色的“孝联”“孝春联”(又称“丁忧联”),或者不贴春联,以寄托哀思。

用墨。现在一般都采用墨汁书写了。建议选用大品牌以高档胶和中药材精制而成的“留香墨汁”,不可贪便宜用廉价的“臭墨”。为增加书写效果,可在墨汁内加入适量碱性物质,比如高度白酒,可使墨色深入纸里,而且防虫。

裁纸。现在市面上可以直接买到三种尺寸的成品对联纸:四尺四开(17乘104公分)、四尺三开(23乘138公分)、六尺三开(32乘180公分)。基本可以适用大多数楼宇住宅的门框。但书写春联者还是要自己会折纸裁纸,以备不时之需。比如日前笔者在深圳民生金融大厦送福写春联时,一位闻讯特地从广州赶过来的长者,提出了一个特殊的尺寸。可惜银行没有备整张的大红纸,要不我们是可以为他裁纸定制的。

书写。根据砚池堂主人的说法,春联的书写可分常式、变式和琴对。

常式指每边联文一行写完,联文居中,字大小相仿,间距相等,上下写到头。这是最常见的书写格式。

有常就有变。变式是相对于常式而言,同样的一行写完,联文居中,但自上而下,字大小错落,间距不等,流畅生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现在会这种写法的书家,已经很少了。

还有一种叫琴对。指将春联主文部分书于联纸上部,而将附文部分置于主文之下,其书写形状,犹如一张古琴。主文一般为五言或七言,附文为四言,附文的字应比主文的字写得小些,不能喧宾夺主。

字体。书写春联的字体讲究“好看好认”,饱满、大方。除非特殊情境,一般只适用楷书、行书和隶书三种字体。

横批的书写。春联横批,是从古代碑题与匾额演变而来的。古人的书写习惯,就是竖写直行,从右到左。今天的春联既然仍是竖写直行,横批也应该从右到左。这样不仅与对联书写、张贴方向一致,读起来也比较顺当。

严谨一点来讲,古人是没有“横排”一说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人碑题与匾额,其实也是竖排的,只不过是一来为了突出,二来字又不多,一行只写一个字,一字一行排下去,看起来像今天的“横排”而已。

民国以后,不少大书家赶搭时代潮流,横批改古法为新法,采“左起横式”,传布甚广,合不合适,见仁见智吧。

春联的书写和张贴,这样才对!

张贴。张贴春联,首先要弄清哪是上联,哪是下联。

区分上下联最简便的方法有二:一一曰尾字平仄区分法;一曰逻辑关系区分法。

尾字平仄区分法。做对联,一般讲究“仄起平收”,先抑后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字,大致对应汉语拼音的“三声或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字,大致对应汉语拼音的“一声或二声”。例如:“迎喜迎春迎富贵”(“贵”为仄声字,此为上联),“接财接福接平安”(“安”为平声字,是为下联)。

逻辑关系区分法。其中又分因果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等等。

因果关系。例如:“喜居宝地千年旺”(上联),“福照家门万事兴”(下联)。因为喜居在宝地,所以才能福照家门。

时间关系。例如:“风送莺歌辞旧岁”(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下联)。辞旧才能迎新,有个时间先后。

空间关系。例如:“海纳百川呈瑞彩”(上联),“天开万里醉春风”(下联)。“天”比“海”大,“海”在前,“天”在后。

弄清春联的上下联之后,接着须弄清门口两侧的上下联位置。以面对门的方向来区分。上联贴在右侧,下联贴在左侧,横批贴在门楣上方正中间。

春联的书写和张贴,这样才对!

最后附上微信朋友圈里一位民俗研究者写的“有关春联的几个规矩”,总共四句话 :

一、一定要用手写,坚决不用印刷品。手写出自活人,字写得再不好,也活气盎然洋溢。而印刷品死板,无疑是死气。

二、应讲究联语,既语义吉祥又文词工稳、高雅隽永,不能只图空洞吉祥,大话贪妄,不止粗俗,且祷求过贪,神不听。应撰写符合自家身份又抒发心志、挥扬胸中意气的春联,不要空泛无用的吉祥话。

三、若登门求人写春联,当备薄仪谢之,不可白要,使书家沦为役力。书家亦应有逊谢之意。彼此礼数周全,人情殷殷。

四、贴春联,须敬谨,让家中青少年为之,青少阳气壮。长辈一旁指点。过程应隆重认真,不随意。

其下有句留言也值得转发:

     “又是年底写春联 ,平日里写字的人年底免不了写写对联。但写对联是有讲究的,最起码的是不能干指头蘸盐空手白要,过去人再穷都亲自带上红纸上门求字,不像现在的人要人家写对联好像他给了人多大面子似的,真是辱没了先人都不知道在啥地方丢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