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锋取势,侧锋取妍,书法该怎样用锋?

 zula999 2018-02-04

我是宇航,近代大家沈尹默提倡“笔笔中锋”,也有些朋友说“笔笔中锋不对”。确实,都有道理,但是写字应该是写字,不是较真,不是抬扛,既然学帖,应以帖为主,没必要争“中侧”。写行草书,几乎没有只用中锋或者只用侧锋写的。写字该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是古论。

如果我们细看,王羲之的字不难发现,几乎是中锋为主。

比如“大”字

一撇就是中侧并用,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撇,上边的墨迹是圆滑的,下边的墨迹有些“锯齿”形状。

这种就说明,锋尖的力量都集中在笔画上半部,下半部几乎都是侧锋。

单人旁的这个撇也是中侧并用,但是“系”字第一撇就是中锋。

写到下边“小”的时候,起笔有个小转弯,此处为重新调峰,竖钩就是中侧锋,到提点的时候就是侧锋上提。

这种侧锋上提也是为了要“调锋”

到右点的时候,为中锋入笔,侧锋出。

这个字明显是有一个规律的

他是在不断地调锋(红色为侧锋或者中侧并用,黄色为中锋)

“中锋侧锋中锋侧锋”

这是写字的规律,尤其是行草书。

楷书是可以做到笔笔中锋的,不过写出来并不灵动。

所以“沈尹默说笔笔中锋,应该是笔笔有中锋,而不是每一笔都用中锋去写”

尤其在我看来,中锋不是取势,而是取骨。

笔行画中为中锋,为力道最强处,所以具有骨力。至于取势一说,我个人不太看好,只是网上有这么说的而已。

而且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字势”跟“用锋”有什么关系。

王羲之字转左侧右,是中侧并用所出,也跟纯中锋没什么关系。

所以,就问题来说,中锋取势,还是中锋取骨。

我初学时一定是没听过“取势”一说的。

至于侧锋取妍

妍是什么呢?

美丽,巧。

此处我觉得两点意思都有,用侧锋显变化,能控制笔画力度,有巧劲。

米芾常说“八面出锋”

智永字“八面用锋”

全指用笔之变化。

用笔应该是中侧并用,不应该扣死理。

大书法家们不会不理解这个道理的,所以说笔笔中锋应该是建立在某一种基础上。

后人切不可以管窥豹。

我是宇航

用笔是中侧并用,结字是奇正相生。

如非要死扣前人说的话,而不去了解他的语境。

那是死学。

全手打扣字,有解释不尽之处,可私信细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