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穗轴褐枯病

 望宝山下 2018-02-04

(Grape alternaria spot)

葡萄穗轴褐枯病

分布为害穗轴褐枯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为害幼嫩的穗轴,发病严重时病穗率可达30%~50%.严重影响产量。

症状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发生在葡萄幼穗的穗轴上,穗轴老化后一般不易发病,果粒发病较少。发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轴变为褐色,并逐渐枯死,不久即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果穗随之萎蔫脱落。天气潮湿时,在病部表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后期,干枯的分枝穗轴往往从分枝处被风吹断、脱落。幼果粒发病,形成圆形、深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直径约2mm,病变仅限于果粒表皮,随着果粒膨大,病斑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疮痂脱落,对果实发育无明显的影响。该病在花朵开放时,也可以侵染花冠。

葡萄穗轴褐枯病

病原病原为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 viticda Bru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气候条件对发病影响较大,4月下旬~5月(即葡萄的幼穗开花期),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则病害发生严重。另外,葡萄品种间对葡萄穗轴褐枯病抗病性差异较为明显,发病严重的品种有巨峰等;其次为黑奥林、红香蕉;抗病的品种有玫瑰露等。老龄树发病较重,幼龄树(2~3年生)发病轻;地势低洼、周围有建筑物等的果园发病重;周围空旷、通风、透光的果园发病轻;果园南北行向发病轻,而东西行向发病重,保护地栽培葡萄易发生此病。

葡萄穗轴褐枯病

防治措施

(1)在葡萄萌芽前喷布3~5度石硫合剂1次,利于铲除越冬病原菌、减少初侵染病原、保护芽鳞。

(2)加强栽培管理,降低果园湿度,种植抗病品种,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开花前、后各喷1次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400/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