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家路上6个人搭便车,你带谁?

 龙叔文馆 2018-02-04

如果你开着车,走在盛唐的时光国道上,可能会遇到6个大诗人。他们一字排开,扶一下背后的行囊,伸出右手:

老司机,带带我。

你太喜欢诗人了,都想带上,但你车上只有一个空位。

犹豫片刻,你摇下车窗无奈地说:

对不起啊前辈们,我不能超载,谁写的思乡诗能让我泪奔,谁就上车。

01

那肯定是我啦。

你话音刚落,一个白衣飘飘的大叔先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你的发动机盖上。他挥一挥衣袖,抖落一身月色。

连自我介绍都没有,他上来就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虎躯一震,这首《静夜思》如雷贯耳。几乎每个中国人,哪怕是学渣,也一定会背。

千百年来,它都是无招胜有招的范本,没有雕琢,简单质朴,但以情取胜,每个漂流在外的中国人,只要想起故乡,这首诗就会一并在脑子里出现。

按理说,李白出手,其他人都可以收手了。

但如果我是那名司机,这一轮,我不选李白。

当一样东西,在权威位子上坐得太久,人们是不敢质疑的,怕招黑。

今天,就让我来当一回坏人吧。

众所周知,阅读量最高的文章,未必是最好的文章。

同样,这首《静夜思》之所以有现在的江湖地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进了教材,让中国人从小就读。

时间久了你会觉得,想家的心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在孤寂的夜晚,对着月亮,想起天各一方的亲人。

但这真的是最好的思乡诗吗?

有人表示不服。

02

第二位大诗人走了过来。

他已到不惑之年,虽然衣着普通,但藏不住气质,一看就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没错,他就是宋之问。

在初唐到盛唐的历史转折期,宋之问堪称是草根逆袭的典范。

他以寒门之身,凭借努力与才华逆袭,进入大唐文化圈核心,御姐武则天也经常给她点赞。

彼时,宋之问老师因为政治立场不坚定,被贬到广东,一去数年。半生荣华,都像浮云一样聚了又散。

那一天,在回洛阳老家的路上,他走了湖北汉江,在码头上遇到一个老家的人。

这个写了一辈子马屁诗的大才子,已经体会到了人情冷暖。此刻,他不再是一个文化官员,而是一个普通人。

他想到了年迈多病的父母,急于打听他们的消息,但又害怕,害怕听到不想听的消息。

于是,一首唐朝最具情感的思乡诗诞生了,就是这首《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同样是不加雕饰,简单质朴。

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用的是简单的字,却写出了复杂的情感。

《静夜思》告诉你的只是作者在“思故乡”,而《渡汉江》却能告诉你,“当我们在思故乡时,我们到底在思什么”。

这就是大咖的功力,你可以说他人品有污点,但不能质疑他内心也有干净的地方。

所以,诗刚读完,宋老师已经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了。

但他正要系安全带,一只苍老的大手突然拉住车门:

别急,看看老夫的诗再说。

03

这是一位发如雪的老人。

在“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他简直是个老寿星,因为他已经85岁了。

虽然人老,但血是热的。

满头的白发,未能遮住他炯炯的眼神。老人不啰嗦,脱口就是一首七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没错,他就是最长寿的唐朝诗人,贺知章。

如果要在唐宋两朝661年的历史中,选一位最幸运的文人,估计只有贺知章了。

他少年成名,而立之年中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从武则天时期到唐玄宗时期,经历了多少次血雨腥风,但他依然身体倍棒。

从大唐国家图书馆馆长,到太子宾客,生活哪叫一个爽。在单位里,不管文官武将,甚至是大boss玄宗见了他,都要叫一声‘贺老’。

他生了个儿子,玄宗帮着取名。他退休了,玄宗带着百官为他开告别演唱会。

就算他喝醉了掉到井里,也大难不死,还在酒桌上帮我们发现了一个诗仙。

你说,这样的人回老家了,是不是要红毯铺起来、锣鼓敲起来,当地官员跪地迎接?

然而,并没有。

贺知章回家非常低调,村里的小屁孩竟然问他:你这个外地的老头,从哪里来呀?

文章有两种,一种是作者要去思考才能写的,另一种是你本没有打算写,那些好句子却突然出现在你脑子里,你只需要把它写出来,就是好文字,所以这首诗叫《回乡偶书》。

这个灵光乍现的美妙时刻,500年后的陆游说了出来: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偶然天成的文章,根本不需要人为雕饰。

这就是《回乡偶书》的妙处,它那么简单,却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

想想看,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佬,退出江湖,遇到一个不谙世事的后生。一生风云,几多感慨,都付诸浅浅一笑。那种体验,不是谁都可以有的。

04

但如果这么说,另一位大咖肯定不服,因为他叫王维。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可称得上是“用情高手”,想想他的“红豆生南国”,想想“每逢佳节倍思亲”,再想想“西出阳关无故人”,每一首都扎心。

但是今天,他要拿出一首并不太出名的思乡诗。

之所以不太出名,是因为这首诗要韵律没韵律,情感也不太浓烈,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随便命了个名,叫《杂诗》。

诗是这样写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般人好久不回家,遇到老家来人,总要问点重要的事吧。

但王维不是一般人,是“诗佛”。他不问我们人类关心的问题,而是问: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开了没?

他为什么关心那颗梅花?是想到了什么人?还是某些事?这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个人想家的时候,心里都有一棵‘梅花’。

王维用禅意的眼光,用一个小点,给你一个无穷的想象。

当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凡德罗提出“less is more”的时候,当乔布斯去禅修、提出极简主义的时候,当日本人从禅宗里悟出“断舍离”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读过王维。

齐天大圣再厉害,也逃不出佛祖的手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就要拉王维上车了?先别慌。

要知道,在大唐,从来都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并且这人,有可能是个小人物;山,也可能是座小山。

05

他就是王湾和他的《次北固山》。

如果要开一场大唐诗歌高峰论坛,王湾就是站在会场最后排,拿着小本本认真做笔记的那位。

他一生只做了个下级小官,留下的诗也不过10余首。

但就跟张若虚、王之涣一样,虽然存量不多,但只要是神作,一首就够了。

这一年春节前夕,王湾老师还在江南当差,他已经多年没回洛阳老家了,可能是老板不批假,他今年也不能回家。

此刻,他情绪低落,正走在镇江北部的北固山旁(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座山,以后还有好几个大咖在这里酝酿大作),他走累了,下了船,在江边搭起帐篷。

一夜未眠,在佛晓时分,他看到东方初升的太阳,多么美的景色啊!立刻拿出手机,哦不,拿出笔墨,写了这首《在北固山下小住》。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跟李白王维的‘去雕饰’不同,而是精雕细琢。

但他的刀法是神乎其神的,干净明快的,刷刷刷几刀下来,“气象高远,情景交融”。

看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就算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PK,也毫不逊色。

但最厉害的还是这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因为他用的,完全是逆向思维:海上的日出,是从残夜里生出来的;新年还没到来,江南的春天就已经进来了。

千百年来不管多么大的腕儿,看到这句都得说一声:才华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当朝宰相张说,亲手把这句写成书法,挂在宰相总裁办,谁敢说自己的诗厉害,就让他看看这句。

到了晚唐,那个写出“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的郑谷,看到这句也仰天长叹:你为什么这么优秀?

立刻写诗致敬:“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那么,回不了老家、也没地方寄乡书的王湾,是不是可以上车了?

按说是可以了,这已经是神作了,你还想怎样?

06

但就在你准备喊一声‘王老师’的时候,那个半天没说话的大叔走了过来。

跟前几个忧心忡忡的诗人不同,此刻的这位大叔,一脸兴奋。略带落魄的装扮,也掩盖不住他眼里的光。

他快步走向车门,用河南话大声说:

都要回家了,咱都高兴点中不中?来,看我写咧。

说着,大叔拿出了他的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没做,这个人就是杜甫。

但这时候的杜甫不一样。 

彼时,大唐花了八年时间,才把安史之乱平息,名副其实的“八年抗战”。

当收复河北的消息传来,身在四川梓州(剑门之外)的杜甫非常高兴,跟老婆孩子喜极而泣,立刻就动身回家。

所以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节奏非常快,被称为他的“生平第一快诗”。

你似乎能感觉到杜甫开着宝马,把车载音响开到最大,把油门踩到底,连红绿灯都不停,一路向北。

这个时候,再看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不是异曲同工?

李杜文章在,开车飙起来。

现在,你可以选了。

不过,我的答案很明显,谁不想回家的时候,放歌纵酒喜欲狂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