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拒绝欺骗,从微表情中鉴别说谎者

 觅书时代 2018-02-04

生活中,我们最讨厌的行为是什么?

私生活不检点?没有素质?亦或者是不注意个人卫生?

这三点也许会让大多数人反感。

但是,除非这个人跟你很亲近,否则的话我们最多就是感觉这个人不适合深交。

很少会在心里产生“讨厌、厌恶”这种情绪。

尤其,是我们的亲戚或者是较好的朋友,我们基本上不会因为这些原因和他们断绝关系。

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让我们产生“讨厌很厌恶”情绪的就是说谎和欺骗!

对方和我们的关系越亲密,被欺骗后我们的心伤的就会越痛。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如何从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鉴别对方是否正在说谎,欺骗我们。

一个人在撒谎时,他的面孔或身体上的单一部分,比如眼睛、鼻子、耳朵或手是不会主动的告诉我们事实真相。

“你不会看到匹诺曹式的鼻子,”艾克曼教授曾经很肯定的这么说。

但是,你可以把对方的脸色、身体、声音和言词综合起来去考虑,就能够推断出真实的情况。

喜欢隐藏双手

说谎者,手部动作会不自然,如果被对方看到的话,谎言就有可能被戳穿。

比如:插入口袋,也有人抱手于胸前和放到背后。

双手抱胸,退一步。

这是肢体的抗议,说明他的连他自己都不信,身体本能的做出一些吸引人的动作,转移他人注意力。

不自觉的腿部动作

频繁地交替双腿翘二郎腿,单调地摇摆双脚,这是谎言者常见的动作,腿和脚不直接朝向对方。

频繁的手部小动作

说谎之后,比如:摸摸嘴角,脸颊、鼻子等。

对方的手部动作会有意无意变得不自然。

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说谎时,人们会本能的通过挤压海绵体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让他对自己的谎言更加的确信,也是在用这种方式坚定自己的内心。

点头次数增多

在与别人谈话时,点头次数有增加,因为说谎者担心一旦话停止,自己会显得尴尬或不自然。

所以,为了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他们会频繁点头赞同对方所说的话。

同时,借机减少自己说话的次数,避免穿帮。

说话变的结结巴巴

说话中,这个……那个……

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情况不断出现,这是因为说谎者为了掩盖谎言。

说谎者的脑海里在不停地构思着如何把谎言说的更自然。

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个闪闪烁烁的眼神,发散性的思维让他的瞳孔不自觉的就会扩散。

等到欢谎言说出来以后,他的思维停止思考,眼神就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刻意追加说明

比如:晚上我和同事去喝酒了……

那个人就是某某……

像这样,在后面追加说明,这是一种隐藏谎言的表现,觉得不说明会引起对方怀疑。

实际上,刻意说明,证明心虚。

这就是所谓的: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不老实。

回答问题超快、重复

说谎者担心说慢了会引起怀疑,所以他们会对对方所说迅速做出反应,于是回答超快。

一旦沉默下来他们不知所措,所以必须谈话继续下去。

重复:“你去过她家吗?”

“不,我没去过她家。”

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不自然地喋喋不休

有人说谎会变得结结巴巴,而有些人恰恰相反,变得喋喋不休。

后者属于中级说谎者,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给对方思考的时候,以防止被揭穿,在喋喋不休中隐藏中信息。

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超实用的心理学游戏,让你石头剪刀布稳赢的一种办法。

这绝对是一个有趣的技巧。

当你和对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时,在出拳之前,先随便问他们一个问题。

相信我,这会让他们感到很莫名其妙,甚至蒙圈。

这个时候,通常他们会出剪刀。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你问问题的时候,自己要一本正经,最好还加上点疑惑的表情,千万不能自己笑场,不然就不灵了。

今天的文章先写到这里,这些简单实用的心理学技巧,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心理学并不遥远,它就蕴含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心理学知识,只不过没有人特别在意,或者是不了解罢了。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心理学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就赶快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