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巴赫

 圆二书斋 2018-02-05

灵性音乐|让灵性轻舞……


·

·


巴赫《第二管弦乐组曲 谐谑曲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David Garrett演奏)


巴赫《管弦乐组曲全四曲》


巴赫(1685年-1750年),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

著名的宫廷乐长,简单说就是宫廷乐师。

主要服务于宫廷贵族的上流社会小圈子,

虔诚的基督徒,大部分是宗教题材作品。

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但他生前默默无闻,

甚至死后50多年都没几人知道,

就在他似乎被人遗忘之时,

他的天才光芒,

被另一位叫“门德尔松”的音乐天才所发现,

并成功地搬上舞台,

从此光芒四射,

成为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关于巴赫作品重见天日,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


门德尔松


有一天,门德尔松陪他的老婆去逛菜市场,

我们都知道德国人特别喜欢吃猪手、香肠,

门德尔松就去猪肉铺陪他老婆买一些香肠。


回到家的时候,他猛然发现,

猪肉铺包香肠“废纸”不一般啦,

仔细一看居然是极为精妙的乐谱,

大惊之下,他马上就冲回猪肉铺,

全部买下那堆包装纸,

他回去一拼,发现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

这就是传说中的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门德尔松发现了这部作品,

立刻组织了对《马太受难曲》这部伟大作品的首演。

当时的门德尔松只有20岁,

他自己当指挥,非常完美的hold住了这样一场

对巴赫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的演出。


自从这次演出后,

人们对巴赫的关注度大大的提升,

还成立了“巴赫研究学会”致力于挖掘巴赫的作品,

巴赫的重要性才一直恢复到了今天的高度。


没有门德尔松,

就没有巴赫今天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在德国人心中,他是“最伟大德国人”中第三名)

只是他买猪肉的事儿,那是不靠谱的,

只不过增加点戏剧性效果而已。


常识也会告诉我们:

门德尔松,成功犹太银行家的儿子,

音乐神童,那是时间精力多珍贵的人,

(门德尔松作为富二代音乐天才,人家可是少年得志啊)

哪有闲工夫和老婆逛菜市场买猪肉!

再说了,那个猪肉铺就那么巧,

《马太受难曲》要演绎三个小时的“鸿篇巨制”曲谱,

就齐整整地躺在猪肉铺里等着包猪肉?!

猪肉老板就那么乖,只给门德尔松卖猪肉时

才用那“猪肉纸”其他人都不用?!


巴赫手稿


查查在维基百科英文版 “Early music revival(早期音乐复兴)”词条中,

关于巴赫音乐的复兴,只讲他《马太受难曲》的事,

“买猪肉”?“包装纸”?

啥情况,没有!没听说。


然而,情况虽然是这么个情况,

但我跟别人讲巴赫讲门德尔松,

我还是绘声绘色地嘚吧“买猪肉”的故事。

因为,有趣嘛!


但不管怎样也说明一个道理:

千里马还是需要伯乐的。

我们要感谢20岁的小鲜肉门德尔松,

是他让巴赫这块被埋没的“金子”闪闪发光,

让我们今天听到这么美妙的旋律。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

是巴赫作品中耳熟能详的选段,

要欣赏大制作,请听下面的大家伙:

朱晓玫女士,一个把自己嫁给钢琴的音乐家,

最出色演绎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音乐家之一。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朱晓玫说:

“我已经66岁了,已经在25个国家弹过巴赫,还在弹。

我曾经想,一个中国人怎么弹巴赫呢?

后来我发现,中国人恰恰最容易弹好巴赫。


中国哲学里最高的境界就是Peace,

巴赫作品中有“宁静的喜悦”,

这种东西很相像。

我每天早上都要先弹一阵巴赫,

好像中国文化中的“打坐”似的,

接下来才可以去接电话啊,

出门啊什么的。

这就像你爱吃米饭,天天吃都不腻。

稀饭、咸菜,连生病也是可以吃的。

喜欢这东西就变成了一种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