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非与南非的古代文明

 RK588 2018-02-05

 

中非地区是非洲的腹地,水量充沛,波涛汹涌刚果河在这里蜿蜒流淌,刚果河流域从班图人到来后,也曾经培育出多种古代文明,其中有14世纪到17世纪的刚果王国,它建立于14世纪后期,是一个农业国,种植非洲主要的农作物玉米、高梁和木薯等,由于开国元勋是一个铁匠尼米·卢克尼,所以国家素有打铁、木工、制陶、编织等手工业的传统。15世纪末,葡萄牙来到后,终于被灭亡。17世纪初刚果河流域还有库巴王国,到19世纪时被比利时殖民者所灭。20世纪还存在的一个王国是隆达王国,这是17世纪建立的王国,曾经是一个地域广大的帝国,后来逐渐分崩离析,只有刚果(金)、安哥拉与赞比亚等国尚且在其统治之一。

南非地区最古老的文明是津巴布韦文明,南下的班图人在南部非洲各国,主要是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等地建立多个国家,津巴布韦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邻莫桑比克、西接博茨瓦纳、西北是赞比亚,南方则是南非共和国,这里发现了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多处,通过古人类化石与考古研究,可以得知,从1万年前左右,非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布须曼人就在这里生活,稍后,霍屯督人、与科伊桑人成为这里的主人。公元3-4世纪间,班图人的一支绍纳人从北方迁移到赞比西河与林波河流域,班图人战胜了当地的布须曼人与霍屯督人,迫使他们向西南方迁移,自己在这里定居下来。

从公元4世纪前后,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且掌握了冶炼金属特别是铁器的技术,他们发展了“石城文化”,其实就津巴布韦的本意,这个词意为“石头房子”,公元1100年前后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13-18世纪为莫诺莫塔帕王国,15世纪时这个国家极为兴盛,到16世纪后逐渐衰落。可惜的是,这个神秘的南非古代强国竟然长期不为世界所知,它号称“大津巴布韦”,西方考古学家们近年来大量的挖掘证明,这是一个相当发达的文明。19世纪,非洲的祖鲁人在殖民者的压力下,揭竿而起,建立祖鲁王国,与殖民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

总之,非洲是有自己独立文明的大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文明都有自己的形式,都有自己的工农业创造,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经济形态,市场交易方式等,有自己的国家制度与语言文字。特别突出的是非洲的冶铁业发展早,在古代世界中是首屈一指的,非洲文化形态之完整与发达,并不亚于同时期的亚欧文明。将非洲称为“野蛮大陆”是毫无根据的,非洲有没有文明,并不是西方学者说了算,而是由世界文明史的总体进程所决定的,古代非洲文明曾经领先于世界,作为世界文明起源地,非洲至今没有获得应有的承认,这是不应当发生的局面。

                        非洲与西方文明

 

古代埃及的对外交流发展很早,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发展速度并不快。公元前1567年到公元前1085年前后的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对外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埃及与塞浦路斯、叙利亚、希腊、西亚和努比亚之间的商品贸易日益发达。埃及成为世界性强国,从国外进口的主要货物包括木材、蜂蜜、牲畜、葡萄酒与手工艺制品,埃及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之一。

腓尼基人

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来到北非沿海地区,已经建立起了殖民地。腓尼基在当时是地中海最发达的商业民族,至少到公元前2000年前,腓尼基人已经建成了他们众多的城邦,这些城邦是相对独立的,腓尼基人是世界杰出的航海民族,他们有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与设备,这就使得他们成为地中海、黑海一带商业交通的主要力量。《奥德赛》中的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就曾经搭乘腓尼基人的海船。据荷马描写,这种船是黑色的,运送各种货物。《奥德赛》第十五章写道:

 

         岛上来了一些腓尼基人,著名的水手,

        贪财的恶棍,乌黑的船上载着无数各种样的货物。

 

  这里对腓尼基人的看法虽然存在偏见,但也承认腓尼基人是古代的航海民族,同时也必须提到,腓尼基人是一个天才的民族,他们发明了拼音字母,这就是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全部是辅音,22 个字母。这一发现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商人和雇佣兵涌入非洲,埃及第26王朝时,法老招募希腊籍的爱奥尼亚雇佣兵,提倡希腊人移民非洲。首先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出现了零散的希腊人集聚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纳克拉提斯,这个城堡中完全是希腊人,讲希腊语,按照希腊人的风俗习惯生活,乍一看如同进入希腊本土。同时大批希腊罗马学者哲人远游非洲,数学家泰勒斯、德谟克利图、安那克西曼德、索伦等人都曾经到过埃及等国,非洲从此进入西方视域。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详细记载了非洲与埃及的历史,当时他还不知道中国文明的存在,对于印度也知之不多。公元前一世纪的学者狄奥多洛斯也记载了埃及文明的历史,同时他还提到了埃及人准备开挖运河的事情。从斯特拉波、普鲁塔克、马涅托到阿米亚努斯·玛尔凯里努斯,都积累了丰富的关于非洲特别是埃及的史料。

波斯王国兴起后,与埃及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公元前526年,居鲁士的长子冈比兹远征埃及,此时的波斯大军是当时人数最多,武器战马最充足的军队,更有早就被征服的腓尼基、塞浦路斯和萨谟斯的海军,再加上原来埃及人的希腊雇佣兵队长爱奥尼亚人达涅特临阵投敌,所以埃及军队迅速败退,法老普萨姆提克三世软弱无能,第二年,波斯人攻破孟菲斯,以后法老普萨姆提克三世也被杀。但波斯人并未就此止步,他们继续向迦太基甚至遥远的埃提奥庇亚进军,但这时战况并不如意。

首先是波斯军中的腓尼基人起而反抗,在攻打迦太基时,以腓尼基人为主的舰队突然宣布罢战,因为迦太基其实是腓尼基人所建立的非洲殖民地国家,而波斯人其实是一个以半农半牧的民族,虽然也有庞大的海军,其实并不深谙海战,于是被迫停止进攻。

与此同时,深入非洲内陆的波斯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波斯人不能适应非洲炎热气候,多种流行疾病发作,在沙漠绿洲的进攻中连连失利,虽然得到了埃尔哈尔捷绿洲,但由于付出沉重代价,波斯军队损失近半,也只得罢战。至于埃提奥庇亚地区的进攻更不顺利,只是在希腊殖民地奇列奈卡等地取胜。

正在这时,波斯国内发生政治动荡,冈比兹的军队只好停止进攻,直到大流士一世时,波斯人终于成功征服了库施国(埃提奥庇亚),大流士王的铭文中说:

 

大流士王,众王之王,万国之王,胡斯塔斯普的儿子,阿契美尼德。国王大流士说:‘我所统治的从索格地安那后面的斯奇提亚到库施(埃及奥庇亚),从印度到萨尔迪的这个王国,是诸神之中最伟大的阿胡拉玛兹达赐给我的。让阿胡拉玛达保佑我和我的家人吧。

 

  实际上,波斯人在非洲的统治非常短暂,早在亚历山大灭亡波斯之前,非洲当地起义已经使波斯人撤出非洲。

希腊继续进入突尼斯等地,以后又进入阿尔及利亚等地,直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进入。非洲这块土地一直有多种古代文明活动。

非洲同时还有众多的独创的文明,只是殖民者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非洲的历史文明不予承认,以证明奴役黑非洲人、掠夺非洲资源的行为是一种文化启蒙,是对黑暗大陆的解放。历史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完全荒谬的,非洲的古代文明与伊斯兰化后仍然保持基本独立的文明,只是在殖民者入侵之后才被消灭或是趋于衰落的。

非洲从古代起就已经有了黑色人种独创的文明,在广阔的非洲大陆上,从不同方向开始了文明传播,有的是从北非的埃及向非洲大陆各地的传播,有的则是独立创立的,并且与西亚与阿拉伯文明之间发生了密切的文明交往的。这些文明如果灿烂的群星一样,分布于非洲各地。但是也要指出,非洲古代文明与埃及、中国文明不同,不是集中的大型文明,而是分布于非洲大地之上的星罗棋布的文明点。我们只能对于其中重要的文明点进行简略描述,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

 

                  非洲与中国之间的交通

 

古代中国除了与北非的埃及有相互间的贸易关系之外,与非洲其他地区也有非同寻常的联系,遥远的东亚文明古国与非洲大陆之间虽然山水相隔万里,但是却建立了难以想象的历史关联,这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奇迹。

火浣布

非洲物产中首先进入中国的当属火浣布,主要是从埃及输入,中国的《逸周书》、《十洲记》、《异物志》、《拾遗记》等典籍中都记载了这种布,其实就是石棉。除了埃及之外,摩洛布的德腊等地也出产火浣布。公元1-3世纪,中国与罗马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丝绸运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以后进入一步将丝绸推广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从此中国与非洲开始的频繁的水陆交通。

非洲宝石

宝石是非洲的重要物产,也是中国与非洲古代商业交易的重要物资,其中最常见的是孔雀石、青金石、红玉髓、猫眼、蓝宝石。这些宝石在非洲人的生活中不但是装饰品,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由于非洲天气炎热,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燥,为了保护皮肤与眼睛,需要用宝石粉来涂抹眼睑与面部。非洲盛产宝石,努比亚与马里的红蓝宝石从古代起就闻名世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则盛产黑曜石,非洲沿海更有黄金、香料、象牙等奇珍异宝。埃及法老们掠夺了非洲各地的特产之后,集中到埃及,与西亚、印度和波斯进行交易,这些货物也展转进入中国,其中有的是经过波斯人的中介转手而来,竟然以波斯香等为名,其实有的香料是原产于非洲的。

埃及与红海之间的运河开通之后,阿拉伯航线成为非洲与中国的主要交通线,因为运河开能,阿拉伯海位置在其中部,如果说陆路交通是被波斯人所把持,那么海路交通中,阿拉伯商人起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航海技术的发达,商船从近海走向深海,阿拉伯商人愈加活跃。非洲大陆这时已经基本开放,不再是唯有北非埃及有对外交流关系。从亚丁湾到东非的阿札尼亚,阿拉伯船队频繁光顾。

库施帝国是最早加入非洲运河与红海贸易的大国,托勒密时代,库施的大城邦纳巴达和麦洛埃的商人们经过厄立特里亚海北部,在阿杜利等海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进行交易。交易的主要货物是香料和非洲贵重木材,由于地理原因,非洲出产与各国不同的木材,其中非洲黑檀、乌木等名贵木材驰誉世界,但这时非洲的黄金尚未被大规模开采,所以黄金只是零星产品。东非地区继北非之后,成为进入非洲大陆的入口,这种传统对于非洲文明的布局有重大影响。

公元一世纪之后,罗马人加入到埃及运河与红海贸易之中,罗马人有两大贡献:第一,由于罗马帝国的强大,罗马人保障了航海的安全与顺利,禁止沿途国家勒索商人,清除了海盗。第二则在于,罗马人开拓了从阿拉伯湾到印度洋的航线,从埃及到印度实现直航,这是17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世界航海史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从此,东西方的海上贸易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一位生活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航海家写了《厄里特里海环航记》一书,作者佚名,但是记载可靠。最早来到厄里特里海的是腓尼基人,以后,波斯大流士的海军司令苏拉克斯(Scylax)、亚历山大的海军司令尼亚格都曾经向这里派遣过船队。但是没有人敢于从这里向印度洋方向航行。直到公元一世纪,埃及的希腊海员希巴罗斯(Hippalos)首次利用了印度洋上的季风,他让自己的船随着季风漂去,直达印度洋。在《厄里特里航海记》一书中,海员到达了印度恒河口以东的地区,这里就是黄金之国“金洲”,再沿岸北上,来到“有一座名叫‘泰尼’(Thinai)内陆大城市”,这里通过两条不同的路线向印度出口丝绸,第一条道路是通过大夏到达波卢羯车(BaryGaza,就是今天的布罗奇),这是一个大的商业中心,另一条路是沿恒河进入印度。1当然这里所说“泰尼”就是中国了。非洲到印度洋的航线开通之后,中国丝绸通地海路,直接运送到非洲大陆。当然,在这条海路上,得利的是印度商人与罗马人,在亚丁湾停泊的船只上,满载着非洲的宝石、木材、矿石等,而进港的船只上则有非洲人所需要的丝绸、瓷器、小麦、水稻等。

综观中非交易过程,最早的从中国到波斯湾地区,秦汉时开辟,安息商人是主要中介。以后逐渐南移,到埃及印度洋航线开通后,这一线成为中心,贵霜国位于中印之间,它对中印之间的交易起了重要作用,而亚丁湾到恒河口航线中,罗马人拥有对亚丁湾的统治权,取代阿拉伯商人,成最大赢利者。

最令人惊奇的是中国海船直航非洲,公元3世纪时,东吴的航海事业长足进步,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海上航行频繁,中国人趁着印度洋季风,远行到罗马,据《扶南传》与《吴时外国传》中记载,这种航行已经相当普遍。中国海船从广州向南,经过马六甲海峡,经拉温、到科佛里帕那、莫席里、再到阿克苏姆的阿杜利港。

从非洲大陆全境来看,与中国交通最早的是埃及与东非,如果以物产来看,相当多的是产自非洲南部,特别是非洲伸向印度洋的非洲之角,这里是曼德海峡以南的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从古代起就是世界著名的香料产地,其中以没药最出名,这是一种药材,气味芬芳,埃及法老们十分喜爱没药,主要从亚丁湾出口。公元初年就开始运送到中国。《海药本草》说道:“没药,波斯松脂也,状如神香”。这是由于最初的没药是从波斯转运到中国的,所以中国人误认为没药产于波斯,以后中国与印度航线开通,通过印度转运没药进中国,中国人又认为没药是印度香料,其实没药的真正产地是非洲索马里。其余还有阿拉伯胶,也是索马里的特产,还有多种香料,也都产自索马里,中国与非洲交通发达后,这些药材的真正出产地才清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