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iRunning太极跑:反者道之动

 昵称30428792 2018-02-05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源自于中西方古老智慧的太极跑亦一脉相承,应用了相反相成的规律;使跑步中的动与静相互依存和转化,从而达到省力而无伤痛的轻松运动效果,成为了一种现代版的养生人文关怀。

若按成人的逻辑一定认为跑步只需简单地用双腿来做驱动力,且都会本能地跨步。亦正因为这种思维导向,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伤痛的后患出现,使大家对于跑步既爱又恨。

文懿|ChiRunning太极跑:反者道之动

而太极跑在“绵里藏针”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要求双手和双腿的向后动作,恰恰和常规逻辑相反。下面就四肢分述之。

先来看看摆臂的姿势专注要点:

  • 曲肘90度:胳膊从手肘处弯曲成90度;如同轻松悬挂在肩膀上的钟摆;手的位置不要低于腰带。

  • 放松双手:轻握拳头。想象左、右手心里待着蝴蝶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太紧则死,太松则飞。

  • 不越中线:双臂尽量向前后方向摆动,而不要越过身体中线。如双手间放了一只排球,距离不要小于排球直径。

  • 向后摆臂:而不是向前,这样才与前倾的身体保持平衡。可以想象为肘击后面而非拳打前面,向前时放松自然摆动。同样,摆动幅度不要越过身体侧面中线。

再来看看下半身的姿势专注要点:

  • 被动的小腿动作:我们的“身体立柱”前倾与重力合作,产生的水平牵引力拉动身体向前,你要做的只是抬起脚,跟着向前倾倒的身体(意念集中于提起脚跟)。双腿只是被动、轻松地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不需要蹬地发力推动身体而节省能量,这也是减少小腿伤病的关键。

  • 全脚掌着地:从脚踝处前倾的身体立柱,使身体重心始终处于落地脚的前方或正上方。放松膝、踝关节全脚掌着地,便可避免脚后跟着地时的“刹车效应”。在落地后马上向后运动,也减少了“触地时间”,膝盖和股四头肌的冲击力相应减弱。

  • 向后摆腿:太极拳里每两个动作刚好正反形成平衡,如太极阴阳图一样。因太极跑要求上半身与重力合作向前运动,则下半身相应地向后运动顺应来自地面的力量。同时膝盖一直朝下不抬起,也就不会“向前摆腿”或“向前伸腿”(即“跨步”)。

太极跑就是从东西方文化的源头开始相互拥抱和融汇,目的是教你如何成为身体的主人,同时也成为自己最好的教练。所以我们在跑步时需要生理和心理上的“绵里针”原则---专注而放松。

让你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清晰而强大的联系,使过程转化为目标。在通过跑步的同时学习和理解如何掌控自己的身体,学会聆听身体的声音并及时反馈和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达到强身健体的养生目的。

未曾跑步先读书。除了我们要去读《太极跑》、《耐力》等书籍,还需要去了解比如《道德经》、《太极图说》和《太极拳论》等文化智慧的原典。这样有助于更好理解和领悟太极跑里蕴涵的丰富的科学和哲学的深意---反者道之动。(作者:文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